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李少红:中国人娱乐心态不够 电影拍给喜欢的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16:51 时代商报

  很多人喜欢李少红是从《大明宫词》开始,她拍出的东西唯美、感性,让人赏心悦目,近年,李少红的电影作品开始多于电视作品,她似乎在不停地尝试多种类型的影片、不停地进行着对电影市场的探索。今年,她带着对希区柯克的尊敬,拍出了惊悚片《门》。对于《门》,说法很多,有人觉得好看,有人觉得无趣……面对观众的反应和并不理想的票房,李少红怎么想呢?记者联络了几天,少红导演都在各地为影片做宣传,后来,她对记者说,她更愿意用文字来交流,于是,我们这次采访是通过电子邮件完成的,当她回答完记者所有的问题,她再次致电本报记者,“我希望能保留我说话的风格以及我要表达的意思。”于是,我们本期的《鲁艺有约》就通过这些文字走近李少红,记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李少红式的经典语言。

  中国人的娱乐心态依然不够

  记者:在中国拍惊悚片是件很冒险的事,那你拍《门》的初衷是什么?

  李少红:拍任何片子都意味着有风险,拍电影跟赌博一样,高风险投资,但是高风险会有高回报,甚至暴利,所以才会吸引那么多人来试水。类型片的风险和大片比已经算是保险的了。在历史上还没有任何此类型影片赔到瓢底的纪录。美国人都往这扎,说明这里潜力很大。他们什么电影没试过?只有我们不自信。

  记者:有观众觉得《门》并不吓人。

  李少红:吓人的标准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心理底线。天天扛钢筋水泥的人和坐办公室的人,谈过恋爱和没有阅历的人,神经坚强的人和亚健康人群都会不一样,大多数的人都会同意我这个观点,比较科学。我们在北京首场亲眼看到一个中年汉子吓得从椅子上大叫着跳起来。我们能觉得他没出息吗?想娱乐的人怎么都能接受,不想的人什么都能想歪了。我们老在喊娱乐、娱乐,但准备好娱乐的心态了吗?来素的吧,他说没意思,来荤的吧又消化不良。总体来说中国人的娱乐心态都不够,我们的传统文化太严肃。

  记者:影片上映后出现两极化的评价,有人认为好看,有人觉得混乱,你怎么看待?

  李少红:我就是拍给喜欢的人看的,不喜欢的人我不强求。等他们看的东西多了,思想和观念慢慢改变,也许有一天也会喜欢的。有些地方看不明白就对了,那本来就是一个心理变异的逻辑。国内观众电影看得还太少,我们只习惯看它纪录一个外部的世界,突然看到一个人全部的内心世界就来不及判断,不适应了。

  记者:这部影片可能在南方要比北方效果好许多,而同期上映的《落叶》却正相反,你如何看待这种差异?

  李少红:地域文化差异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电影文化的开放性,还有文化心态的准备。南方人接受外来文化的样式比较多,见怪不怪。而且他们比较文化小资,我把网络人群、公司职员,还有学生都划分成新型文化主流人群,他们是现代娱乐产品真正的消费群体。传统意义上文化人群成为不了现代娱乐的消费群体,我们不要表错了情。《落叶》和《门》针对的完全不是同类人群,不必杞人忧天。

  不想再用明星轰炸市场

  记者:整部影片看下来,《门》其实就是陈坤的独角戏?

  李少红:独角戏要求演员一定要过硬。没点真功夫根本不敢往这想。我觉得陈坤很勇敢,他以一当十,现在哪个电影不是在拼三四个明星?资源爆炸、狂轰乱炸这个浮躁到极点的市场?明星个体的魅力都淹没了,我不想这样。现在老老实实拍戏的不多了,都想短期效益,只要能从市场上捞来钱,廉耻都不顾了。还有人愿意靠手艺吃饭,我怎么能拒绝?陈坤已经是名利双收的人,还在争取改变自己,重新塑造自己,敬业,不用替身……这些打动了我,所以我挺他。

  记者:为什么要在影片中大量加入旁白?

  李少红:旁白的设置是根据人物不同的心声来的。我们每个人都熟悉,你的内心似乎有几个不同的自我,经常会因意见不同或善恶道德分歧,人生价值观发生冲突。蒋中天内心强烈的冲突反映在他喃喃自语,令他崩溃的自我矛盾上。旁白在戏中起到的不是承上启下剧情连贯的作用,而是人物的情绪,他们互相打架,质疑,造成他越来越混乱的念头。我很得意这一点,你完全可以当作一种情绪听,不一定非要听清他的每一句话。我也有意没有录得那么清楚,完全嘟嘟囔囔的,很真实。

  记者:《门》也采用了闪回式镜头,这是目前的流行趋势吗?

  李少红:今年美国有一部竞争性很强的片子,已经得了金球奖,是皮特演的《通天塔》。听说这部片子春节期间会引进,我觉得能引进这样的片子是一个文化上的进步,但我敢说商业票房上不会比《007》成功。电影的讲述高级就高级在没有按照正常逻辑去讲这件事,需要观众组接发生在地球不同地域和这件事情的关连,结果产生了超出这件事情本身的意义。事物存在多面性,电影是能打开我们的视角,让我们看到更多的面和可能性,让我们更智慧。

  “第五代”依然有价值

  记者:商业化可能是电影无法回避的现实,你现在是更重商业还是艺术?

  李少红:好的商业片艺术含量都很高。我们不应该在提倡某一种艺术形式的同时,排斥另一种,两者是不能分开的。

  记者:张艺谋等第五代导演在不同程度上遭遇了信任危机,你觉得这种危机是否存在?

  李少红:信任危机的提法太主观,太文人思维了。目前电影产业还在形成之中,一切都是过程,谈不上危机。有人投钱说明他们在市场上的价值没有掉还在升。做总比说好,电影产业是一步步干出来的。很残酷,只能看市场是不是还选择你。现在不是八十年代,以前是文艺思潮左右趋势。市场经济时代是经济杠杆在起作用。

  记者:2006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26个亿,但依然有大批国产电影被大片占据无法上映,你怎么看待这种环境?

  李少红:我觉得还是电影院太少,虽然每年全国以200家新影院的速度递增,但相对这么多人口的国家,这么大的市场,凤毛麟角。电影观众的观影需求明显增加了,影片数量也明显增加了。三年前《恋爱中宝贝》的时候,同时期只有两部片子,现在有七八部挤在一个档期,大家在分有限的影厅,一部影片只能抢到一个厅放四五场。更多低成本的影片完全没有

竞争力。如果电影院多一点,起码可以把大家都容纳进来。也许这是我个人非常理想化的愿望。首席记者 鲁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95,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