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雄》和《十面埋伏》为代表的中国电影,似乎已成功地迈出了营销的第一步,但著名娱乐营销专家、歌舞电影导演文硕在接受东方早报采访时却认为中国电影和好莱钨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中国电影营销与好莱坞存在重大差距
东方早报:虽然中国电影在整体的营销手段上并没有突破,但与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曾经只重视艺术的电影奖,现在也开始把票房作为电影参加评选的标准之一。而利用种种电影节为某部电影造势的现象更多,对此,您如何看待?
文硕:每个电影企业都会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市场状况为自己的电影,采取灵活多样、出奇不意的营销策略。
《十面埋伏》的演唱会营销策略,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营销策略,电影奖营销策略和电影节营销策略等都是的,不同电影采取不同的“借势”、“造势”、“经营势”措施和手段。和以往相比,中国电影的确开始注重营销,但这只是基础阶段。
东方早报:与好莱坞的操作模式和效果相比,中国电影在营销方面存在着什么差距,如何才能缩小这些差距?
文硕:好莱坞不仅代表电影娱乐产业,而且触角延伸到跨产业和跨媒体的几乎所有的商业活动。与好莱坞相比,中国电影在营销方面存在着重大差距。
首先,对现代电影营销方法和策略的认识和把握明显落后,也缺乏有效的执行力。电视、VCD、DVD和VOD等媒体出现以后,电影市场被严重分解,从而使电影营销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与一些电影公司老板讨论营销问题,他们往往关心的还只是票房,重视的还是如何把观众带进电影院,而忽略票房以外的市场部分。
对票房的情有独钟,使目前的中国电影成为风险丛生的沼泽地,进去容易出来难,让很多投资人望而生畏。
其次,营销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电影的产业化趋势,要求一个合格的电影营销主管必须同时具备跨国企业营销总监、品牌总监和公关总监的能力,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我们的电影营销主管在这方面相当欠缺。
第三、与传统企业进行策略联盟,共同开发电影市场的观念不强。必须牢记: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如果离开传统企业的参与,离开传统企业的智慧和资本,只能是海市蜃楼。
第四、赢利模式单一、经营结构飘浮不定,难以有效地发动一场“海陆空”立体作战的现代电影营销战争。
电影企业必须从观念和方法策略上反复学习实践,按国际水平提高自己的电影整合营销水平,同时张开双臂,拥抱好莱坞和非娱乐企业。
成长中的中国电影营销
东方早报:中国电影在营销上主要采用哪些具体的操作方法,这些方法分别取得了哪些效果?
文硕:中国电影营销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
一是拉式营销,指的是利用电影的强势品牌力,制造市场轰动,让消费者和媒体充满期盼、主动靠近,如张艺谋《十面埋伏》的演唱会营销策略和《泰坦尼克》主题歌营销法。这种方法撕开市场的力度大,立竿见影,省时省力,《十面埋伏》数天内票房达到5000万人民币,就是利用从CCTV《同一首歌》那学来的演唱会营销法。
二是推式营销,指的是电影品牌力还没有得到认同,通过各种营销手段,主动把自己的电影推向市场,绝大部分电影产品采用的就是这种营销传播法。如果策划不周、营销不力,很容易难以立足于市场。
东方早报:《英雄》与多普达,《十面埋伏》与方正电脑,这些电影与企业的联合营销近几年风头很盛,这是否也是电影营销的发展趋势?
文硕:联合促销是电影营销的一种合作模式,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商家所采用。它可以网聚消费者的“眼球”,使一个企业或产品的营销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可以帮助产品实现接触更多消费者的目标,接触到许多传统企业广告无法企及的消费者。
对电影企业来说,联合促销则意味着获得更多额外(免费)的电视与平面广告宣传,以及出现在全国各个大型超级商店和公共场所的广告机会,扩大了电影本身的广告宣传效果,增加票房。联合促销确实是现代市场营销的一个有效技法,但是,若运用得不好,一不小心就可能招来官司,甚至导致市场惨败。
《英雄》与多普达,《十面埋伏》与方正电脑进行联合促销,实际上是在相互借势,共同造势,共占鳌头,以求双赢。联合促销犹如跳高运动员助跑以后短暂而绚丽的飞跃,往往令人过目难忘。
东方早报: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国电影营销模式,您认为它将经历什么样的发展历程?
文硕:正在成长中的中国电影营销模式,我认为将经历单一票房营销模式——以票房营销为主、以非票房营销为辅的营销模式——票房营销和非票房营销并重的营销模式——以非票房营销为主、以票房营销为辅的营销模式四个阶段。
如果中国电影能早日建立起赢利点密布、经营结构超稳定、并与现代国际水平接轨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式,那么,中国电影的兴旺将指日可待。早报记者 董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