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图雅》编剧芦苇:手握《赤壁》和《白鹿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16:58  深圳晚报

  在今年柏林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金熊奖”的《图雅的婚事》,将于4月13日登陆深圳各大影城。这部以情节取胜、故事感人的影片,一举捧红了青年导演王全安。同时,也让中国身价最高、作品获国际奖项最多的编剧芦苇浮出海面。记者日前通过电话连线,采访了这位活跃在中国主流电影圈20余年的大腕编剧。

  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艺谋的《活着》、叶大鹰的《红樱桃》、周晓文的《秦颂》……这些获得国际电影大奖的作品均出自芦苇之手。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编剧阵线上:刚刚完成的一部作品是吴宇森的6亿元巨制《赤壁》;日前则在对西影厂筹拍多年的大片《白鹿原》做最后修改。

  揭秘·三大剧本

  1.为什么会接下“图雅”?

  芦苇和王全安的认识,是因为电影《惊蛰》。那时候,王全安拍了电影,却没钱做后期,胶片被扣在了洗印厂,“我找到了录像带看,觉得影片的艺术处理和纪实性表现都做得相当出色,影片具有纯正的人文品质。于是我找到朋友借钱给他,帮助《惊蛰》完成了后期制作。”于是芦苇和王全安有了《图雅的婚事》的合作。

  2004年的一个夜晚,芦苇在家观看一个电视纪实栏目,一则发生在四川农村的招夫养夫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他。事后,他向王全安提起要把这个素材拍成电影,大家一致认为故事非常感人。2005年,芦苇就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了剧本创作。“《惊蛰》以后我们就很熟悉了,我们非常想拍跟中国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感息息相关的影片。图雅的故事感动了我们。”芦苇表示,《图雅》反映了时代巨变下人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的变化,是一部同样具有人文品质的影片。

  2.《赤壁》编剧不止一人

  拍摄时间一拖再拖的《赤壁》日前终于宣布开拍,已确定出演的林志玲、金城武等都已聚集在北京做最后准备。在此之前,芦苇、邹静之、王惠玲都参与了《赤壁》的剧本创作,不知吴宇森最后会确定谁的版本。“我把剧本交了以后就告一段落了。吴宇森可能是要吸取多方面的智慧,最后自己来统筹。虽不知结论如何,但这种剧本创作的模式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带领中国电影融入全球的一次大型尝试。”芦苇很赞赏吴宇森的做法,也很欣赏这位国际级的华裔导演。

  “我的优势是做正剧,当时也花了很多时间在读《三国志》。创作是以《三国志》为蓝本,努力在对故事和人物的刻画中,彰显历史的真实面貌,并在里面注入人文思考。”芦苇说,中国电影一直面临着如何打造经典的问题,而希望《赤壁》成为这样的影片。“在《赤壁》的创作上,我努力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历史影片的全新类型。希望借此影片,让世界上说不同语言的人们,都能够通过电影了解并理解中国历史的影像魅力。”

  3.《白鹿原》已经改了三稿

  芦苇的名作很多改编自著名作家作品:《活着》改编自于华、《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目前正在创作的《白鹿原》则改编自陈忠实。对于反映西部生活的作品《白鹿原》,陕西人芦苇有着特殊的情结:“这是一部真正站在农民立场的作品,它是农民的生存史,它把农民作为主体的人来读。同时也是很地道的区域史,它展现了生存的艰辛、生命的艰辛,这是最感动我的。”

  小说《白鹿原》描写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故事,主要人物有几十个,重要人物将近20个,然而电影受时空限制,必然需要将人物精炼出来。所以剧本改了三稿。“现在改得差不多了,技术上大刀阔斧,保留精彩的部分,主要人物删减到7个。与以往电影不同,他们没有绝对的主角配角分别,是群像,故事情节浓缩精练。”同时,芦苇还增加了故事的悬念感,故事性的增强是电影必需的,外界对原著中性描写的担心,他强调并不是问题,因为:《白鹿原》的魅力不在于此,而在于人性的诗意张扬中。

  芦苇简介:

  1950年3月出生,现任西部电影集团编剧、导演,中国影协理事,国家一级编剧。

  主要剧本作品包括:

  《疯狂的代价》(夏威夷电影节优秀作品奖)

  《黄河谣》(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霸王别姬》(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国际贡比西影评人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奖)

  《活着》(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纽约及洛杉矶影评人最佳外语片奖)

  《秦颂》(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评委团特别奖)

  《红樱桃》(“金鸡奖”最佳影片奖)

  《图雅的婚事》(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芦苇编剧、导演的电影《西夏路迢迢》(“金鸡奖”导演处女作奖、瑞士洛加诺国际电影节青年评委奖、美国圣巴巴拉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土耳其国际历史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

  回忆·编剧人生

  从当农民到剧作专家

  芦苇1950年出生于北京,在西安长大。1968年下乡,种过地,当过民工。1971年进工厂当工人。一年后离开工厂混迹于社会,开始学习画画。1976年入西安电影制片厂做绘景、美工。不少人对此很感兴趣,什么原因让芦苇转行成为了编剧?

  “我本来是学美术的。来到西影厂工作的时候也是做美术,其实就是画布景、画贴片。后来我那些年龄相仿的朋友周晓文、何平都去当导演了,我就继续给他们做美工。在这个期间,因为大家在一个摄制组,导演们若是对剧本不满意便会找我商量。因为彼此熟悉,索性就让我动手修改剧本。到1989年,我就干脆不当美工了。当时痛感电影界好剧本太少,干起了专职编剧。”这一干就是20多年。

  张艺谋曾骑车上门请教

  芦苇认为,拍电影是创作者在看待世界,写剧本也是在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受。“我们这代人,因为经历过文革插过队,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无法太自恋。现在的年轻人自恋情结比较严重,两代人环境差别很大,那个时候过于自恋的人是没法生存的。”

  20余年的电影生涯里,芦苇始终把自己放到一个电影创作的团队中。面对多部影片带来的荣誉,他心态依旧平静。“我根本不是也从来没把自己当明星。作为创作者来说,成名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有哪一个编剧成了社会明星?大概只有一个曹禺。可惜,在他当了社会明星以后,就丧失了艺术创作力。”芦苇笑说自己还能够专心搞创作,靠的就是平常心。“张艺谋那时候商量剧本都是骑着单车来我家,一谈就是一夜,现在他可是比明星还难见。陈凯歌也一样。对于电影的研究讨论已经灰飞烟灭。他们被媒体抬到社会明星位置上后,艺术的品质却一落千丈。”

  常进行“封闭式写作”

  芦苇有一个习惯,不用手机。记者几次采访他,都是把电话打到他家中。每当投入剧本创作的时候,他便会找到一个隐蔽的地方藏起来,进行“封闭式写作”。有时候,一消失就是好几个月,连家人都不知道他到底在哪,什么时间回家。“写《赤壁》的时候,为了避免外界打扰,我跑到一个废弃了的小学校舍里住下,一待就是几个月。有时候有的导演希望和编剧一起创作,为了方便交流,也会在剧组附近租房,很长时间不能回家。”很多人对编剧的生活状态并不了解,以为编剧们像作家一样,只需坐在家里,敲敲电脑就能财源滚滚,不知他们原来如此辛苦劳心。

  除了忙于工作,芦苇在空闲时间最喜爱阅读书籍。他偏爱读艺术史,美术史、电影史、文学史。“读过‘史’的人,就会意识到自己不过是恒河里的一个沙粒。闪闪发光的沙滩一样。它遍处皆是,你不过是里边的一个小沙粒。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谢天谢地,你就不会被骄纵自负扼杀掉了。”(黄蕾)

  视角·评点名作

  拍梅兰芳要有自知力

  对于陈凯歌的新作《梅兰芳》,芦苇坦言,“很为这个题材捏把汗。梅兰芳是中国二十世纪的文化标志性人物,其所涵盖内容分量之重,足以压垮许多试图染指者的腰骨。”芦苇说自己对梅兰芳大师心存敬畏,自量不才没有相应的功力去表现这个辉煌的人物。“凡涉及到梅兰芳题材的人,都要思考几个问题:一,你在精神层面上能了解这个人么?二,你了解他所身处的起伏变幻的时代么?三,终观梅先生的一生,他的舞台辉煌与个人境遇之间以及在文化及审美的意义上,究竟意味着什么?四,你是否有表达这样一个人物的自由及能力?如果这些问题都不清楚,那还是让梅兰芳先生安静些好。”

  《黄金甲》对原著不尊重

  说到对我国文化传统的尊重问题时,芦苇直指《黄金甲》对原著《雷雨》不够尊重。“《黄金甲》虽说借用了《雷雨》的戏剧关系,但其实导演并不明白《雷雨》的精神指向是什么。周润发也就是因为对影片的失望而选择低调处理吧。”芦苇感慨,如果曹禺先生依然在世,也许会为《黄金甲》没有署名原著《雷雨》而感到欣慰。

   芦苇同时还评说张之亮导演的电影《墨攻》故事牵强,不能自圆其说。“对人物的塑造有很大问题,影片把墨家人物打造成了春秋时代的经典人物。看得出其实对墨家并不真正了解。墨家确实是春秋时代的理想主义者,但并非是革命样板戏时代的经典人物。理想主义者如何面对自己的七情六欲?《墨攻》把这个最应该放大的、最好看的冲突回避掉了。结果是人物概念化了,虚假化了。虽然导演对这部作品下了极大力气,技术上也很讲究,但救不了这部电影。”

  坚决不改四大名著

  芦苇改编过不少畅销小说,但他表示,自己绝对不改四大名著。“张纪中曾为电视剧《水浒》找过我,我没有接。第一,自量不才;第二,四大名著是祖宗遗产,不可以任意染指随意利用。谁要我改《红楼梦》的话,我会坚决抵制。”(黄蕾)

  分析·编剧身价

  虽说已是中国最贵的编剧,但芦苇认为,中国编剧的地位、待遇均不合影视生产的规律规格。身价高只是相对而言

  芦苇说,外界都传说他的身价高,他也不明白高在哪。“忙活一两年才写出一部剧本,赚的钱只是够花销。我有一套房子,三餐吃的还行,但没有汽车,能资助家人的学习费用,如此而已,并没有别人想象中那么富裕。”对于传闻中的百万稿酬,他解释说,“给商业大片创作剧本是一回事,写小投资的艺术电影是另外一回事。我写《图雅的婚事》就拿得很少。”

  与好莱坞相差甚远

  “剧本乃一剧之本,电影不好看多数是剧本不过关,不舍得在这个基础设施上投入。按照好莱坞的惯例来计算,一部剧本的创作费用要占电影投资的7%~15%。投资1亿元的电影,编剧可拿到相当比例的片酬。像《沉默的羔羊》的编剧就拿了600万美元。而中国编剧呢?我敢说,普遍连1%都拿不到。”芦苇说,中国这些年投资过亿的大片有《无极》、《黄金甲》、《夜宴》,可没有一部影片舍得将投资真正放在剧作上。

  编剧人才流失严重

  芦苇分析编剧待遇不高的症结时说:“剧作的重要性对于电影来说,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就像设计师的设计蓝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编剧的创作劳动和地位被轻视、不尊重的问题,由来已久。在浮躁的泡沫时代,更容易被掩盖。因为创造和结果不成正比,所以没有人真心实意地去搞创作。一流的人才纷纷去干了别的行业,谁还甘心当小媳妇?制片人与导演们总是哭着喊着说没有好剧本。”芦苇表示,现在的情况是要么货真价不实,要么价实货不真。最好是编剧下功夫拿出货真的剧本,投资方拿出买真货的价实稿酬。货真了,价实了,电影质量才有指望。(黄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86,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