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许鞍华畅谈“后现代”观念:我跟姨妈一样困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9日10:22 南方都市报

  利落短发,左耳一枚吊坠耳环,下穿过膝碎花百褶裙,足蹬一双黑色帆布鞋。这身少女装扮放到年过六旬的香港导演许鞍华身上,居然显得熨帖自然。“香港几个人说这是我十年来最好的作品,后来传成了二十年,再传就要成三十年了……哈哈哈哈!”谈及新作《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以下简称《姨妈》),她喜上眉梢。

  从上一部《玉观音》的落败阴影中走出,许鞍华此次与内地编剧李樯携手,加之斯琴高娃周润发、卢燕、久石让等人加盟,《姨妈》让观众一阵笑一阵泪,焕发别样神采。前天她来深圳宣传该片,接受本报专访,畅谈她与姨妈的“后现代”观念。

  ■名词解释

  [后现代]

  “后现代就是几个不同的年代、风格、文化、思想潮流在同一环境下并不协调的并立。”——许鞍华

  许鞍华对电影名字中的“后现代”如此解释。让港大文学硕士出身的许鞍华来详尽讲述“后现代”理论,可能就要台下的学生们打足十二分精神了。

  “后现代”结构

  《姨妈》的结构看起来很松散,戏到三分之一,好像还没有结构起来成为一个戏剧冲突。这是很吃亏的——艺术电影比较要求刻意结构,比如《孔雀》。现在我的东西在哪里呢?特别冒汗。这个戏一开始设置是喜剧的调子,剧情到一半就改调了,这是最危险的。人家一直在笑,笑到差不多没得笑了,还在等着笑,就忽略了那些情感戏。

  可是我们坚持要这样做呢?我觉得这个感觉其实就很“后现代”,很能表达我对现况的感觉:说不出来的感觉,而且常常是前面的感觉还没建立就已经颠覆了。这个结构正好可以表现这种感觉。

  “后现代”心态

  现在这个年龄阶段拍《姨妈》,肯定会有我目前心态的投射。一开始我想自己能拍出姨妈的落寞,又不想让人看到她落寞的那种狼狈。我自己对此也深有感受。但是慢慢在编、在拍、在剪的过程中,姨妈的人生不再是一种永恒的状态,她经过一个循环又晃晃悠悠跨出去,对很多东西是失望的。

  本来姨妈的身份是个干部。但斯琴高娃希望不要夸张那些干部式的东西,越来越让她变成一个普通女人,或者知识分子。她的很多问题就变成是她本身的困惑跟冲击,而不是干部身份的问题引起的。开始我不同意淡化,后来觉得这样挺好,而且越来越对。

  “后现代”问题

  我感觉现代社会的问题,不是没有钱吃饭,而是精神状态问题。找到“后现代”这个词,来包含这些矛盾冲突,好像解决了问题,其实是不是呢?这种兼收包容的态度其实是个开始。电影是悲剧还是喜剧,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结局,这些词对现在的电影艺术好像都说不到点上。

  我也经过几代电影浪潮思考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上世纪70年代很想贴近现实点,拍些正面表扬,比如探讨人间疾苦的东西,然后说这个社会怎么错,人怎么对,想增加社会的进步。可是到了八九十年代,这种态度已经落伍了,因为社会确实改变了进步了。90年代我进行资料收集——我喜欢妓女题材,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就跟我说:你不要再讲那些粤语片的片段啦,什么卖身救父,卖儿养夫,没有人会为这个做妓女了。

  所以现在我想把具体的社会问题,归纳到人性与人生本身。一直说是拍上海女人,其实不完全是这个戏要讲的东西。可以说,我拍的是一个女人,更可以说,拍的是一个人。

  ■导演说戏

  “高娃很夸张,发哥很专业”

  人物篇

  姨妈财色两空

  ●瞬间:斯琴高娃一出场在火车站接人,一番大呼小叫把旁边的老者吓得晕倒在地。随着剧情发展,姨妈被发哥扮演的老潘迷住了,带他到家里吃饭上床,结果财色两空。

  ●幕后:“一开始我们都在摸索,所以高娃一出来的表现很夸张。”许鞍华表示,原来预备让斯琴高娃演一个女干部,但高娃希望淡化那些干部式的东西,把她还原为一个女人。“她对情感其实并不是特别认真,两下就上床了,两下就说你不要再见我了。”许鞍华说,“其实她很清楚这个人不会跟她结婚,分明是想占她便宜,这是她精明的一面。”既然感情线并不是沉重的东西,那么到底什么是沉重的呢?“其实就是还原到那些吃饭,日常生活。男女关系都很轻很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以前的爱情故事。”

  发哥自备泳衣

  ●瞬间:发哥扮演的老潘唱着京剧就吸引了姨妈的目光。他拉着姨妈去游泳馆,眼见姨妈落水却袖手旁观。

  ●幕后:“我们给发哥看剧本,他立刻答应了。丝毫没想戏份的问题、片酬的问题、骗子身份会不会破坏形象的问题。”许鞍华表示周润发相当爽快。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发哥还专门请了人教唱京剧,虽然后来是对口形,“但他是唱出来的,包括运气,不是光动口。”

  “发哥比以前更专业、更有想法,对角色的掌握、台词动作的配合更准确。”多年前与发哥合作过《胡越的故事》和《倾城之恋》,此番合作让许鞍华感受大不同。她说发哥颇多创意,比如他在片中穿的泳衣是他自己设计的,“一定要穿游泳衣,不穿游泳裤,所以设计了一件黑色的,他自己也备了一件黄边的。”拍摄中发哥还建议可以从他做暖身的臀部开始拍,出来的效果果然让人喷饭。许鞍华透露,发哥很可能是减了肥才来演这出戏的。

  卢燕戏份被删

  ●瞬间:卢燕在片中演一个上海老太太,身段优雅,与猫相依为命,成天唱《洪湖水浪打浪》。

  ●幕后:卢燕是第一位担任奥斯卡评委的华裔影人,许鞍华与她认识很久,这次是第一次合作。卢燕扮演水太太甚为出彩,“她是广州人,在上海念大学,所以普通话、广东话、上海话都很地道。”许鞍华说,“请卢燕出山,因为她整个样子很优雅,姨妈羡慕甚至嫉妒这种女人。”她表示,作为老上海的阴魂,水太太虽然富足也难逃一死。据悉,卢燕的戏因为长度问题被剪不少,“她有一场唱京剧的戏被删掉了,唱的是《坐宫》里的老生。”

  场景篇

  东北月亮比较圆

  ●场景:姨妈受伤后躺在医院里,一个硕大的月亮爬起来照耀她,第二天她就复活了。一个更大的月亮出现在后来她回东北以后。

  ●导演解读:李樯想出来的画面,一说许鞍华就觉得好:“肃穆宁静的气氛马上下降了。那个月亮就像原始人对火光的感觉,这种东西其实不能解释。当然后来可以慢慢解释:月亮是一个安慰,在旁观人世间的东西,永恒的东西会让人觉得自己渺小。香港也有人说看到月亮想起东北,姨妈回去了,果然东北的月亮那么大。其实月亮是个意象。姨妈在医院看到月亮也可能是一个幻觉。”

  姨妈结局比较冷

  ●场景:姨妈回东北了,在寒冷的菜场摆摊,无声地啃一个馒头,电影到底结束。

  ●导演解读:其实电影可以在很多地方结束,比如姨妈离开上海时,比如在月亮那里,比如在周润发走的时候加多两个空镜也是可以完的。但是吊在半空,比很完美的结局会好。李樯坚持这种不完美的结尾,未必是最满足观众的一种,但比较有力量。

  ■导演访谈

  “票房不到两千万就很惨”

  当李安不容易呵,千锤百炼。

  《姨妈》能否引发讨论,我完全不知道。因为现在真正自发的舆论与炒作的东西分不清楚。

  我不是很想拍大制作,因为很多精力都花在人际关系上。

  谈心时间,话题轻松。许鞍华对编剧李樯的才华赞不绝口,称他让自己回到了1979年拍摄《疯劫》时的状态,似乎返老还童。谈话中,她也数度分神,向记者探问内地票房形势,看得出她对票房的看重:这直接决定她的下一部电影能否拉到投资。“这个时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人家的……我都不知道,所以拍了这部戏。”她也说自己跟姨妈一样困惑。

  看了《孔雀》所以喜欢李樯

  南都:跟内地编剧李樯合作,他带给你什么?

  许鞍华(以下简称“许”):这些年我都刻意地找年轻人合作。看《孔雀》剧本就很喜欢,李樯带给我创作的刺激。两三年前我们初次见面,他就跟我说,“有这么一个故事,讲女人五六十,你可能会喜欢。”他说是一个女干部,她外甥在她那里过了一个暑假,中间发生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故事。我很喜欢《中央车站》的调子,也觉得这个故事挺好,投资者也选了这个。

  南都:跟李樯有无互相说服的过程?

  许:李樯在戏里作为主创的分量比我重,很多时候都是他说服我。我愿意被他说服。以我这种年纪,对虚荣已经不是太有兴趣。如果得到人家的帮助,合作把东西做好是最重要的。他真的是在重要关头不妥协,比如电影的尾巴很容易妥协,弄得往上扬,让人看得很舒服,出来卖座的保证会多很多。可是这个尾巴他就不妥协,出来就是比较有实验性的,更有力量的。

  票房对我的生活很有影响

  南都:今天你已经好几次说起票房的问题,对票房很担心吗?

  许:很担心,收不到两千万就很惨。(票房)对我的实际生活很有影响,包括拍下一部电影的机会,所以也努力在做宣传。前面电影赔得不多,《千言万语》几乎是血本无归,还好是我朋友投资,不是投资方,但我反而觉得抱歉。另外还有《玉观音》发行的人赔了。

  南都:入行三十多年,最喜欢自己哪些作品?

  许:我觉得还是最喜欢《疯劫》,因为它最原始。拍《姨妈》的感觉有点像那时,有那种彷徨,拍的时候也有很多灵感。你会觉得我应该拍什么样的戏?

  南都:《姨妈》就不错吧,可能叫好又叫座,或者拍李安那样的电影?

  许:也就是说,尽量拍个人的戏,然后找一条商业上的生路。但是当李安不容易呵,千锤百炼。每个戏看起来很简单,找到一个中心点,平衡各种各样的观众,平衡东西方的口味,自己又能拍又有感受,观众也喜欢。那多难找?

  南都:你希望一部电影拍出来什么样的效果才满意?

  许:拍部电影人家有共鸣,然后能引起讨论,这是现在我最希望看到的,我已经对商业、艺术这样的分野没有什么兴趣。《姨妈》能否引发讨论,我完全不知道。因为现在真正自发的舆论与炒作的东西分不清楚。即使是自发的,哪一个是自己的主意,哪一个是潜意识驱使的,我也搞不清,所以要拍这个戏。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人家的……我都不知道。(笑)

  我不想拍“大片”

  南都:听说以前你到内地来拍戏,一些老板对你不太客气。现在这种情况有好转吗,还是已经习以为常了?

  许:已经适应了。人到某一个地步,适应能力还是挺强的,能适应别人的尊敬,也能适应别人的不尊敬。我觉得,不被尊重也是一种经验。

  南都:张彻当年曾说,拍秦始皇兵马俑这样的题材,非徐克和你莫属。现在如果有这种大制作找你,会接吗?

  许:我不是很想拍大制作,因为很多精力都花在人际关系上。你跟每一拨人讨论都会在创作上做出妥协,尤其是大制作,事关重大,必须以大局为重,那就变成了不停地妥协。我不擅长跟人讨价还价,我一出来就是底价,没得退。(笑)

  ■导演回忆

  她和那些花儿

  凭《女人四十》夺得柏林影后的萧芳芳,凭《千言万语》摘得金马影后的李丽珍,以《半生缘》让万千影迷喜爱的吴倩莲……基本上港台一流女星都曾在许鞍华作品中亮相,留下她们最为光彩的银幕形象。“并不是女演员会在我手上变一个样子,而是刚好剧本需要她们那样,我没有刻意让她们变样。”许鞍华向记者表示,“我的电影里多半是女人主导多一点,有可能是因为我是女性吧。”

  梅艳芳

  合作:《半生缘》(1997)、《男人四十》(2001)

  梅艳芳除了迟到,就是一个一流的演员,而且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从《半生缘》到《男人四十》,她很懂演戏。

  李丽珍

  合作:《千言万语》(1999)

  因为角色的原型,我一个朋友也是做社会运动的,长得像李丽珍,我老觉得苏凤就该是像她那样子的。以后我也看过她几部电影,发现她很会演戏,不用怎么调教,她都懂。有一天碰到她,年轻得像二十多岁,就毫不犹豫找了她。

  吴倩莲

  合作:《半生缘》(1997)

  很多人认为她在《半生缘》里是一个经典。选她是因为气质好,我看了她的戏很久,她没演第一部戏的时候我就认得她,1991年吧,她是庹宗华的女朋友,我拍《极道追踪》她来探班,气质非常好。

  张曼玉

  合作:《客途秋恨》(1990)

  那时老板要找陆小芬与万梓良拍一部戏。万那时的状态太胖了,不太想跟他合作,就把一个母女的故事给了老板,想让陆小芬演母亲,张曼玉演女儿,老板一听是张曼玉就拍板了。那时张曼玉刚在进入到演技派的边缘,前不久《不脱袜的人》得奖。 本报记者徐词 实习生陆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55,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