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马基迪北京重温《小鞋子》 以孩子视角表现北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5日14:31  深圳晚报

  本报讯 日前,伊朗著名导演马基德·马基迪现身中央戏剧学院,在张杨导演的陪同下与学生一起观看了自己导演的影片《小鞋子》,并在观影结束后与学生们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据了解,马基德导演此次来京是受邀参加“VisionBeijing国际名导拍北京”活动,这也是继托纳多雷之后第二位拍摄奥运北京宣传短片的国际知名导演。

  马基德:以孩子的视角表现北京

  马基德导演1991年开拍了第一部剧情片《手足情深》,并获选次年戛纳影展导演双周放映;之后拍摄的《父亲》一片虽获奖无数,但最知名的作品则是第三部长片《小鞋子》,不仅横扫伊朗票房,更是代表伊朗首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马基德十分偏爱表现儿童题材的电影,他表示这次的北京宣传短片也将会以孩子的视角来表现,目前正在中国挑选片中的小演员,短片也将在今天正式开拍。对于北京留给自己的印象,马基德表示,“我在这几天的观察接触中发现,北京人的生活状态都是非常乐观和积极向上的,让我很有感触的是老年人也在发挥着余热。我在胡同里看到一个老人戴着红袖标,问他这是用来做什么的,当他告诉我他在维护治安时,简直让我惊讶不已,因为在西方,老年人都是被遗忘的群体。”此外,他还表示北京的胡同文化让自己很有亲切感,“因为这里的胡同与《小鞋子》里的很多场景都很相似。”

  镜头推拉:这个导演不寻常

  马基德·马基迪1959年出生于德黑兰,14岁起即在业余剧团中表演,曾担任许多伊朗电影的演员。1991年开拍第一部剧情片《手足情深》(Baduk),首度获选1992年戛纳影展导演双周放映。

  1996年他执导的《父亲》一片在若干影展上获奖,而《小鞋子》一片不仅横扫伊朗票房和众多电影节,更是代表伊朗首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部围绕一双鞋子展开故事,着墨于兄妹情深,从情节到画面都异常干净纯朴,与孩子们单纯的世界相配合,平静中洋溢着一股淡淡的温暖引发人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动,洋溢着浑然天成的童真童趣,情节看似松散平淡,实则紧凑,其中也有跌宕起伏,小小的悬念扣人心弦,充满了张力。尽管影片最终在竞争中惜败于《美丽人生》,但足以使马基迪成为伊朗的民族英雄。

  1999年马基迪带着他的《天堂的颜色》再次在蒙特利尔电影节上夺取大奖。较之前部作品朴实无华的影像,这部影片画面之多姿多彩令人难忘。马基迪再度将焦点对准儿童,细腻地刻画了盲童的真诚执著和一片天真,及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藉着他与父亲之间“遗弃和救赎”的关系,发展出感人肺腑的情节。

  伊朗电影由于其特殊的电影机制,产生了许多以儿童为主角的影片。马基德·马基迪则似乎尤其偏爱,亦十分擅长于这种题材。他的多部作品均透过孩子们纯真的眼光看世界,经常以家庭为背景,通过简单的剧情探讨亲情、血缘关系的温暖与沉重。“我对儿童世界特别感兴趣,我的童年也是我思路的泉源,我也经历过‘天堂的孩子’的童年,拍摄儿童电影你不用墨守成规,可以浑洒自如。纯真是儿童世界中最令人折服的。”

  较之其他伊朗导演,马基迪似乎受好莱坞的影响颇深。他的影片中多有好莱坞情节剧的痕迹,而且他相当会煽情和制造戏剧性的高潮,他甚至被称为“伊朗的斯皮尔伯格”。《天堂的颜色》算是个极至,其煽情力度以及格外精美诗意的画面多少都有过火之嫌。他自己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他将以情动人视为目标。

  2001年,马基迪将创作重点放在爱情戏上,《巴伦》便是一例,少女自然是主角,由于探讨非法移民的社会问题,情节感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