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 《疯狂的石头》专题 >正文

越来越火爆的方言电影 从局部到整体的胜利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14:41 新浪娱乐

  石头疯狂,方言也疯狂。

  《疯狂的石头》火爆之后,让人们又一次看到了方言的厉害。方言电影不但没有受到地域性的局限,反而扩大了影响,迅速走向全国。方言电影突然之间成为了热点话题。为什么方言电影会如此火爆?从一个局部的胜利,到全国性的轰动的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一次流行文化的扩张行动

  方言电影的流行植根于流行文化中方言势力的扩张,早先,方言大都是通过流行文化中的相声和小品的逗乐。早在马三立的相声中,就已经开始用天津、唐山话来逗乐,到了今天,郭德纲更是毫不犹豫的在他的相声中放进了大批量的方言。跟随在相声之后的小品也义无反顾的动用了方言这个元素来搞笑。

  春晚使得这种逗乐的方言普及到了全国,春晚的功劳是,哪怕是长江以南的人们,都知道了“忽悠”这个纯粹东北方言词语的准确含义。而使方言做更进一步传播的是网络歌曲的流行,其中以《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最为典型,雪村的“翠花上酸菜”在南方的米粉店甚至都可以听到。

  这种种因素使得方言迅速挤入流行文化,成为颇为时髦的一部分。因此,大众传媒也动起手来,《超级女声》的主持人说话是带着浓厚的长沙话的腔调,这使得超女火起来的同时也有无数人都学会了几句长沙话。而四川在继“东北地方剧”后制作的“四川方言剧”也火了起来, 2005年3月初,沈伐主演的四川方言剧《王保长后传》,在成都创下了9.5个百分点的惊人收视率,远超央视大戏《汉武大帝》在成都5个百分点的收视率。除了娱乐领域,在严肃的新闻节目里方言也占据了一席之地,杭州西湖明珠台的《阿六头说新闻》就用杭州话来播报新闻,在长沙和四川的电视和电台,也有一些节目完全使用当地方言。

  方言的扩张运动是如此迅猛,以至于国家广电总局在2004年年底特意为方言下了一道行政通知,该通知要求,电视不得播放用地方方言译制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与其构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电影却越来越多的使用方言这一元素,这一做法在《疯狂的石头》中似乎最引人注目。

  一次并非新潮的勇敢尝试

  《疯狂的石头》中方言的运用是几乎疯狂的,郭涛主演的包世宏讲的是重庆话,然而在该片首映式现场上,他遭到了首映式主持人刘仪伟的批评,身为四川人的刘仪伟认为,郭涛在电影中仅有一句重庆话说的还算地道。该片的方言是疯狂的,贼头的女朋友讲的是成都话,但贼头"道哥"的方言听上去象是河北保定方言,而老二则说着一口标准的首都普通话,贼老三“黑皮”说的是地道的青岛话。谢小萌泡妞时说四川普通话,不时在“双语”之间穿插。即使一个小角色,导演也费尽心思让其在方言上出彩,比如谢小萌在街机旁首先遇见的女孩,就来了句济南话“我看就木有这个必要了吧”。导演似乎铁了心要怎么好玩怎么整。

  在电影中使用方言,宁浩的做法算不上“新浪潮”,在他之前的第六代中的大多数导演都对方言有所偏好,他们对方言的使用胃口奇好,贾樟柯在他的成名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中都使用了他山西老家的方言,章明在《巫山云雨》中说了湖北话,姜文《鬼子来了》中说了唐山话,王超在《安阳婴儿》中说了河南话,在《江城夏日》中则开口说武汉话,王光利在《横竖横》中使用了上海方言,《血战到底》中使用了四川方言,李玉在《红颜》中使用了四川方言,章家瑞在《芳香之旅》也说了南方的一种方言,等等。方言的使用使得他们的力求不同于第五代的美学主张得到表达。

  第五代除了张艺谋在《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中使用方言,其他人并不象第六代一样疯狂的使用方言。究其原因在于,尽管早在1963年,中国就已经拍了一部叫《抓壮丁》的方言电影,但方言在电影中的使用少之又少,不管是表现海南的《南岛风云》还是表现北方草原的《塞上风云》,主人公们都讲着一口流利到可以去电视台当主持人的普通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领袖才可以在电影中说方言。

  因此,说方言成了第六代的一个突破口,他们认为,方言的使用可以突破普通话的大一统格局,同时,可以更真实的表现人物的生存状态。在这股势力的推动下,不少电影都使用了方言,如杨亚洲的《美丽的大脚》《泥鳅也是鱼》都使用了方言,戴思杰的《小裁缝》使用的是南方的方言,《孔雀》《天狗》《新街口》《茉莉花开》《沉默的远山》无不使用方言。

  小刚也在他的电影中使用方言,如《甲方乙方》《手机》《天下无贼》,然而他使用方言的目的完全与第六代不同,他并非需要方言来表现人物的生存状态,描写人物的生存环境,他只是需要这些方言来制造笑料,他的做法和郭德纲用方言来逗乐没有什么不同。从这点来看,宁浩的做法和冯小刚的做法没有太大的区别,《疯狂的石头》使用众多繁杂的方言的目的恐怕也只有一个,就是让观众开心。

  后方言时代,该说什么?

  由此看来,方言在电影中的使用实际上有了两大分支,一是以冯小刚、宁浩为代表的“逗乐”派,他们看到了方言所蕴含的巨大的

幽默气质,学习相声小品对方言的开发,只不过,宁浩更试图开掘了冯小刚一直无法掌控的南方方言。另一分支则是以第六代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派,他们力图通过方言来对抗主流话语体系,并在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方言审美。

  这两大派都存在滥用方言的趋势,用方言来逗乐,本身就已经暗含了语言等级制度和社会歧视,稍有不慎,就会沦为低级的调笑。而用方言来写实,也存在对方言的过度依赖的问题,毕竟故事片不同于记录片,对现实的开掘更多是需要对社会环境的表现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方言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柯尔特/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18,000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