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 抗战题材电影回顾专题 >正文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 重温四大抗战题材争议影片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19:32 新浪娱乐

  一、《鬼子来了》:制度的争议

  争议指数:★★★★☆

  经典指数:★★★★☆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重温四大抗战题材争议影片
《鬼子来了》:关于人性污点的生动的纪录

  故事发生在抗战末期山海关附近的一个偏僻小村庄。农民们阴差阳错地犯了一系列东郭先生的错误,相信了被俘的日本军曹,不杀他,用他向日本人换粮食。当村民兴高采烈地庆祝满载粮食的鬼子来了时,欢宴化作屠场。一番嗜血后,日军上司宣布天皇下令投降——而这命令,早在他们行凶前便已接到。最终,冲入日军俘虏营地大开杀戒的复仇者,因违反停战协定被处以死刑,行刑的却是当年被俘后,遇其善待并获释放的日本军曹……

  迄今为止,姜文一共执导过两部影片,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将夏雨直接送上威尼斯电影节的影帝宝座,而这部《鬼子来了》则摘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仅次于金棕榈枝的亚军)。然而问题就此诞生,由于《鬼》在没有通过国家电影局正式审查的情况下私自出国参赛,违反了《国家电影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因此在国内遭禁。其后,由于为通过审查而进行的修改无疾而终(至今杳无音讯),广大观众只能通过音像制品来欣赏本片,不得不说是影迷们的一大遗憾。

  2002年4月,《鬼》片于日本公映,取得了空前的票房成功,开创了21世纪华语电影热映东瀛的先例,其后《那山,那人,那狗》、《英雄》《少林足球》等作品纷纷在日大卖。观众朋友们不禁疑惑,连日本鬼子都能接受《鬼子来了》,为什么通不过我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呢?看来,剧本审核的尺度、相应的电影分级制度、以及发行与参赛等相关规定的改革和完善,才是真正的争议.监管机构在审核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服务,才是亟待我国电影管理部门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西安事变》:学术的争议

  争议指数:★★★★★

  经典指数:★★★★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重温四大抗战题材争议影片
《西安事变》:功过张学良,至今众说纷纭

  本片为1981年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并获第二届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奖等。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国民党著名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指挥部队包围了蒋介石的行宫华清池,把蒋软禁,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时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蒋介石在抗日问题上所持的消极态度,和坚定不移的“剿共”决心,令国民党陆海空军副司令的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深感失望。在数次苦劝蒋介石抗日,均遭拒绝后,张、杨终于忍无可忍,因此毅然实行了“兵谏”。

  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接受张、杨的邀请,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飞抵西安。三方经共同协商,和平解决了此次事变,未使国民党内亲日派的何应钦等欲趁机借刀杀蒋的阴谋得逞,迫使蒋介石不得不实行抗日的政策,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由此开始,中华民族逐步进入全面抗战的新阶段。

  《西安事变》的争议非在电影,而在历史事件本身:发动事变的张“无忌”、杨“不悔”两位功过几分?兵谏是否经过深思熟虑?给蒋造成的心理阴影,对其日后在派系问题、对共方针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各方论战喋喋不休,堪称抗战史学界的焦点问题之一。

  三、《紫日》:故事的争议

  争议指数:★★★☆

  经典指数:★★★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重温四大抗战题材争议影片
《紫日》:法西斯对人类的屠戮不问国籍不分民族

  《紫日》延续了冯小宁作品如诗亦如画、写实亦写意的风格,是冯导“战争与和平”六部曲的收山之作。尽管如此,相对真空的故事环境的说服力,以及冯氏特色的电影特技,仍在评论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上映后,出现的低龄观众在观看日军屠杀中国民众时大笑的事件,更可谓骇人听闻。尽管如此,本片仍不失佳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时刻,苏军坦克冲破大兴安岭日军防线,在一座集中营的刑场上解救出了唯一的幸存者,苏军将他与大批伤员一同送往后方,装甲车却误入日军防区。一场混战后,仅剩语言不通、相互戒备的中、俄、日三人逃入茫茫林海,他们有时甚至要杀死对方来保全自己。但在险恶的环境中,在祝融、沼泽、猛兽等一系列灾祸面前,三人又是靠相互帮助才得以生存。原本一心想带杨和娜佳走进雷区的秋叶子,更被他们的善良所感染,对自己长期以来所受的“天皇教诲”产生了怀疑。最终,三位年轻人走出森林,无意中获知战争已经结束,但当他们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重返世界时,情节却急转直下,一场兽性的屠杀不期而至。

  《紫》探索了人性的力量,这种力量正是人类战胜法西斯的共同源泉。法西斯不仅给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灾难,同时毒害了本国青年,使他们泯灭人性,充满对别国人民的仇恨。最终,法西斯在残暴屠杀人类的过程中,也无差别地凶残杀害了手无寸铁的秋叶子。

  四、《紫蝴蝶》:态度的争议

  争议指数:★★★★

  经典指数:☆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重温四大抗战题材争议影片
《紫蝴蝶》:第六代导演自恋的极致

  两年前的《紫蝴蝶》是一部大投资的个人作品,如今此类作品越来越多,大洋彼岸正上映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亦然——蒂姆??波顿的个人色彩与精妙的故事相得益彰,融为一部优质的电影。但很可惜,《紫蝴蝶》却拍成了麋鹿(俗称“四不像”)。

  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上海滩是一场国内电影人难忘的夜宴,那种氤氲着烟霭的暧昧气氛似乎很适合讲故事。然而娄烨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里没讲什么故事,以月台上“傻长傻长而毫无快感”的肩扛跟拍为首,无数镜头嗑药一般左摇右晃。拍《苏州河》的时候买不起滑轨,晃就晃吧,毕竟设备有限,可大把钞票在握,依然故我地摇摇乐,不知是郁闷别人,还是忽悠自己?一切讲故事的手法、构图的方式、映像的设计、特效的运用,都要为故事本身服务,毫无道理的摇曳,既不生姿,也不生情,不着边际,毫无价值。

  《紫蝴蝶》的失败在于导演的野心和控制力完全不成比例。导演在拍摄前要控制剧本、艺术指导、服装设计,在拍摄时要控制表演、摄影、录音,在拍摄完还要控制剪辑、配音、配乐和特效处理。况且,电影虽然能一场戏拍好几条,甚至像王家卫那样拍几十条,但终究是一次性的艺术。因此,中间只要有一环失控,最后在剪辑台上梳理素材时,导演势必会头疼欲裂(譬如《七剑》)。娄烨的野心在于,将《苏州河》里的被迫摇晃提升为主动摇晃,算是对营造气氛的映像技巧的尝试或者说执迷。但这种颠簸振颤的镜头的出位,最终导致了电影给观众带来的毁灭性的视觉疲劳——好比讲故事的人,从始至终颤着声音说话,还用大段篇幅描绘场景而忽略情节,别说是100多分钟的胶片长片,广告和MV也不能这么乱来。娄烨却说:“观众有权面对这样的一部电影离开影院。同时,导演作为创作人也有权利拍摄这样一部电影。”这股矫情的酸气恰恰暴露了其工作态度的不靠谱。

  好比一个在货架上摆满劣质产品的商人说,你们可以不买,但我乐意这么卖——“有钱难买我乐意”,不错,但这个钱是谁的?如果是娄烨自费,那么大家闭嘴。问题在于,投资方的钱是投资方为了创收才交给导演的,你导演想先锋、想探索,自己掏腰包,别用人家的银子好不好。什么是导演的操守?让投资方收回成本!每年几部《紫蝴蝶》,高投入零回报,试问,三年五载之后哪个敢投资电影?这样中国电影工业就毁了。你可以说电影是艺术,不是工业——笔墨纸砚都买不起了,范宽还能画得出《溪山行旅图》么。小B/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