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去年八部海外获奖影片票房不及一部“黄金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1日08:57 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 韩璟) 记者日前从一位院线经理处获悉,去年在海外电影节上获得各类奖项的8部影片,票房总和还不如“黄金甲(blog)”一天的票房。

  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得奖的艺术片在国内没有市场?为什么中国的电影市场在复苏,中国的电影格局却越来越小?

  艺术片叫好不叫座

  业内人士指出,第六代导演普遍存在只会拍影展影片而不会拍影院影片的尴尬,“出得了国门、进不了影院,拿得到大奖、赢不了票房”成为普遍现象。尽管《三峡好人》拿到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但与“黄金甲”正面交锋的结果是全国票房仅为200万。再加上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的《伊莎贝拉》、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马背上的法庭》、在开罗国际电影节获得三项大奖的《芳香之旅》戛纳电影节获奖影片《江城夏日》等片,八部获奖片的票房总和加起来还不足1000万。而《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的首个周末,票房就高达9600万。两相对比,天壤之别。

  “墙外开花”能香多久

  海外获奖给中国电影长了脸,可影院并不买国外大奖的账。一位内地院线经理说,“电影在国外获奖对票房有促进作用,但不是任何获奖影片都能有高票房。有些电影节偏向艺术性,获奖影片也是一些比较小众的电影,因此无法得到老百姓的欢迎和认可。”没有市场空间已成为艺术片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据统计,去年“黄金甲”上映时,全国2600张银幕有89%都在放同一部“黄金甲”,而同期上映的《三峡好人》则无厅可放。

  艺术电影如果长期在国内无法与观众见面,就只能在海外电影市场上寻求出路。贾樟柯等导演已经在欧美拥有了固定的发行渠道和市场,国内市场票房只是“锦上添花”。但没有了本土观众,“墙外开花”的中国电影没有了根基,又能香飘多久?长此以往,艺术电影难免走上为奖而拍、为海外市场而拍的狭弄。

  艺术院线要上规模

  上海艺术院线负责人金娜告诉记者,艺术片并非找不到观众,关键是发掘和培养。“‘艺术电影周周演’在12月24日、25日下午一点放映《三峡好人》,当时我们承包了上海票房最好的四座影城的四个小厅,有69座、109座和135座的。但是在25日这一天,他们同时把四个厅换成24座的小厅,并且预计观影人次不会超过这个数字。但后来票房统计结果却是全部客满、一票难求。”

  有了观众还要有放映渠道,目前上海艺术院线不定时的小范围放映还无法满足众多中小成本艺术片的需求。要求主流院线长期放映艺术电影,对于经营成本很高的影院来说,难免会有一定的抵触。专家指出,关键还是要通过具备一定规模的、较为成熟的艺术院线来进行市场细分,扶植低成本影片。

  短评——不叫座还是没有座

  汉风

  前有贾樟柯的“好人”为艺术“殉情”,现有许鞍华的“姨妈”被挤出黄金档,艺术片缺乏市场空间已经成为电影市场的顽疾。

  张艺谋曾说,文艺片和商业片的观众比是1:10到1:50,所以艺术片的票房是否成功,不能简单地用数据和商业片进行对比。但只要进入市场发行,艺术片也是商品,也要讲投资回报。市场的现实就是,能赚钱的商业片,上;没有观众的艺术片,下!

  曾经有人把电影市场比喻成光谱,一头是光怪陆离的商业大片,一头是各具特色的艺术电影,不同品种的电影各自存在、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五光十色。可如今两者却是势成水火。说来说去,还是市场太小,国产片年产量已经达到330部,可银幕只有3000张,再加上引进的分账大片和买断片,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千军万马都想过商业院线这条独木桥,难怪狭路相逢的艺术片和商业片要打个你死我活,而身单力薄的艺术片总是被挤下桥的那个。

  给艺术片应有的座位吧!否则年轻导演们总被逼着往国外跑,时间一长,恐怕就找不着回家的路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46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