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大名鼎鼎的成龙主演的《红番区》在内地元旦、春节期间上映,以其“贺岁”的概念和魅力十足的可看性,攻占了内地票房的半壁江山。从那时开始,贺岁片已经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作为“礼物”的贺岁片还能撑多久,这对中国电影来说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自相残杀”不会长久
越来越多的电影挤到贺岁档期,说明中国的电影贺岁档市场蛋糕确实诱人,也说明中国的电影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市场,这本身当然是一个好迹象。但如果“全民贺岁”,华语电影界把自己有限的资源都用在贺岁档上,结果斗得几败俱伤,赔了夫人又折兵,也从根本上违背了拍贺岁片的初衷。
今年贺岁档的四部大片,虽然现在才只有《如果·爱》《无极》两部公映,但“自相残杀”的兆头已经显现:在《无极》还没上映的时候,《如果·爱》《无极》两片导演背后的女人———陈红和吴君如先上演了一场口水战。吴君如称《无极》不好看,并指《无极》女主角张柏芝“假大胸”;陈红则指《如果·爱》4天票房仅有850万,而不是宣传中的1800万。最后弄到两家分别发声明,证实对方纯粹是胡说八道。一个票房数字两样说法,竟然能相差将近一半,不知道是谁在说假话,但也显示出中国电影的票房数字也太没有公信力了。有业内人士表达了自己的无奈:《无极》《如果·爱》《千里走单骑》《情癫大圣》四部片子,有的制作精良,有的是导演非常有号召力,有的是有固定的观影群,这些片子一年当中放在什么时候单独放映,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维持一定档期的片子,现在统一在贺岁档竞争,虽然共同炒起了这一时期的观影高潮,可是每个片子的票房都会受到影响,说“自相残杀”并不为过,这种不利于电影全年健康发展的贺岁档,早晚也会名存实亡。
国外根本没有贺岁档
在贺岁片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因为一度十分火爆,所以学者们忙着为贺岁片定义,并研究国外的贺岁片与中国有哪些异同,这一研究发现:国外其实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贺岁片概念,明确的是跟“暑期档”、“春季档”、“秋季档”相对应的“圣诞档期”。在这个档期中,放映的所谓贺岁片很有可能是《驱魔人》这样的恐怖电影,片中人物会像水龙头一样狂喷出恶心的污物,和咱们说的贺岁档以喜庆气氛为主的电影,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就连最初产生“贺岁片”这个称呼的我国香港,贺岁片中也往往包含着《黄飞鸿》等并不逗乐的电影。
冯小刚去年通过《天下无贼》在贺岁档期艰难转型,从小品式的搞笑,到宏大叙事的正剧,也许暗示了今年贺岁片的一些变化。今年的四部贺岁片《无极》《如果·爱》《千里走单骑》《情癫大圣》,从目前看,只有《情癫大圣》有较多搞笑成分,传说还是一个悲情故事,这四部片子,与冯小刚贺岁时代的小品式、以喜剧为主的贺岁片,有根本的区别。这种区别对中国电影产生什么影响还无法预料,但传统的贺岁片的概念,很可能要随着这四部电影占领2006年贺岁市场而告终了。本报记者倪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