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影业,这个因出产过《离开雷锋的日子》《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等“叫好叫座”电影而名噪一时的业界翘楚,近期因为全力打造中国首部互动电影而再度置身舆论旋涡中心。
对大众而言,“互动”是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词汇。这个难以一言以蔽之的词跟“电影”连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相信谁都难下断语。能够看清的是,互动电影的处子之航,目前正在关注、怀疑、肯定、误解等等因素交织的“复杂水域”顺利进行。
紫禁城影业为何选择以“互动电影”这一崭新模式作为切入点,来重新规划布局自己的影视营销思路?率先创立“贺岁电影”这块金字招牌,现在又祭起 “互动电影”这杆大旗,紫禁城这种种创举,仅仅是为了保住“电影改革排头兵”这个雅号,还是另有所图?互动电影风险多大,真能盈利吗?带着种种疑问,笔者专访了首部互动电影总制片人、北京紫禁城影业总经理张强。
互动电影是细分市场之举
笔:对紫禁城,大家的印象都是拍大片、请大明星、大导演,现在拍互动电影,放低身段跟网民“套近乎”,其真实原因是什么?
张:首先,我要申明一点,紫禁城投拍互动电影并不代表我们不跟“大牌”合作了,相反,象《张居正》《狼图腾》等明星荟萃的影视剧大制作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到开机筹备阶段,我们仍会每年至少投资2-3部大制作。拍互动电影的意义在于,我们想在中国传统的电影盈利模式外找到第三条路。
笔:你所指的传统盈利模式是什么?
张:经过近几年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国电影现在似乎只剩下了两个电影盈利模式,那就是“张艺谋电影”和“冯小刚电影”。几年前,我对电影市场特别悲观失望,因为其他许多人拍的类型片几乎全部失败,只有张、冯能成功,这个成功比例实在太低了。而张艺谋,冯小刚是特例,无法复制,因此,我一直在思索能不能在张、冯外找到第三条路,思来想去,我认为最关键一点,是中国电影必须细分市场。
营销策略中有一个市场细分的策略,就是通过对市场的细分,集中优势营销力量,在局部市场形成相对竞争优势,从而取得营销的胜利。这其实就是毛泽东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策略。 我们将这一策略,运用到电影营销当中。 我们细分的电影市场是年轻人的市场。
笔:那选择互动电影,按你的想法,就是想瞄准青年这个市场。
张:青年这个群体太庞大了,他们的消费能力、欣赏要求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提供的。中国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成功的青春电影,不象日本、韩国有依托于网络文学的畅销青春电影,象《我的野蛮女友》等 。这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创作者年龄偏大,比如前年一部轰动一时的青春电影我就觉得观念不对,导演不自觉的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套”年轻人,结果出来不伦不类、非驴非马。其二是青春电影没找到好的运作模式,太突出艺术性或说教功能,没有服务观众的意识。
经过论证,我们根据年轻人的心理特点,提出了互动式青春电影这一概念。 所谓互动,就是在题材、编剧、导演和演员的选择上,都将严格采取网民投票表决的方式。网民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选拔出来的电影,一定是青春电影。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就是要确保这部电影真正由年轻人自己创作,真正表达年轻人的真实情感;同时它迎合年轻人热衷网络上的互动游戏的兴趣,以这种互动和参与的策略赢得年轻观众的心。这样的设想能否实现呢?
我们就这个想法和信通公司及新浪网进行了协商,很快达成共识,去年10月,我们和新浪网、信通公司联手启动中国第一部互动电影。 新浪网为此专门开辟了一个互动电影频道,并邀请了金庸、莫言、余秋雨等一百多位文学名家组成评委。互动电影赢得了大量年轻网民的热烈参与。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收到了四万多部原创长篇小说投稿,参与投票的网民超过360万。经过4个多月的评选,最后选出《谁说青春不能错》这部小说。
互动电影不仅获得大量网民的热情参与,还引起全国各大媒体甚至海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目前各类报道已有数千篇。春节前夕,数家著名媒体评选2005年最值得期待的十部中国电影,互动电影均名列前茅。 互动电影是我们对本土化电影盈利模式的一种探索,它通过对年轻人这个庞大的电影市场的细分策略,迎合网络化时代互动的潮流。
参与是互动电影成功基石
笔:你很强调市场意识,是否表明互动电影将把更多精力放在外部运作上?
张:并不是这个意思,这部电影的原创小说《谁说青春不能错》非常棒,有这样的文学基础,加上精心制作,我对影片质量很有信心。当然,外部运作我也很看重。我认为必须解决好推广、炒作问题,张艺谋的《英雄》成功55%归功于炒作。张艺谋、冯小刚的成功离不开张伟平、王中军的成功运作。
笔:互动电影中“互动”二字是否表明,紫禁城想通过这一崭新模式一举解决电影运作中的两方面瓶颈?
张:对,电影要成功有两个方面瓶颈,第一是是否贴近生活,第二是是否解决了推广问题,互动电影的特有模式,可以化解这两方面难题。剧本基础好,完全来源于真实生活;互动模式以及动感地带(M-zone)的加入,意味着3000万用户可以通过不断的手机群发知晓互动电影情况,这是到达率最高也是最理想的一种推广模式。试想,如果能带来1000万人进电影院,首部互动电影会多么成功!
笔:但我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具有独立思考意识,部分还有严重的反叛精神,贴近他们生活的影片也并不一定会让他们趋之若骛 。
张:我之所以说互动电影一定会成功,最重要的基石还是“参与 性”。也就是说,抛开影片自身魅力不谈,我们每个阶段不同的带有强烈参与色彩的活动,会让关心互动电影的人从头跟到尾。为什么“电玩”受青年人欢迎?因为它参与性极强。观众不一定会对身边的事感兴趣,但他一定会对自己亲身参与的事情保持兴趣。
我们设想,如果一对年轻恋人逛街,来到电影院,面对一部好莱坞大片和我们的互动电影,这对恋人很可能会选择我们的互动电影而不是好莱坞大片,因为他们曾经参与过这部互动电影的投票,他们很想看看这部由网民们选举出来的,据说是真实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情感的电影到底是什么模样。
互动电影拥有看电影的特殊理由
笔:互动电影是否会象紫禁城最早推出贺岁电影那样,一年拍一部。
张:肯定会,有稳定的题材来源,稳定的观众群,稳定的赞助商,互动电影就基本没有风险,会一直拍下去,打造出更多的导演和演员,力争成为紫禁城的一个新亮点。其实,大家从我们这次的合作对象也能看出来,很多国内顶尖的机构都对互动电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除已有赞助商外,许多公司还想加入其中。对赞助商来说,他们很清楚,抓住了青年就抓住了未来。
笔:你认为互动电影会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一种新潮流吗?
张:这个很难讲。有一个影评人说得好,真正支撑中国电影的不应该是张艺谋式的超级大投资影片,也不应该是为获奖而拍的处处滥情的文艺片,而应该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影片。互动电影正是这两者之间的片种,我们当然希望它能成为一种潮流。
我们看到,今天的中国电影,仅仅依靠优秀的剧本、优秀的导演和明星演员,远远不能达成票房的成功,一部电影要获得票房成功需要强有力的市场营销策划。这是由中国电影的票价决定的。如果从收入比例来看,中国电影票价可能是世界上最贵的。在娱乐方式多样化的今天,大多数中国老百姓需要一个特殊的理由才可能进电影院。张艺谋电影和冯小刚电影就具备了这种“特殊的理由”,他们品牌号召力的积累及其大规模的推广宣传使他们的电影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成为许多观众不得不看的理由。互动电影由于具有“广泛参与,鼓励互动”的特点也具备了这样的“特殊理由”,因此,它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
笔:首部互动电影大概什么时候能与观众见面?
张:今年十月,到时,我们要在全国许多城市举行隆重的首映式。
笔:问一个私人点的问题,拍互动电影除了商业上的考量外,是否还掺杂着一些个人因素?
张:也许有吧。我一直热爱电影,从北大中文系毕业后,成为电影学院首批研究生。作为从青年走过来的热爱电影的中年人,我深知年轻观众对好的青春电影的渴望,也一直想参与到一部青春电影中去。拍好互动电影,对我个人而言也是“还愿”。谭飞/文
附张强简历:
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5年-1988年,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研究生,获得电影学硕士学位;
1988年-1998年,就职于峨嵋电影制片厂,任厂长助理。
2000年-2004年,就职于北京紫禁城信都电视文化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2004年至今,任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