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 北京电影学院第三届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专题 >正文

评委会主席谢飞谈第三届国际学生作品交流周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1月05日15:34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11月4日,第三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的第四天,在主办方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作品展创办者、作品展主席、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著名导演谢飞接受了来自全国各地媒体的采访。以下内容是根据采访整理的精华部分。

  记者(以下简称记):谢老,请您介绍一下第三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的整体情况。

  谢飞(以下简称谢):谢谢大家来关注第三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这次活动从2001年开始举办第一届,到现在发展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教学活动。大家都知道国际性的电影节,而学生电影节实际上也很多,影视教育从莫斯科1919年开始发展到在也将近百年了,中国是从五零年开始的。有教育就有作品,就会有学生作业,所以我也一直想在中国,在北京电影学院做这样一个活动。从2001年先是在导演系做了第一届,在学院的关注下又接着办了第二届,到现在是规模越来越大。到今天,从来自世界各地四百多部短篇中入围的九十多部影片已经放了大半了,全校、全国影视院校以及国际上的影视院校都十分重视关注,观众非常多,现场反应也十分强烈,我十分高兴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在此也要感谢各个媒体的及时报道。

  记:谢老师,除了在作品数量上,您对这次活动的预期是什么样的?与上一届相比有那些不同?

  谢:这一届影片都是来自全世界影视学校的学生自由报名,多数是个人报名,也有一部分是学校组织。截止到7月31日前一共收到四百六十三部,数量上比去年增加很多。我个人认为是国内影片的数量明显增多了。去年一共收到两百三十多部,国内仅仅占到一半,今年光国内就收到来自四十多所院校的两百三十七部,这说明国内的影视制作教育发展很快。我得印象是,作品的质量大大提高,特别是电影学院,两百三十七部中有七十七部是电影学院的作品,我想这是与上一届作品展的激励有关的。去年电影学院的学生们看了作品展之后觉得与国外的作品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刺激了大家在质量上有很大的提高。其实国外的作品整体的质量与上一届差不多,没有什么顶尖作品,去年有的作品很多观众都打出了十分的满分,今年不会很多。

  记:谢老,您认为国内外学生作品差距在那里?

  谢: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我认为主要差距在欧洲,他们的影视基础训练很强,象今年我们看到了法国、德国、北欧的甚至东欧的很多作品都很成熟。去年金奖是丹麦的,今年到今天为止分数最高的是瑞典的《酒》。欧洲整体质量都很强,美国等其他也都不错。差距最大是在影视制作的基础功、基本技术的训练,国外的非常专业,非常扎实。国外的影视院校他们到毕业时,所收到的训练已经非常专业了,而且他们所使用的设备也是一流的,哪怕是一个十分钟五分钟的作业,他们也是胶片的、35毫米的、立体声的、甚至是宽银幕的。他们各个专业都是这样商业大片的专业水平。而我们的作业大量用DV拍摄,业余、粗糙是普遍现象。这说明我们国内的大部分影视训练还是不十分专业,除了象北京电影学院等这样专业院校还好一些,有的基础训练比较差。

  这一届电影节看起来整体还很不错。其实我创办电影节的根本目的就是想让我的学生们能够看到更多的作品,全世界的作品,无论这个作品是优劣,看了就能借鉴他的优点,分析他的缺点。这次每一场九百多个座位两轮放映场场爆满,电影学院几乎所有的学生一场不拉。其实作品展最好的就是我们能够看到,再经过投票评分,也能提高个人的判断力。其实国内这种比赛也很多,但大多都是请几位评委来评分,放映的规模也很小,看到的观众也较少,虽然也能起到激励作用,但不像我们的作品展起到一个大课堂的作用。现在作品展期间,每天都有一场作者和观众的交流会,反响热烈,经常讨论两三个小时。而且很多作者都认为,自己一个短片DV作业会在这么大的影院放映,有上千的观众观看,而且对待自己的缺点也非常的严肃认真。所以我认为这种活动应该是非常好的教学和学习的形式。

  记:请问谢老师,什么样的作品会更受评委的青睐呢?

  谢:现在评委有近八十位老师和专家,他们的分数单独算出来。每一场的观众打分我们每天都统计,每一场大概三四百张回收回来的选票,每一部片子就会收到观众打分的票六七百张,这个成绩平均出来。就是这样所有影片从内容到形式,都由观众评判。内容和形式比较成熟的就会分数很高。这次有一个作品四川音乐学院的《平衡末日》,一个港台式的科幻动作片,拍的很专业,观众反应也很强烈。如果我是投资方,我就会投资他拍摄动作片,科幻片,很成熟。现在的青年学生受视听影响长大,有的是无师自通,有很强的艺术创作力,胆子也很大。中国有着么多热爱电影的年轻人,用这种方式来激励他们很适合。这次还真有一些影视公司的老总来留意一些有才华的作者,这也是给他们提供一个机会。这就和国外接轨了,在美国,南加大学毕业作业展,很多好莱坞的制片人去寻找新人,几分钟的短片,就可以判断一个学生的才华和能力。用作品展的方式发现人才、鼓励人才、互相交流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记:今年电影学院的学生作品与外国作品区别在哪?有哪些优势?

  谢:电影学院基本上与国外比没有什么太大优势。去年上一届大家看了之后很受刺激,差距太远,与国内院校水平相当。今年有了很大起色,包括《草原》是电影学院时隔七八年之后第一次投资学生用35毫米胶片拍摄毕业作业的六部作品中选出的一部。《龙套》也是摄影系从三年级就开始使用16毫米进行拍摄的作业。欧美、台湾甚至香港,很多影视院校坚持使用胶片拍摄来训练学生,而国内将近两百所有影视传媒的院校能够使用胶片学习的只有北京电影学院。胶片的技术难度很大,需要做充分的技术准备才能开拍,而DV的随意性很大,使学生认为拍电影是很简单的事情,谁都能拍。这就是专业和业余的区别。我们专业院校就是要交给学生拍摄元素和技巧,以及对待拍摄的认真严肃的态度。我曾经在赫尔辛基的国际影视院校交流上我也同很多西方知名教授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都认为,胶片训练在数字化的时代依然要坚持下去。这次影展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罗马尼亚、甚至瑞典的35毫米黑白片,其实黑白胶片是最考验摄影师和灯光师的,只是黑白灰的色差来表现效果。

  还有一个区别,我和很多老师都有同感。西方的成熟作品人文关怀思想很强列,还是在开掘生活中的真善美,人性的复杂性的表现。就像瑞典的《酒》表现两代人的沟通。中国学生作品中普遍缺乏人文思想,甚至有些作品是纯技巧的东西,内容较苍白,有的还很灰色。

  另外欧美作业演员阵容很强,他们要求与大量的专业演员合作,所以我们能够在这次作品展中看到很多中老年专业演员。在美国,又很多受过表演训练又无法从事演艺工作的人,他们十分愿意义务与学生合作,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方式。而我们的学生作业都是学生互演,很业余的表演手段。

  还有教育方法。西方的影视教育是精英教育,他们选择的学生非常少。这次我们放映法国电影高等学校的作品,他们整个学校在校生一百二十五人,每届只有十几个学生,导演考试就需要半年,先要展示自己拍过的电影,然后学校出题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再去进行拍摄。所以每年只招几个学生。而我们的教育还是粗放教育。学生很多,影视制作又很昂贵,所以只是课堂教育和课后简单的练习,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总之区别还是很多,我估计今年的金奖还会是国外作品,但去年动画片和记录片都是中国的。今年记录片好的不多,因为记录片存在一个东方人思维方式的理解问题。动画片国内的训练很不错。

  记:国外学生作品很商业,他们的资金是怎样解决的?

  谢:比如以色列作品《1+10》,它的导演就说他们的学费包括作业费用,剧本通过后,学校只提供摄影机,也许有少量胶片的钱,其他的钱需要自己寻找。所以他化了一年的时间才拍完自己的毕业作业。他花了1500美元拍《1+10》。我们去年的胶片作业,胶片由柯达提供,学校为每部提供十万元制片费,也很高。但我认为国外的方式很好。因为影视是市场化的东西,拍摄技巧和才华是学生的一个能力,另一个就是他的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公关能力、组织能力是他成为一个优秀影视工作者必备的基础。如果都由学校出,学校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去年电影学院毕业生六百多人,只有六部胶片作业,参与的也只有三四十人,其实应该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做自己的作业。这是一个市场机制引入教学管理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一部分是学生们自筹资金拍摄的,就像电影学院的毕业作业《前程似锦》,都是同学互相合作,无偿配合的结晶。昨天的导演见面会,很多同学都回来了,场面也很感人。我认为现在为止学生作业是影视行业中唯一没有受到金钱污染的圣地,与你的同学和伙伴在配合和帮助中能够建立起深厚的友情。所以我也一直希望作品展始终保持教学和学术的氛围,不要有太多商业气息。

  记:国外的一些作品都是有很多象柯达、阿莱、杜比的赞助,这是他们学校有意培养学生向商业化接轨的举动吗?

  谢:实际上欧美的影视学校十分注重技术上的更新,跟上时代。去年的获奖影片《男孩纪事》,我们看的是录像带,但在台湾,我看到的是黑白环绕立体声宽银幕。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学生踏出校门就能进入工作,必须在学校里就能够接触到第一线的设备。现在电影学院的设备已经比较先进了。今年的毕业短片也做的立体声,我希望是5。1立体声。现在国内的影视教育大部分是为广电传媒培养人才,那么没有必要按照传统故事片的培养方式,应该注重培养人文基础。而象电影学院这样专业的电影学院,应该强调扎实的专业基础。中国影视教学在我们的作品展中还是仅仅占一部分,象这次湖南送了一部MTV,一部电视散文。很多学生毕业后还是要在这方面就业的,所以,如果每个人都要拍故事片、剧情片,那也许没有人会愿意编栏目、专题。这是一个与市场接轨的问题。

  记:谢老师,这次作品展您比较喜欢哪几部?

  谢:我主要在看国内片和港台片,国外的有其他老师在看。所以我比较难说。国内的我认为电影学院的几部都很不错,象《草原》等。因为我们做这个活动主要是为了支持鼓励国内作者,所以这次我们还设立了中国学生作品奖三名,一等奖奖金一万元,还有一个中国学生柯达视觉最佳摄影奖,奖励价值1000美元的电影胶片。这次国外的作者来得还是不多,很多人都希望来,但苦于没有路费,所以我希望明年会有更多的赞助支持,有更多的国外学生来电影学院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记:谢老师,您对作品展中商业片和艺术片有什么看法?

  谢:不是每个人都是葛达尔,不是每个人都是费里尼,无论那种都是对学生的锻炼。这次选择《平衡末日》本来有点顾虑,但学生们反应十分好。上海的《再见电话》视听语言能力很强,但内容比较抽象,观众难于理解。所以艺术片只有观众检验才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其实学生的异想天开甚至胆大妄为只有在学生时代才能这样作,而我们则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记:您对《草原》这种藏族题材的作品如何评价?

  谢:不懂藏语,不是藏族人不会拍出真正的藏族电影。万马才旦在电影学院文学系续本旁听了两年,他原来已经是西北民族学院中文系硕士生,外语是梵文,文化功底很好。他曾经拍过一个DV作业《静静的嘛呢石》是一个小喇嘛回家看到电视,就要求父亲将电视驮到寺院给他师父看的故事,也获了奖。我也曾经导演过藏族电影,深有体会,只有土生土长在藏族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掌握了视听语言技巧,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就像伊朗电影,为什么那么好,就是因为他们擅长拍自己的文化和生活的故事。因为他学习电影时间很短,视听语言上还有些欠缺,但他驾驭故事的能力很强。《草原》也送过几个电影节,应该对他会有所鼓励。

  记:近期您在创作方面有什么打算?

  谢:最近我尝试拍了两部电视剧,我觉得电影和电视不是胶片和录像带的区别,其实都是活动影像。我认为中国电影改革的进程比较缓慢,所以我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我过去的九部电影基本上拍了一些我想拍的东西,我最想拍的还是有份量的、表现我青年时代经历的十年文化革命的片子。如果有好的剧本,有机会拍了,我一定会拍。第三代谢晋拍了《天云山传奇》、《芙蓉镇》表现他们生活时代的作品;第五代也拍出了《霸王别姬》、《活着》、《兰风筝》;我们第四代还欠着这笔债。我60年大学毕业,23岁到33岁进入文革,这一段的生活经历往往是艺术家非常丰富的创作源泉,所以如果拍电影,就拍这样的电影。

  记:您对作品展的前景展望如何?

  谢:现在还是一个学校的学术性交流,我想不要多久一定会成为一个社会活动,如果成为北京市一个文化交流活动,规模会更大,会有更多的人知道和参与。另外会考虑其他传媒的作业要不要参加评选,像MTV、广告等,但最主要还是学术交流。这次很多外校老师来都感叹应该多带些学生来,如果规模扩大的话就要有更多的活动。像特拉维夫电影节已经开展了二十多年,一周的时间,全欧洲学习电影的学生都在那里,有很多有价值的学术活动,如大师授课、各种电影展。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谢飞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