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虞晓毅实习生林燕德)记者昨日从广州中华影城获悉,在该影城进行全国首次放映的张元影片《妈妈》在12月22日19:20放映的场次,观影人次超过了同一时间放映的贺岁影片《无极》、《千里走单骑》和《情癫大圣》——而昨天还是后两部电影的首映日。《妈妈》是“先锋光芒中国青年导演电影展映(柏林篇)”的开幕影片,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张元创作完成于1990年,此次放映属于国内首映。当晚,以八成的上座率超过了该影城同一时间段放映的其他影片。
冬至夜老广不回家
前日正是冬至,按照广东本地风俗,“冬至大过年”,一定要回家与家人吃团圆饭。但是在前天19:00左右,广州一家五星级影城中华广场电影城5号厅门口,却出现了奇怪的一幕——不少拿着外卖食品的人们鱼贯进入影厅,静静等待电影开场。记者了解到,在该影厅放映的电影并非明星阵容、大制作大投入的贺岁影片,而是诞生于1990年,以黑白色调为主的中国第一部独立电影《妈妈》。作为“先锋光芒中国青年导演电影展映(柏林篇)”开幕影片,当晚的放映,也是中国内地的首映。这部迟到了15年的电影在冬至夜以八成多的上座率吸引了广东观众,而在同一时间段放映的贺岁影片《情癫大圣》、《千里走单骑》以及《无极》的上座率则低于《妈妈》。
抢不到《妈妈》抢套票画册
据此次影展的主办方负责人介绍,作为开幕影片,《妈妈》在12月22日下午的开幕仪式之后已经放映了一场(15:10),该场的观众由媒体、嘉宾和观众组成。而19:20的那场放映则全部由普通观众组成(售票1/3,短信抢票2/3)。据介绍,该片的票在前一天中午就已经被“抢光”,影片开始门票也已经售罄。不少没有买到票的观众纷纷抢购影展套票和设计素雅的画册笔记本,以免以后的展映场次再次落空。中华影城的经理关雪华告诉记者:“排这三部影片的影厅都是容纳164人的厅,我也很意外一部艺术影片的上座率会高于贺岁片。相信和今天导演亲自来做活动,以及媒体的宣传分不开。”
张元意外主办方欣喜
当天曾在下午放映场后与观众交流的影片导演张元对于这样的结果表示意外,上台在麦克风前回忆当年情景时不禁眼泛泪光。他表示没有想到自己15年前的作品还能得到今天观众的支持,还特地提出明年在合适时机“贡献”其全部11部纪录片电影作品在广州做主题放映。而主办方之一的《南方都市报》的钭江明先生则表示:“中国需要健康的电影市场,在为观众提供大片的同时,也应该提供多类型的电影。《妈妈》受欢迎说明市场上是存在这个需要的,媒体应该为了让电影生态更健康而出力。”
柏林影展的代表崔峤则说:“针对国内影院高票价的普遍商业操作,我们这次特地和各方协调推出超低电影票价,设计了非常精致的影展画册、笔记本、海报等来推广多元化的国产电影。市场和观众的积极反馈说明市场需要多元化的作品,多元化的商业推广层次和策略。而且很‘意外’的是:开幕放映之后,已经有各种机构和公司积极磋商在以后的三个月里进一步合作开展活动或者赞助。这样的互动合作越来越多,广州的电影文化生态一定能从各个环节上踊跃发展。”
据悉,此次“先锋光芒中国青年导演电影展映(柏林篇)”将延续到明年3月,差不多每周四在中华影城都会有一部于柏林国际电影节参展参赛的中国电影展映(具体时间见附录的拍片表)。下一部电影是曾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的《自行车》(又名《十七岁的单车》,导演王小帅),同样值得期待。
现场交流
张元:坐到这张椅子上,眼睛是湿的
张元,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的《妈妈》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自筹资金拍摄的电影,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独立电影”。前天晚上,作为“先锋光芒中国青年导演电影展映(柏林篇)”的开幕影片,《妈妈》在广州的中华影城进行了15年来国内首次放映。
影片放映结束后,张元导演与观众进行了热烈交流并接受了采访。从15年前的处女作谈到最新的影片,我们仿佛一同走过张元曾经经历的所有往事。在这个夜晚,张元有些眼湿。
今天看来,恍如隔世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15年后和国内观众一起看自己的处女作,是什么心情?
张元(以下简称“张”):我走上台来,坐到这张椅子上,眼睛是湿的。我的心情和15年前一样激动,这部电影投资不大,20多万,20多天拍完,今天看起来恍如隔世,那是我最初的状态。
南都:这部电影为什么拍完了15年,才有了第一次国内放映?
张:这部电影是1989年拍,1990年完成的。拍摄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大学里毕业班的学生。最早是别人邀请我来做这部电影的摄影师,那时候电影的名字还叫《太阳树》。我准备了很久,分镜头都写好了,选了景,也了解了很多残疾儿童家庭的事情,后来忽然被通知说这部电影不拍了。但是我已经对这个题材非常感兴趣,可以说,已经陷进去了,就决定自己拍。拍完之后挂了一个西影厂的厂标,卖出去3个拷贝。后来这部电影在国际上得了很多奖,但是在国内一直没有放映过。直到去年,威尼斯电影节说要做一个中国电影百年的影展,其中选了《妈妈》,我才把拷贝拿出来做了数码再制作,包括音乐、配音、混音。然后今天,被邀请到这里来放映。
南都:崔峤(本次影展策划人之一,也是柏林电影节的中国代表)在向我们介绍这部电影的时候,用了“单纯”这个词,你自己觉得呢?
张:这是我第一次拍电影,没有其他杂念,确实是很单纯的影片。现在来看当时觉得很生硬的部分,比如说在黑白的主体故事叙述中,夹入一些彩色的受访者发言,当时觉得很硬,剪接得很冒险,现在看都觉得很自然,是浑然一体的。电影里面很多细节都来自于我的生活,比如说妈妈把孩子带到桥上,准备离开他的那一段,就来自于我小时候认识的一个智障小伙伴的真实故事。
南都:有人说这部电影其实也不单纯的是在讲一个智障小孩的故事,而是对中国缺少社会救援制度的一种呼吁?
张:大家能看到这个我很高兴。我记得的一个数字是,中国智障人士有1700万,而瑞士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是400万,1700万是一个挺庞大的数字了吧。以前老有人说我喜欢拍边缘人,但是面对这个数字,你说我离中心人群还有多远?
我的车一直没有刹过,还在往前开
南都:一方面影片在国外受到很高的评价,一方面国内普通观众不能看到《妈妈》,当时情绪上会不会有很大落差?
张:没有,这倒没有。没有你说的那种落差。因为我接着就在准备我的第二部电影《北京杂种》。(这部电影后来被禁了?)对,一开始有一个题材的问题。但是实际上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我对整个审查制度各方面的东西不清楚,也希望看看拍出来之后能不能够通过审查。但谁知道拍出来以后,矛盾就特别大了。这个电影在拍摄完以后就有很多电影节邀请,而国内就有很多方面在拒绝这个电影。
南都:之后你的《东宫西宫》入选了戛纳电影节,戛纳是很多电影人的梦想,一个导演进入戛纳电影节好像就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但《东宫西宫》仍然在国内是不能上映的影片,那个时候会不会感到背后没有来自民族文化的支持?
张:那个当然是。这个在某种程度上是特别复杂的一种感情。这个电影在全世界销售了将近五十个国家,有那么多地方在看这部电影,然而在中国观众却没有办法看。不管是情感还是文化张元:坐到这张椅子上,眼睛是湿的
的选择上都有一种落差。这个落差就是缺少来自本民族文化的支持,每个艺术家都有他心里的祖国,这种感情的失落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悲伤的。这也是我后面为什么一定决定要让自己的电影在国内通过审查的原因。在被禁的那些时间里,我去了全世界四五十个电影节,几乎每半年里就参加电影节,去做评委,甚至去大学里做访问,作演讲,但是实际上到最后跟自己国家和观众真正的对话是没有的,大家只能通过小说当中的手抄本一样的盗版来看我的电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是觉得一定要让自己的电影通过审查,必须在国内拍片上映。我通过很长一段时间和电影局沟通,差不多有一年。交罚款,写检讨都有,差不多是1997年的二月份拿到了解禁令。
南都:之后你导演的《绿茶》、《江姐》还有《我爱你》争议比较多,有一位和你经历相似的导演说,那是因为之前有很长时间游离在体制之外,像一辆开得很快的车,然后突然解禁了,就像急刹车,刹得比较猛,反而倒退了一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张:我觉得自己的车还在开,还没有到刹车的时候。在你准备选择把电影做成一个面向大众的商业性的东西时,我自己也在试,在看,希望找到一个和观众对话的媒介。所以不管是哪一种讨论我觉得都是有意义的。
南都:你觉得这几部作品能代表你的水平吗?
张:也是我做的东西。(不算你自我评价中高峰时期的作品吧)也没有什么,我也不太相信我有什么最精彩的作品。而且我自己欣赏电影也不喜欢那种所谓的完美影片,我也不认为有完美的影片,可能这几部电影对我自己来说比别的缺陷更多一些。
《看上去很美》:票房期待很高
南都:你的新片《看上去很美》明年三月就要上映了,对这个片子你有什么样的期待?
张:我对这个片子的期待是很大的,差不多是一千多万将近两千万的投资,对于儿童片的投入来说是很大的。而且目前实际上,在意大利、法国已经提前预卖了版权。可以看到所有的人对这个片子的商业性还是有期待的,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票房收入很难收回成本。
南都:你刚才说到有商业上的考虑。我想知道的稍微具体一点,比如说你在创作的时候就已经带着这个想法去做,当中有没有设置?
张:当然我希望这个电影是个非常优美的影片。我希望大人可以看,孩子也可以看,甚至全家人一起看。另外一个是,王朔小说本身有非常幽默的成分。希望是一个全新风格的影片。因为首先这么大面积地使用孩子去拍摄,以我自己看电影的经验来说在电影史上也不是很多的。所以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出奇制胜的电影。(是个喜剧吗)有幽默感,但是一个剧情片。
先锋光芒
中国青年导演电影展映(柏林篇)影片排期
2006年1月5日:十七岁的单车(下午、晚上各一场)
2006年1月12日:孔雀(下午、晚上各一场)
2006年1月19日:找乐(下午场)
2006年1月19日:民警故事(晚上场)
2006年1月20日:夏日暖洋洋(下午场)
2006年2月9日:卡拉是条狗(下午、晚上各一场)
2006年2月16日:惊蛰(下午、晚上各一场)
2006年2月23日:绿草地(下午、晚上各一场)
2006年3月2日:巫山云雨(下午、晚上各一场)
2006年3月9日:秘语十七小时(下午、晚上各一场)
2006年3月16日:结果(下午、晚上各一场)
2006年3月23日:可可西里(下午、晚上各一场)
2006年3月30日:春花开(下午、晚上各一场)
如何看到这些好电影
本次展映所有电影门票售价一律每场20元。主办方还特意推出限量收藏版套票(如下图),仅以150元的价格,就能观赏余下13部电影,还能获赠本次柏林展映设计素雅的画册笔记本一套(如上图)、及价值80港元的“香港金像奖珍藏特刊”一本。
数量不多,有意者请致电:中华广场售票点:83739491,83739423;《南方都市报》售票点,87366337,李小姐。
套票使用须知
套票上的编号(从1到14)和排片表上之编号一一对应。持票人只能观看该编号所对应的电影。
例如:编号2只能对应排片表上2006年1月5日放映的《十七岁的单车》。1月5日当天持票人可到影城选择观看《十七岁的单车》的下午场或晚上场,但不能用此套票观看同一电影两次,也不能用其他编号观看编号2所对应的电影《十七岁的单车》。
票务员会在该编号上打孔,以证明该场电影已被持票人观看。
主办方保留此套票的一切解释权。
图:
在前天《妈妈》的放映活动中,导演张元谈笑风生,表情多变。
本报记者吴峻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