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部分好作品是文学的肩膀上得来
我们可以看到张艺谋是有些大家都认可的好作品的。中国文学界想在思想上突破的话,首先要振兴文学,就像评论文章中提到张艺谋影片比较好的作品,都是在文学的肩膀上得出来的,这个论点我很赞同。张艺谋从《红高粱》到后来的作品,比较有影响的都是改变的作品,都是站在文学的肩膀上得出来的。在这个批判里面有这么个意思,是电影界不要老推
托审查那么严出不了好作品。实际上改革开放以后,文学界跟电影界他在创作上面的自由空间是有区别的,而这个区别很大程度上相当之大,举几个例子,一个在改革开放之后电影界是中国整个文化界第一个进行批判的《太阳和人》,在79年已经发表了。但是在发表之后没有引起重视。
但有一些作家对张艺谋提出批评,这些批评有些很有道理,比如提到张艺谋不敢直面中国社会现实,张艺谋的影片真正面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最尖锐矛盾的确实是没有。我觉得批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电影界总是拿审查制度作为说辞,文学界面临是题材自由空间,他们总还是在夹缝中国家和社会呼吁,而且观点很正确。
张艺谋巧用中国文化资源
明年是电影50周年,中国电影的第一个50周年,我们对电影艺术做了一些什么贡献?在电影方面我们对世界电影做了什么贡献?我认为有两点,一个就是把中国诗文化放到电影里面,这跟张艺谋没有关系,另一方面,我认为中国电影对世界电影另外的贡献就是中国电影臆想造型,造型分为具向造型、抽象造型、臆想造型。中国传统美学和造型艺术和电影的结合,在国际上引起了比较广泛的关注。
比如《英雄》中两个女侠在秋天的树叶下,加以舞蹈化、优美化。张艺谋这两部影片尽管有很多毛病,但为什么能够在票房取得成就?究其原因是造型是以中国文化资源出发,还有《十面埋伏》里面的舞蹈,就是把东方的美体现在电影里面,这使张艺谋两部电影尽管有毛病,但在票房上却有很大成绩。
当然也有很多的批评,说张艺谋是贩卖中国的落后来屈于洋人等,但张艺谋至少在两件事情给中国电影做了比较重大的贡献。张艺谋在重要的国际电影节评奖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三点,第一就是靠影片的人物,第二就是是否有创新,整个制作水平是否精良。而这三点都是中国电影缺乏的,需要提高的。张艺谋也是有贡献的,当然评价中国电影最终不能靠洋人的电影节,还要靠中国,毕竟很多洋人对中国实际的了解不多。第二个问题之所以张艺谋他的影片能够走向世界,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他的电影里面更多的发掘了中国文化资源、中国的美学资源,尽管在这当中有很多值得讨论之处,但这个方向是对的。我是赞成这么一个口号,就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当然这个口号本身严格来要求,可以有区分。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张艺谋的电影才能走得更远。
文学对电影界的影响
文学作品对于历史的反思与其他作品比并没有太过的地方,但是《太阳和人》拍成电影《苦恋》,《苦恋》没有公开放映。当时拿到北京文化界看了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认为是对历史的摸黑,于是就进行批判。如果放映这不是在放毒吗?所以影片没有播放。所以把一些放映过的电影剧本拿出来进行批判。对这个影片进行批判。实际上是批判一两年前并没有引起很大轰动的《太阳和人》,实际上《太阳和人》完全可以公开的,当《太阳和人》变成电影以后,作为文学剧本它是公开发表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