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落叶归根》广州首映 赵本山小品观众笑中带泪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14:27 南方日报
昨日,影片《落叶归根》导演张杨只身来到广州飞扬影城,出席《落叶归根》广州首映礼和新闻发布会。相比之前北京首映礼的明星云集,广州的新闻发布会显得冷清多了。 因一个曾经的承诺,展开了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落叶归根》虽然是一部以悲凉为背景的电影,但也充满了幽默。赵本山把他在小品里的幽默本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个动作,一个笑容,一个眼神,都令观众忍不住笑了出来。 “人死了是要回家的,要给家人一个交代”。在戏中,挺着个大肚子的赵本山饰演一个打工农民,南下打工时认识了“瘦子”刘万有。刘万有因一次意外死在工地上,老赵为了兑现承诺,千里背尸,让刘万有“落叶归根”…… 老赵在千里背尸过程得到了很多好人出手帮助,也被许多人坑蒙拐骗;他经历了美丽的乡村风景,也被迫把尸体藏在城市的工地;他走在乡村大道上,也害怕被警察发现而对警察谎称“晕警车”。从广州到重庆,一幅社会的众生相活脱脱表现在观众面前。 一路上,赵本山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中国人,体会了人情冷暖,也发生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整个故事以线性发展,每一段每个故事都互相独立,整个看下来,就如一出“赵本山小品大全”。 在路上,赵本山碰见一群奔丧的人,为了混一顿饭吃,他把尸体伪装成稻草人插在田里,一场大哭后吃得酒足饭饱。事后,他却发现那户人家的“死人”是活的,那人还送他一辆板车,改“背”为“拖”,又帮他给尸体防腐。 板车拖了一阵,在下坡时却车毁人“亡”。他又搞来一个大轮胎,把尸体装在轮胎里滚着走,结果滚到了遥远的山下。 他的鞋子走破了,跟尸体换了一双鞋,却意外发现鞋底有430元。他准备用这钱来吃一顿饱饭,再租辆车。吃完了饭,人家却告诉他,他吃的是娃娃鱼,要600元。而那工地的5000元赔款竟然是假币。他又身无分文了。 他想着献血混一顿饭吃,却被查出有乙肝,不能献血。黑血头叫他卖血,他又觉得不该把有病的血卖给人家。这时候,他碰到了卖血捡破烂独力供养儿子大学费用的宋丹丹。宋丹丹带他去救助站洗了一个痛快澡,吃了一顿免费的晚餐,两人还表演了一段双簧。 赵本山和宋丹丹出演了一场引起最多笑声却也令人热泪盈眶的小品。临走时,宋丹丹把身上仅有的400多元硬塞给赵本山,甚至表示愿意和赵本山过下半辈子的生活。 当老赵带着老王回到目的地时,却发现因为三峡移民,那里已经迁移……故事在这里戛然而止。我们清楚地听到有观众惊愕地说:“怎么就完了?”老王到底有没有被送回家?老赵会不会回去找宋丹丹过下半辈子的生活?一切都留待观众猜想。 电影放完后,记者现场采访了十余名观众,他们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并一致表示会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这部电影。有观众说,《落叶归根》比《三峡好人》更好看,它不仅仅是生活原生态的反映,而且表现了从一个承诺引发出来的深思。还有观众对《落叶归根》的“大胆”表示惊讶,如片中真实描写了贫苦人卖血赚钱,年轻女孩为生计卖淫的现实。 《落叶归根》导演张杨: 我要的幽默跟周星驰不同 《落叶归根》已引起了央视《焦点访谈》的高度关注,该栏目将在本月20日对该片导演张杨进行专访。据悉,这也是中国第一部因引发社会话题而被《焦点访谈》关注和采访的电影。在昨日的广州首映现场,记者采访了张杨。 影片呈现了中国的现实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们感觉《落叶归根》把中国的社会现实串了起来,体现了最底层人们善良的一面,即使是类似卖血、发廊妹这样的人身上也充满人性光辉。但第六代导演普遍以边缘题材见长,你为什么选择这个现实题材? 张杨(以下简称“张”):我们现在总感觉人与人之间缺少真挚的情感,面对困难,人们通常会采取旁观态度,很少会伸出援手。但我希望不是这样,所以一开始我就想尽量挖掘现实中的真情,我相信人是会被感动的。比如片中有个小学生递给赵本山一瓶水,还有他遇到了无数好心人,我相信这都是真实存在的。我只是用真实的感觉呈现中国的现实,人们应该对生活抱有希望。就如戏中的赵本山,虽然在途中遇到很多困难,但仍然有着乐观态度和对生活的希望。 记:你的《昨天》和《落叶归根》都有生活原型,这和一般第六代导演不一样。这和虚构类电影有什么不同? 张: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虽然《落叶归根》有原型,但其中的细节大部分是虚构的,我们只是用它的原始素材。《昨天》这么写实的由本人出演的电影,也有很多再创作的成分。 幽默体现在情节的荒诞 记:《落叶归根》有很多让人发笑的地方,这与周星驰式的搞笑有什么不同? 张:我强调的是幽默的概念,而不想做一个特别闹的喜剧。就是说,幽默是人物本身的性格特点,是情节本身的荒诞性,而不是人为的夸张。周星驰可以边吃饭边喷饭边流鼻涕,而我不会。 记:影片中,赵本山挺着一个大肚子,你是否要求过他减肥? 张:呵呵,我觉得再要他减肥,已经到挺难减的程度。其实民工也有大肚子的,只不过瘦的民工比较多而已。 记:这是参加柏林电影节的版本吗? 张:是的。 观众不会排斥东北方言 记:为什么主演都没有到场? 张:他们都忙着拍戏。赵本山出席北京的首映礼,我还是提前一个月预约的。他最近忙着做小品,而且身体又不太好。 记:你们对广州的宣传比较保守,是否担心南方观众不习惯赵本山的东北方言? 张:语言不是问题,人们看电影是不会排斥语言的,他们只会注意故事,注意电影的主题。语言可以通过字幕了解,没人会因为是英语电影就不去看了。 记:之前在香港的点映情况怎么样? 张:香港两场点映,反映还不错吧。香港人可能觉得戏中的情节与他们的现实比较遥远,因此感觉上比较容易受到触动。 大腕加盟没有硬加戏份 记:赵本山之前曾说这部电影投资只有1000多万,而投资方说有3000万,是怎么回事? 张:赵本山说的是拍摄的费用,实际上加上后期制作、宣传费用,一共是3000万左右。 记:这部片子的宣传阵势比较大,会不会和你拍艺术片的初衷有背离? 张:我这部片子是完全的艺术片。但我只是按艺术片的内涵去拍,即使有大腕的加盟,我也都是按我设置的人物性格去找合适的人选,而不会为了大腕硬加戏份。至于宣传推广,这已经跟电影本身关系不大了。 本报记者蒲荔子 实习生 胡美然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