我们的市场没有条件让电影去竞争
(本来以为《十面埋伏》独霸档期的话题,在电影局几位领导面前是一个禁忌的话题,但是他们不但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还将这个话题当成了我们分析中国电影以及电影市场的一个例子。对于《十面埋伏》在媒体上所受到的批评,几位领导一直想知道个究竟。整个下午,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来交换民间和官方对这部影片以及影片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袁:大家一直在疑惑,为什么电影局这次会给《十面埋伏》这么多特例,专门给它腾出档期?
毛:我们没有人为地为它
腾出这个档期。最近很多媒体都在说,政府在为《十面埋伏》保驾护航,或者说是广电总局发过文,我们从来没有发过文件。其实我们6月份发行了2部大片,《后天》和《特洛伊》,我们的国产影片也没有找到空间,为什么没有媒体说,政府在为美国影片保驾护航啊?
袁:但其他影片上映的时候,电影院好像就没有接到通知说“接上级精神,要做好《十面埋伏》的发行工作”。
谷:你举个例子,说接哪个上级的精神?我们从来不知道,也从来没有听说。
袁:那《十面埋伏》垄断暑期档的结果是怎么造成的?
毛:刚才我们也谈到了,现在国产电影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进入商业院线,但没有自己的空间。《十面埋伏》很早就定在了7月中旬上映,这个片子是中影公司和新画面公司一起发行的。中国电影的现状就是这样,空间就是这个空间,好的电影、优秀的影片、能产生好的票房的影片,也不是每个月都有。在这种情况下,中影公司自己做了一点点调整,让好的影片产生最大票房,也完全是市场的调整。其实中影公司每个月都有这样一种档期的调整,只不过7月16日排了上映《十面埋伏》,大家就群起而攻之。这部电影是中影集团参与发行的,它有这种市场选择和判断权,它认为现在像《十面埋伏》这样的大片上映,其他进口大片再上,结果就是自相残杀,因此这是一种市场行为。不是为了规避什么,这个肯定最后还是归到市场上。
童刚(以下简称“童”):大家可能是低估了市场的调节作用,如果电影局出面调节真能那么有效,那国产影片的发行就会顺利得多。
袁:所以《十面埋伏》垄断这个档期,实际上是中影公司的自我调节?
谷:你说,如果是政府来安排时间,万一遇到类似于非典的事情,别人来问政府,说你政府给我选的时间,我这么好的片子就是被你们的时间给安排坏了,你说政府怎么去负这个责任?
袁:那为什么会在外界产生“政府支持”的误解呢?
谷:猜测,这也是很正常的。
袁:张艺谋的电影本来是有实力去跟进口大片来竞争的,为什么中影公司不让它跟进口大片竞争,(那)不是更能证明国产电影的力量吗?
毛:在中国这个市场,两强相遇不是勇者胜。我们没有办法跟美国比,美国有3.5万块银幕,我们真有那么多银幕,中影公司排片的余地就大多了。一个星期一部片子,一个星期一部最强大的片子,给你4000块银幕,也还有3.1万块银幕;但中国不是,我们每年能有票房的影片就那么几部,我们今年上半年,最低的进口大片票房是400多万元,今年能过3000万元的进口分账影片只有几部。我们没有条件让电影去竞争。
是《蜘蛛侠Ⅱ》自己不敢跟《十面埋伏》碰
袁:如果这次和《特洛伊》、《蜘蛛侠Ⅱ》一起竞争,《十面埋伏》还会取得这么好的票房吗?
毛:其实美国人特别懂得市场,他们知道张艺谋的影片上映,两部大片一起上映,对他们是没有好处的。你说谁能像张艺谋那样提前4个月就安排好了影片上映的时间?他的两部影片都是提前4个月就安排好了上映档期,而且做了大量宣传工作,让对手十分清楚他影片的威力,也给了他们考虑和选择的机会。
袁:也就是说,放弃竞争是美国电影公司自己的选择?
毛:不是美国公司,是拥有该片发行权的中影集团公司。你想,中国市场就那么小的空间和容量,如果两部大片放在一起拼,结果就是两败俱伤。一个影片强一点,一个影片弱一点,那这个弱一点的影片就没有了。你说《十面埋伏》和《蜘蛛侠Ⅱ》碰在一起有什么好处?
袁:在美国暑期档就是一个强强之争的电影档期,为什么《蜘蛛侠Ⅱ》这样的片子反而在中国就不敢竞争呢?
毛:不是敢不敢竞争的问题。我们要知道一个前提,美国3.5万块银幕,一部大片占了4000块银幕之后,还有3.1万块银幕可以放映其他电影。美国电影市场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经营,他们的观众已经有了看电影的习惯,为什么要跟美国比呢?张艺谋刚刚把这个看电影的模式带到中国,刚刚做了点尝试,刚刚做了点宣传,大家就开始有了意见。
袁:香港的银幕数也不多,为什么没有这种垄断呢?
谷:相对于我们的人数而言,香港电影院人均拥有的银幕数比我们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