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电影《东京审判(blog)》终于将在9月1日在全国上映,届时,那场60年前的跨年度国际大审判,必然将在国内掀起一场议论和再思考。而对于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来说,不仅要真实再现当初的情境,还要拍得好看、凝练,更要突破许多思想意识方面的禁锢,克服许多外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近日的一个午后,记者拨通了《东京审判》的导演高群书(blog)的手机,就影片拍摄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记者与高导在上海曾有过数次简短的接触,但就一部影片如此深入地交流,这还是第一次。
上穿法袍下穿短裤拍戏
记者:高导,《东京审判》这部影片的拍摄时间是什么时候?
高群书:去年的6、7月间。
记者:都在哪里拍的?
高群书:全部在北京拍。
记者:为什么没到东京实地取景呢?
高群书:实地取景也取不到啊。60年前的东京,战后的满目疮痍,今天早已不在了,另外所有人马全搬到东京去,费用也太高了。我们在小汤山搭了内外两处景,一个是法庭内部的,一个是“东京街道”的。法庭那个棚很大,我们走后,《夜宴》在那里搭景。
记者:6、7月间的北京很热啊,影棚里就更热了,当时一定很苦吧?
高群书:那就别提了,棚里有40摄氏度,再加上灯光烤着,装修材料的气味熏着,许多人都晕倒了。演日本战犯律师的演员还换了一个人,后边这位有好几次也差点窒息,我把我的氧气袋给了他,他就坚持拍,很敬业。主演刘松仁上身穿着法袍,下身穿着短裤。许多人都是这种打扮,因为有案子挡着啊,下边拍不到。就这样还不行,上边穿得太厚啊,大衣、围巾,还是毛料的。在棚口放了好几台鼓风机,对着冰块吹,这才好了一点。
所有在北京跑龙套的外国人都来了
记者:那外景呢?我听说这部片子的时间跨度是一年四季啊。
高群书:我们在小汤山的一个空地上搭了300多米的街道。景物的问题还不是最难的,难的是那种美军占领东京的年代感。那两个月,在北京做群众演员的外国人,有三四百人吧,全被我们请来了。这更是一笔大花费,因为你知道,那些群众演员不像我们一般的“北漂”,一天给几十块钱管顿盒饭就行了,他们每天最少要600元,有台词的,一天得1000元。后来我们才知道,就是从美国、加拿大请专业的群众演员,这些钱也够了,可能还更便宜。人家演得可能还更逼真,什么都明白。这就是经验不足的问题了。
记者:这部片子里有日本战犯啊,要用日本演员来演吧,他们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吗?
高群书:日本演员我们用了7位,都很好,一点也没有抵触情绪,因为他们对那段历史都熟悉。而且我发现,这些日本演员确实很职业化,演戏就是演戏,生活就是生活。
最精彩的还是法庭里的戏
记者:对于一部影片来说,不光要再现历史,还要考虑可观赏性啊,在法庭里的戏那么多,不沉闷吗?
高群书:这是我们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确实,这部片子有60%的戏是在法庭上的,所以我们在法庭外边也下了很多功夫,包括朱孝天、林熙蕾(blog)这样的偶像型演员的使用。但最后我们发现,最精彩的戏,还是法庭上的戏,因为那段历史确实是大事件,它本身就够精彩了。留给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取舍、选择和进一步凝练的问题。为了真实再现那段历史,我们做了大量的考证和调查以及借鉴工作。
记者:以前有过表现这段历史的影片吗?
高群书:国内从来没有。日本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拍过一个表现这段历史的片子,但片子我们没有找到。1998年,日本右翼势力拍过一个东条英机传记的片子,涉及到东京审判的内容,但那里都是对他的歌功颂德和美化。
记者:那您这部片子还真难得,可能成为今后的一个史料啊。
高群书:是的,我觉得只要能够真实再现那段历史、把资料上的记载形象化就很好了。对历史的记录有很多种,像现在,审判萨达姆可以实景拍摄,几十年后就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我们现在需要记住历史、缅怀历史,但通过什么渠道来了解历史呢?电影其实是一个很大众化、很形象的媒体。现在易中天、吴思、黄仁宇这些历史学家为什么那么热啊?就是因为他们降低了了解历史的难度,让寻常百姓都能读懂历史了。张明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