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正文

进口国外大片 我们的敌人还是朋友十年十人调查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1月19日13:57 南方都市报

  翻到下页你会看见美国大片《亡命天涯》海报中的哈里森.福特,他奔跑的姿态在脑海中还不那么遥远,告诉你时间,那是1994年。是第一部进口大片进入中国,进入亿万观众眼帘的那一年。在那一年,国产片似乎发现了自己的敌人,而对于绝大部分的观众,他们为此很是快乐。此后,进口大片每年以加速度进入国门,中国的影市逐渐产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很难描述这些变化,因为它们在不同身份的人们口中是不一样的。问看电影的,问卖电影的,问做电影的,我们会得到不同的回答。转眼十年到了,对于上面的三类人而言,现在是一个
回忆的时间,现在是一个总结的时间。  ——编者

  中影集团进出口影片发行公司的赖先生今年45岁了,他说自己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做电影发行,引进大片十年的种种都经历过了。这次他带来了进口大片《机械公敌》,见到记者,他一再叮嘱:“给我们多做点宣传,整几张大彩图,观众进电影院,就是来看这些高科技、大场面的。”

  距离《机械公敌》10年前,1994年的11月12日,中国人接触到一个新鲜名词“进口分账影片”,也就是后来大家常说的“大片”。这个词在今后10年里,带给中国电影、电影人很多复杂的东西和感情,并彻底改变了大多数中国观众的观影习惯。10年后,中国人对“大片”爱恨交加。乐观者说:“大片为国产电影提供了很多‘营养’,我们从‘狼来了’到‘与狼共舞’,今后还要‘赶走狼’。”悲观者说:“这不是公平的竞争,而是一种入侵。大片企图树立一种观影的标杆,让所有的观众认为,掏几十块钱,只有看一部大场面、大制作的好莱坞电影

  才值!”中立者说:“大片给中国电影带来了强烈的刺激,催生了一批可以和大片抗衡的国产片,也把更多的国产片逼到了边缘。”  

  回顾:八年与两年

  2002年2月28日,《南方周末》一篇名为《大片入侵8年祭》的文章,以两个整版的篇幅、触目惊心的黑体字为引进分账大片的8年做了第一次总结。林林总总的数据让人至今记忆犹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电影观众是两百多亿人次,2002年左右,国内电影观众只剩下了一两亿人次。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有1.5万家影院,2000年正常经营的影院已不足4000家。1998年中国的总票房还有14.5亿元,1999年陡降到8.4亿元,美国大片被停映5个月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2000年中国的总票房(据不完全统计)是10亿元,如果按10元的票价计,全年的观众只有1亿人次;如果按5元票价计,只有2亿多人次。相对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连续十几年保持年平均观众200多亿人次的辉煌纪录,相对于中国的13亿人口,相对于美国票房2000年76.6亿美元、2001年的83亿美元,大片进入之后,中国目前的电影市场真是降到了‘冰点’。”犹如走到谷底之后的反弹,2003和2004年,国产电影似乎从最寒冷的冬天里冒出了一丝春意。号称中国电影史上最大投资的3000万美元的《英雄》在国内创下了空前的票房奇迹——2.5亿元人民币(但这个反弹有多少值得信任呢?《无间道》系列也被称为香港电影跌到谷底的反弹)。这个“奇迹”直到今天还在延续,在今年八九月的北美票房排行榜上,《英雄》历史性地停留了14天。2004年,同样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在国内市场又拿下了1.35亿元票房,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手机》也以5000万元的票房成绩成为国产片历史上的“探花郎”。这些数字虽然距离1997年进口大片冠军《泰坦尼克号》3.7亿人民币的票房收入还有9位数的遥远距离,但已经有人惊呼:“在进口大片的催生下,与之抗衡的国产大片终于出现了!”

  声音:做电影的、卖电影的和看电影的

  2004年11月,当我们想要描绘大片在中国的这十年时,竟然很难找到一个贴切的动词。入侵?刺激?滋养?接受我们采访的10位受访者正好代表了电影产业链上的三个重要环节——生产、销售、消费。他们对进口大片和国产影片的感情似乎可以这样描述——对前者是想恨但底气不足,对后者是想爱但已患上爱无力。

  曾经为《大片入侵8年祭》提写编者按的李多钰并没有改变她两年前的看法,“10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改变不大。进口大片已然是成熟的产业,而我们所谓的‘国产大片’还只是一些个案,不具备推广价值,更多的中小投资影片,仍处于艰辛的等待中。10年前没有对国产电影进行任何保护就打开了大门,10年后虽然催生了一些个案,但政府对国产电影的保护还没有成为政策性的规定,像大片为国产影片让出档期那样的情况虽然已经一再出现,但因为没有形成明文规定,我们无法分辨它是否源于一些人情关系,这是不健全的。”

  在上海电影集团做策划的马先生说:“进口大片对国内电影市场的伤害就是它为观众确立了一种行业标杆,让很多观众觉得,我们花几十块钱买了电影票,就一定要看到好莱坞式的大场面、大明星和大特技,否则,就不叫大片,就不值。”但也不乏乐观派,著名电影制作人王中磊认为:“进口大片对国内电影市场是一种有效刺激,2003年进口大片的数额提高到每年20部,平均每个月有接近两部进口片,档期占有率相当高,大家看到哪些片子才能吸引主流观众。有了竞争,促使国产电影的制作和宣传都更加接近商业标准。这样在市场上就有了起色,电影人会加大投资,建立健全的明星体制,跟进口片竞争市场和档期。政府也开始对国产电影进行保护,从最开始的‘国产电影月’,到后来暑期档进口大片为《十面埋伏》让路,接下来的贺岁档也不会有进口片上映。这些,都让我们增加了信心。”国内少有的小成本商业片导演阿甘也坚持“契机论”:“并不是说没有引进大片,国产电影就会好过些。1994年引进大片的时候,国产电影已经在走下坡路,我们本身电影的市场处于低潮,正是国产电影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才有引进大片这一举措。引进大片对于国内市场来说是一种契机。进口片的东西给我们很多启发,他们在‘吸引观众到影院看’的这类电影中有比较成熟的经验,也推动了影院的改造。所以大家都在尝试,既提高影片的工业标准,同时坚持本土文化的一些东西。”虽然大家都认为大片是“猛虎”,但真正做大片发行的人却不那么认为,他们觉得,“猛虎”的地位已经远不如以前稳固。

  上文中提到的赖先生告诉记者:“我们觉得,进口片给了国产片滋养,现在国产片开始掉过头来对付进口片了。首先,在宣传上国产片不受任何限制,而国家规定,进口大片是不能在电视上做商业广告的,这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传播阵地。其次,从去年的‘埋伏’开始,电影的黄金档期都留给了国产片,暑期档、十一、元旦、春节,进口片失去了很多阵地。造成的结果就是,进口片也扎堆,多片交叉放映,很多好片子没有演透就被迫下线了。”

  国内另一家拥有进口影片发行权的华夏电影发行公司营销部经理刘树森也说:“今年大片在全国票房所占比例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到目前为止,2004年全国票房接近12亿,其中进口片只占5亿,和几年前进口片一统天下的状况相比有很大区别。有观众反映“大片不大了”,这其中有几个原因:首先,国产片的质量在提高,进口片从引进10部到引进20部,质量参差不齐;第二,观众的欣赏水平在提高;第三,盗版猖獗,国内打击盗版机制不完善。”

  除了国产影片本身,十年进口大片实际上还给国内电影产业整个产业链带来了冲击。广东华影南方院线的副总邱晴认为这几年的院线建设已经从“缓慢爬行”进入了“直立行走”。“从1994年开始,引进大片把更多的观众带入电影院。2002年起,国家成立院线制,现在全国有35条院线,在影片的发行上起了纽带的作用。2002年,全国开始评定星级影院,迄今为止国内的星级影院已经上升到26家(其中五星级的16个,四星级的一个,三星级的八个,二星级的一个),很多观众已经知道看大片就要在五星级的影城看了。那些因为硬件限制而不能参与评定的影院也开始更新设备和装修。广州市一宫电影城从《泰坦尼克号》至今,更新了4次音响设备。2003年8月8日,中国第二家享有经营进口片发行业务的电影发行企业——华夏电影发行公司在北京挂牌成立,打破中影公司对进口影片发行权近50年的垄断,被我们业界视为‘中国电影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垄断被打破不仅可以丰富节目源,而且各院线和影院可选择不同的发行公司,选择低价格的影片,让观众在较短时间内获益。”广东首家五星级影城的关雪华经理介绍:“2000年-2001年上海已经有设备先进的影城,而广州尚未成立符合国际先进标准的影院。我们到国外参考高级影院的设备和装修,采用高坡度的座椅排列,从座椅宽度,座椅行距等都依照国外的标准。后来影城从4个影厅扩大到8个影厅。影城开业以来,票房最高的引进片是《指环王Ⅲ》,当时该影城这部片的票房是200多万,票价卖到80元。因为设备好,虽然票价高,票房和观众人数还是呈递增趋势。2002年观众41万人次,票房1250万;2003年观众人次43万,票房1560万;今年前10个月观众人次已经达到43万,票房总数达到1896万。”

  呼唤:分级制、打盗版与传说中的2006大限

  2006年,中国引进大片刚好一个轮回的年头,也是传说中国产电影的“大限”。2001年,我国入世时,对于电影市场,作出了两个承诺:在与《中国电影管理条例》一致的前提下,每年引进20部外国影片作为分账片放映;允许外资参与改造、改建中国影院,但外资的比例不得超过49%。必须注意的是,承诺有前提,就是“在保护期内”,而这个保护期的期限为5年,那么一旦到了2006年,来到中国观众面前的大片将不再是10部、20部,而是所有符合进口条件的国外大片。这才是中国电影真正面临“群狼”的时刻。我们听到最急迫的呼声集中在两个老生常谈的焦点——电影分级制、打击盗版。

  关于电影分级制,哪怕是擅长拍商业片的冯小刚也充满了期待。在第12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冯小刚说:“我本人对于中国电影与进口大片竞争非常有信心,但前提是中国电影要与外国电影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比如说,妓女从良的题材,包括影片中必要的性爱与暴力、血腥场面,我们中国电影是不能拍的,而外国电影可以。警察涉黑与腐败是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现象,老百姓也爱看,可是我们不能拍。如果能够实行分级制,重拍的《英雄儿女》肯定比《拯救大兵瑞恩》好看,而且,我们也很自信能拍出像《无间道》那样好看的片子。所以说,中国电影目前想要与外国大片竞争,前提是我们要与他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分级制是实现这个前提的前提。”不要以为只有国产片需要分级制,哪怕是做大片进口的赖先生,分级制对大片的限制也被他形容为“一个非常大的坎儿”。他介绍:“引进大片的步骤是:外商推荐——中影选看——电影局审查——通过审查或做删减——中影引进。一般来说,外商推荐和我们的选看比例已经达到10:2,很多影片不是我们不想选,而是我们国家没有分级制,我们很难选。有观众抱怨引进大片千篇一律的是科幻、魔幻、史诗,我们也没办法,这样的电影不涉及政治、血腥暴力场面、性爱场面比较少,适当的删剪基本不影响观影效果。我们引进的大片中,爱情片是最少的,只占一两成吧。因为这样的影片会有很多性爱场面,如果删剪太多,观众根本就看不明白。”

  盗版,十个受访者九个喊打,剩下一个不喊打的是观众。喜欢看电影的胡先生告诉记者:“我知道盗版是违法的,但是它便宜啊。这几年的大片我都看了,但只有《后天》是自己掏钱进的电影院,为了看灾难场面嘛。如果要打盗版又不减票价,我觉得对观众来说,就是一场像《后天》一样的灾难。”票价与盗版,这两个看似无关的东西,在进口大片面前,却成为了互相成就的关系。1995年4月,中影紧急通知:要求每部“大片”的最高票价不宜超过20元。但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的最高票价达到80元,比美国的最高票价(7.5美元,合人民币60元)还高,香港的最高票价是25港币,折合人民币是30元。到了这两年,在广州本地五星级影院看一部大片,平均票价是55元左右。胡先生对盗版的“钟爱”还来源于“它的靓音轨、快速和配音选择的多样性。尤其是原版配音,可以避免我的耳朵被拙劣的国语配音强奸。”

  关于2006年的“狼群入侵”,虽然迄今为止还是一个在坊间流传的传言,记者也并未得到中影公司和国家电影局任何官方的证实,但也并非全不可信,它毕竟来源于已经适用的国际惯例。遥想后年的11月,当大片进入中国整整12年的时候,国产片和进口大片将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分享国内电影市场,也许一人有一个答案。作为媒体,我们也无法给出答案。只是简单地希望——到了2006年,能看到更多样更精彩的好电影,至于它是国产还是进口,谁在乎呢?

  - 采访的十个人

  王中磊: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曾制作《手机》、《天地英雄》《一声叹息》《大腕》《可可西里》,即将推出《天下无贼》《功夫》)。

  李多钰:《新京报》副总编(2002年2月28日,《南方周末》《大片入侵8年祭》一文的编者按作者)。

  阿甘:国内为数不多的商业片导演(曾导《天黑请闭眼》《考试一家亲》《时差7小时》等)。

  于冬: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总裁(曾发行《新警察故事》《千机变Ⅱ》、《无间道》、《孔雀》)。

  赖侁:中国电影集团进出口影片发行公司经理。

  马宁:上海电影集团策划部,曾策划《世界》等影片。

  刘树森:华夏电影发行公司营销部经理(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成为国内继中影之外第二家有权发行进口片的公司,曾发行《魔戒Ⅲ》、《冷山》、《后天》等)。

  邱晴:广东华影南方院线副总经理(除了第一部《亡命天涯》,见证了整个引进大片的10年)。

  关雪华:广州中华电影城经理(广州中华电影城于2001年12月18日成立,为广州第一个股份制经营的影院,后成为广东首家五星级影城)。

  彭先生:电影观众,24岁,网站编辑。

  - 历年数据统计

  时间           全国影院数  票房(单位:人民币)    人次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1.5万家                200多亿

  1998年                 14.5亿元         1-2亿

  1999年                 8.4亿元

  2000年          0.4万家    10亿元  

  2004年                 12亿元(进口片占5亿元)

   本报记者 陈弋弋 伍洁敏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维他小子
营养健康维他小子
张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