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金狮奖”等各大奖项终于尘埃落定。从表面上看,本届电影节可谓皆大欢喜,圆满落幕,但事实上,本届电影节却把威尼斯电影节近年来最大的弊病更加暴露无遗。从某些方面来说,威尼斯电影节正因为一些“变味”的改革而渐行渐远。
西方电影大胜
虽然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打着向中国电影100周年致敬的旗号,也挑选了不少中国各个时期的影片进行展映,但最终的正式竞赛单元的评选结果却和华语电影没有任何关系。获得金狮奖的作品《断背山》是部彻头彻尾的西方电影,导演李安在很早前就已是个只会以西方电影语言拍戏的导演,所以《断背山》的胜利并不值得我们高兴。而连续几年在威尼斯有所作为的韩国、日本电影的失利也让西方电影成为今年威尼斯的主流赢家。
奖项来者有份
今年共有20部影片参加了电影节的正式竞赛单元,但最后榜上有名拿到奖项的影片竟多达10部,获奖比例之高令人大跌眼镜,甚至让人开始怀疑这个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颁发的奖项到底还没有分量。另外,欧洲艺术交流奖、乔万尼杰出电影奖以及乔万尼新锐电影奖这三个电影节非主流奖项被分别授予了在金狮奖角逐中一无所获的三部影片《长恨歌》、《不朽的园丁》以及《亲切的金子》,这一做法都带有明显的安慰性质。
马可临阵点将
从本届电影节整体来看,电影节在选片这一环节上略显匆忙,主席马克.穆勒凭着5到10分钟的片花来决定哪部影片入围似乎值得商榷。事实上,当初关锦鹏的《长恨歌》由于进度问题并不想去凑威尼斯的热闹,结果马克凭借其对影片片花的直觉坚持要求这部影片参赛,弄到最后实在说不过去只好拿个非主流的奖项给《长恨歌》安慰一下。同样的情况还有日本导演北野武的《武》以及本届电影节闭幕影片《如果.爱》,都是还没完成的影片,都是没有去威尼斯打算的作品,结果都被马克硬是拖去了威尼斯。
特色逐年流失
作为欧洲最古老的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正在逐渐丧失它自己应有的特色。电影节一向崇尚的对人性最根本的关怀以及对电影手法的创新越来越不受到重视,电影节更多的却是在关注自身在国际影坛的地位,也因此有了太多倾向于商业和人情的新举措。这些举措中有不少又是针对戛纳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的,并且希望以打压这两大电影节的举措来抬高自己的身份。这样的做法并没有让威尼斯电影节从根本的品位上获得国际影坛的关注和尊重。 吴轶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