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7日专电 《孙中山》《周恩来》《邓小平》……这些反映革命伟人的影片都出自同一个导演--丁荫楠。“所以有人说我是‘伟人’造就的导演。”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丁荫楠说。
国家一级电影导演丁荫楠以把握重大革命题材、塑造革命伟人见长,曾成功执导过一批反映革命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国家领导人生平的历史题材影片。为纪念建党85周年
,北京紫光影城自6月27日至7月3日特别推出“丁荫楠电影周”。
说起丁荫楠与革命伟人影片的结缘,就不得不提1986年他执导的《孙中山》。丁荫楠说:“最初我并没有给自己这样的定位,是《孙中山》奠定了我拍摄伟人影片的基础和形象。”
最初珠江电影厂想拍摄《廖仲恺》,但因为条件有限而被有关部门否定,并交由上海电影厂拍摄。当时珠影厂厂长孙长城感觉“非常不痛快”,从此下定决心:珠影厂一定要拍大片。这次受挫直接成就了《孙中山》的选题,这部影片是作为珠影厂的“形象代表作”交给丁荫楠执导的。
为拍好这部影片,珠影厂不惜血本。“厂里拿出6万美金让摄制组沿孙中山走过的地方重访一遍,这在当时非常难得。”丁荫楠说,更为难得的是厂长全力支持他拍片而没有任何干预。对此,丁荫楠一直心存感激,拍片也就更加努力。1986年《孙中山》一上映就产生轰动的效果,获得第7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及最佳导演奖等8个单项奖以及第10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项大奖。丁荫楠自此树起了“拍摄伟人影片”的品牌。
紧接着1988年丁荫楠拍摄《周恩来》,不仅获奖,在票价为2元的时代还创下了2亿多元票房。“后来拍相关题材的影片人们就会想到我。逐渐我也形成了一个信念:一个人不可能做很多事,能做好人物传记影片、反映中华精英的影片也是很有价值的。”丁荫楠说,他并没有什么高招,就是认真地去做,对事业、对党始终抱有热情。他表示今后将继续拍摄人物传记类影片。周婷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