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讯 “如梦一般的意境,像诗一样的语言。听着片中的音乐,仿若灵魂也能跟随起舞。”作为在首届杭州大学生电影节开幕式上首映的一部影片,《我心飞翔》在大学生中激起了层层浪花。他们说,高晓松和中国其他的第六代导演不同,他将法国新浪潮作家电影学派的个人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符号是影片的特色
运用了平行蒙太奇的剪辑手法,一切都像梦境那样虚幻和美妙。“技术性的东西我很在意,我追求摄影和画面上的完美。”高晓松是一个爱美的人,他知道也能拍出光和物体结合一刹的唯美效果。因而很多女生钟爱高氏电影,“仿佛是空气中带着一点点的湿气,泛起雾来,然后迷蒙了眼睛。”
来自浙江传媒学院摄影专业的章文韬更关注影像背后所表现的意义。“虹”在爱情面前表现出了勇敢,而“旭”则显示了他的孱弱和安逸,“晟”将内心的怯懦及对爱情的无私展露无疑,“阳”身上带着无限的热情和那种独属青春的冲动。“虹、旭、晟、阳,每个角色都代表着现实中的一类人。”他说,虽然自己看明白了电影中的故事,却无法找出其中想表达的时代意义,这和常规电影有所不同。不过在有人困惑的同时,也有人对此表示欣赏。“虹的琴,晟的红色军服,是一种符号化的象征。似乎延续了《那时花开》里的符号特质,让人有想像的空间。”
音乐是片中的风景
高晓松在总结自己的电影时,曾说过音乐是他电影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是他彰显自我个性的一个重要的元素。在高晓松的艺术世界里,音乐和电影是无法分割的,电影中的音乐就是电影的节奏,甚至是电影的灵魂。《我心飞翔》里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哑女,她的内心独白全部靠音乐来完成。“太棒了!我喜欢里面的音乐,它能让人感觉到生命。”作为一位浙江理工大学艺术团的指导老师,也是一位曾经的音乐专业学生,王越激动地说。有许多学生都有同样的感受,无论是之前的《那时花开》还是现在的《我心飞翔》,音乐在高晓松的每一部电影里都独自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见习记者 程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