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5日电 一改昔日国内观众“望洋兴叹”,一味羡慕好莱坞电影大制作的局面,2004年,高成本的中国式“大制作”电影数量明显增加,国内观众的眼球一次次被国产“大片”拽进了影院。
去年,中国电影生产不仅数量创历史新高,而且投资来源多样化、投资规模明显提高,正在逐步形成国营和民营机构并存、多种资本互补、产品类型丰富的电影生产格局,并催
生了“大制作”电影的生产,特别是500万元以上投资规模的中国式“大制作”电影明显增加。《十面埋伏》投资2.9亿元,创造国产电影的最高投资记录。此外,不仅像《手机》《恋爱中的宝贝》这样的商业电影投资规模超过1000万元,即使像《茉莉花开》《孔雀》这样的艺术电影投资也超过了1000万元,表明电影生产机构对电影产品在多种市场上形成的总体回收能力增强了信心,改变了中国电影最近几年一直以小投资规模创造大产品数量的趋势,增加了电影市场竞争力。
目前,中国电影生产资金主要来自三方面:民间、海外、境外资本;国有电影制作机构和其他国有企业;各级各类官方的直接、间接赞助和电影基金。在很多情况下,为了整合优势,这三种资金往往混合、组合使用,以发挥最大效益,如《茉莉花开》由4家单位共同出资,除中国电影集团为国企外,世纪英雄电影投资公司、北大华亿影视文化公司和金英马影视文化公司3家均为民营影视公司。2004年度,投入在500万元以上的电影,大多是由民间、海外或境外资本与国有资本组合投资。
由于政府政策改善了电影投资环境和相对降低了投资风险,2004年中国电影生产的融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外来资本大量进入中国电影制作领域,其中既包括香港、台湾资金,也包括美国等国家的外国资金。尤其是香港资金进入内地电影的热情增加,与内地的合拍片预算几乎都在600万元以上。去年,香港寰亚公司和华谊兄弟联合投资《天下无贼》,英皇公司投资《千机变II》《新警察故事》,精英娱乐机构投资了《十面埋伏》。这些资金不仅增加了“大制作”电影的数量,还带来了香港的制作经验和经营经验,提高了国产电影的市场适应能力。肖敏 齐中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