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正文

三联生活周刊:大片是怎么编出来的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19:59 三联生活周刊

  观众对大片的批评有一个集中点,就是剧本,他们怎么也没法理解,一个制作成本上亿元的电影,竟找不到一个能够打动人的故事。李冯曾经是《英雄》《十面埋伏》《霍元甲》的编剧,他讲了一段作为编剧的苦衷,也许能解释一二。

  记者◎孟静

  李冯说:“好莱坞的剧本直接送到制片公司,其中有2/3是不拍的,但这些剧本只是个大纲,编剧的损失不是很大。中国电影不景气,大家都特别小心,制片方要求看到完整的剧本,否则拿不到投资,可是编剧见不到钱怎么能先写剧本?风险太大了。所以很多导演自己身兼编剧。张艺谋的做法是他先垫钱,如果不拍,损失由他承担,换成普通导演,没办法这么做。”

  李冯最近就眼瞅着一个绝佳的点子,因为没人敢冒险面临搁浅,他提出一个“剧本投资人”的概念,先不收钱,以剧本作为投资入股,与制片方共担风险、共同赢利。编剧挣的是一点辛苦钱,这不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办法,在先有剧本还是先有投资的推手过程中,只好产生了目前通用的办法:由制片方和导演拿出点子,找编剧攒本子,电影传达的思想和编剧没关系,它也未必全是导演的,而是投资方、国外片商、导演共同博弈的成果。

  《夜宴》 :盛和煜(blog)

  盛和煜至今还感激冯小刚的知遇之恩,他一再强调,他之所以愿意出来当靶子,是为了哥们儿义气,既然观众意见集中在台词上,他就不能推卸责任,他甚至开了博客,一一解释那些他和冯小刚钟爱不已却令观众笑场的台词。发布会上,盛和煜左边葛优,右边章子怡,媒体问的全是和电影无关的事,盛和煜如坐针毡,但他又说,冯小刚是懂剧本的,也足够尊重他,只是出品方对编剧不重视。

  《夜宴》的第一稿由香港编剧邱刚健完成,如果听说过《阮玲玉》、《胭脂扣》、《投奔怒海》的人,就该知道邱从邵氏时期开始,写过无数得奖剧本。这次是他主动找到华谊,只是为了钱写这个本子。周润发版《上海滩》的编剧,已经50多岁了,不得不到广州一家杂志应聘做普通编辑,所以邱刚健的做法不足为奇。邱拿出的第一稿基本是《哈姆雷特》的翻译,冯小刚觉得不会引起当代中国观众的共鸣,为了具有中国特色,他找到了《走向共和》的编剧盛和煜。盛看到的本子只是冯小刚写的开头,邱的本子直到最后他才看到。

  婉后的第一人选是巩俐,巩辞演后剧本已经写完,才定了章子怡。这一下,人物关系必须大调整,她从太子的亲生母亲变成了后母,和青女从婆媳变成情敌。《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背景都定在了五代十国,双方都坚称这是巧合。盛和煜说:“明代教条、清代不代表古典,五代的文化包容比任何时代都大。”《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编剧之一卞智洪的解释更加直接:“定在唐代,中国观众会穿凿附会;而外国人除了秦始皇一概不知中国的朝代,汉武、隋炀都不重要。”五代和唐朝服饰风格很像,中国人对那段历史自己都搞不清楚,也没法去挑刺,时代只是交代剧情的陪衬。

  盛和煜认为《夜宴》是多重考虑的结晶,小到人名,大到结局。“厉帝叫什么王,气度就小了;青女以前叫静女,觉得不够漂亮;无鸾追求的是发音上的美感。”杀死婉后的是不是那个侍女凌儿,盛和煜笑而不答:“杀死她的人比现在明确一点,原计划是她登基大典时外面响起颂词时被杀死。”

  《哈姆雷特》的主题是“生存还是死亡”,《夜宴》则是“欲望”与“寂寞”,葛优的厉帝从苦心篡位到为情而死,观众怎么也转不过这弯儿来。这却是冯小刚很得意的一笔,盛和煜说,剧本中表现得很充分,电影没有全部演出来。无鸾在剧本中是一个武功极强的人,杀厉帝易如反掌,婉后又要毒死厉帝,使他没有退路,“唯其如此,他的死才不失浪漫,是枭雄之死。如果他被刺死,挣扎着倒下,那多没劲。戏剧讲究逆转,不能顺撇”。

  对于引发笑场的台词,盛和煜一一辩解。他说自己的台词有三原则:不能出现常识错误和史后封号,比如“我孝庄”;不能有戏词,如“哀家”、“众卿平身”;不能有现代词,被人诟病的“诚信为本”,他坚持说,这是古汉语中原有的说法。葛优抛出的几句“跪乎?不跪乎?”不属于语言不统一,而是为了升华角色的顾盼自雄。

  张艺谋的大片编剧们

  好莱坞的剧本中有1/5来自小说,这样的改编容易保证质量。张艺谋订阅了大量文学类刊物,早期的他基本上靠改编成功的小说。为什么现在他抛弃了这个良好习惯?一种说法是文学不景气,另一种就是大片必须拍古装动作。《英雄》策划会上,张艺谋提出过改古龙小说,可改着改着,又发现古龙小说头绪太多,又换成了刺秦。

  张艺谋的班底里有了文学策划这个特殊的职务。每部大片都是在不断地开会中完善的,这其中所受到的外力影响颇多。一部大制作,最先纳入考虑的不是故事,而是选景。以《满城尽带黄金甲》为例,最初定名是《菊花杀》,以王宫为背景。编剧之一的卞智洪说:“横店影视城是要提前半年以上租的,要加盖菊花台,菊花是要赶季节的。”这和《十面埋伏》的情形一样,本来是“非典”时期在准备,那年就没打算拍片子,时间很充裕,没想到“非典”警报突然解除,张艺谋说,要抢外景,演员留的档期也不够了,所以在一个月内必须写出一稿剧本,至今李冯觉得《十面埋伏》写得太过仓促。

  大腕演员的档期也都定得很细,例如周润发,他按照好莱坞工会的方式工作,在路上堵车的时间也要计算在工作时间里,而且要按美元支付。为了迁就演员档期,剧本是最可以调整的东西。曾经想把好莱坞模式引进中国的孙健君说:“电影就是不能允许编剧天马行空,要服从制片原则。”张艺谋曾懊恼地反问过:“为什么要把对编剧的指责转嫁到我身上?”

  可实际上,中国大片的剧本还是小作坊作业。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反思:怎么稳定地提供一流的剧本。后来他们有了team writing,形成创意、金融流水线。制片人协会负责找人,作家在5分钟内向制片人讲一个故事,讲好了就付订金,再组织人调研其可行性,然后组织团队来写。而中国的模式只比香港略好点,李冯也曾是《霍元甲》的编剧,那个班底是香港的。创意由李连杰提供,李想把自己的半生经历借霍元甲之口讲述,至于票房倒是次要的。但港片编剧和他的大陆思维其实是有冲突的,最后李冯做了“剧本医生”的工作。霍元甲代表李连杰,片中的女主角盲女月慈则是导演于仁泰,他腿脚不方便,很热爱这种同病相怜的角色。所以要满足每个主创的心意的确很困难。

  另一个外力来自于演员,李连杰看到《英雄》第一稿时哭了三次,他太太利智哭了六次,为什么呢?观众不能理解,原来给他的剧本曾有这么一个主题:士为知己者死,有个情节是梁朝伟劝李连杰砍了自己的胳膊,李连杰重视友谊,于是砍了。这在史书中并不鲜见,就有很多人为太子丹的计划献身。可是这个行为放在今天很难处理,最后删去了。张曼玉看的那稿她也哭了,因为她看到的稿子和李连杰、梁朝伟的又不一样,每个大腕演员拿到剧本,看到的都是自己那条主线最精彩,实拍时为了保持平衡,必然要删掉某些煽情段落。像梁朝伟提的意见就很多,红色那部分就是他提议“和蓝色太像,演起来累”,临时又重写。梁提完张提,张提完李再提,最后一稿和第一稿永远是南辕北辙。《满城尽带黄金甲》也遇到同样问题,为了吸引青少年票房,硬加进了周杰伦的角色。皇后一会儿有俩儿子,一会儿又有三个儿子。周杰伦开始演的是鲁大海那个角色,但是鲁大海和皇后没有对手戏,为了增加戏份,必须让周杰伦和巩俐有对手戏,最后他终于成为了巩俐的大儿子。这是片中最大的调整。

  到了《十面埋伏》时,张艺谋觉得有经验了,他要在动作里加上爱情,不要大侠,要平民化,就想到了足够平民的捕头。为什么要让章子怡演盲女呢?因为盲人的武术设计会很不一样,这灵感来自于《座头市》中的盲侠。可全程是盲人,故事怎么也说不囫囵,只好让小章成为假盲。故事为了各种原因反复做出牺牲,张艺谋对这点是很清醒的,他告诉记者:“主流商业电影对观众还是讲故事,大众心理是需要看故事的。再加上这两年电视剧故事讲得不错。”喜欢看“超女”的他会从电视中汲取营养,在拍《满城尽带黄金甲》时,他也说:“我很清醒,通常一上大片,立刻会有满足感,一下有了这么充分的资源,有时容易炫技。我这次很节俭,你已经第三回了,不能被这些迷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