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浮生》见面会实录 盛志民:珍惜大学生电影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5日18:15 新浪娱乐
《浮生》主创和观众见面 新浪娱乐讯 4月14日晚,中国电影资料馆,影片《浮生》在第十四届大学生电影节展映。该片曾在2006年荣获第59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评审团奖并入围第11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之窗”影展单元。展映结束后,导演盛志民携主演王澜、廖忠、徐涛,来到。 主持人: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来到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参赛影片的展映现场!您刚才看到的电影是《浮生》,主创人员已经来到我们的现场,掌声有请。(掌声) 盛志民:《浮生》拍摄前期是2005年,投资不到200万,电影在电影局审查期经历了很长时间,非常高兴最终经过审查。现在进入院线的情况非常糟糕,所以非常珍惜能进入大学生电影节展映。 观众:导演,您是先选择重庆这个城市而有了这个剧本,还是有了剧本再选择了重庆? 盛志民:这个家庭的故事很早就有了。我是2003年到达重庆,一到那里就被这座城市打败了。它的天气,地貌,还有建筑。天气的氛围很符合主题的表达,阴天的散射光同时利于拍摄的条件。它具备了当前我国大都市发展的特征,最豪华的建筑与危旧房参杂在一起,特别集中。 观众:电影为何取名《浮生》,带有佛教氛围? 盛志民:原名为《欢喜》,欢喜是人生的一种态度,就像影片中的角色,每个人都付出很多,才得到内心的一点欢喜。《浮生》在电影局审批通过情况下,我也喜欢。关于佛教,也有人向我提过,它具有佛性。 观众:影片结尾,您为何如此设计,还有与台湾影片《一一》有相似处? 盛志民:感谢你提到《一一》,坦白的说我很喜欢《一一》,我也受到它的影响,就是由一个家庭关系带出社会的故事。我也想借一个家庭的关系引出改革二十年,给普通人带来了什么。当然,这个问题现在没法判断,留待历史判断。故事的开始是妈妈的离开,正好是改革开放之初,充满希望;十年,二十年后,妈妈的回来本身是带有态度的。影片结尾两人唱歌是后来加上去的,如果在墓地就结束,我觉得缺少了东西,影片中的角色就应该获得快乐的。 观众:王澜,您在选择剧本的时候看重《浮生》中的什么特质?我觉得它与《日日夜夜》有点像? 王澜:谢谢你,我很惊讶,今晚问题每一个都提到导演的心里去。影片的角色的确与《日日夜夜》的感觉相似,开始我是不想接,但我被导演认真的准备感动,他的每一个镜头都有自己的想法,还到现场拍摄照片。还有,我被重庆的美景感动,像一幅铅笔画。剧本也有淡淡的,雾蒙蒙的(感觉),就像铅笔画,素描。我就是本着这样一个感觉寻找人物的核心,在这一点上我们全剧组保持高度一致。 观众:导演,您在片中对死亡采取了一种怎样的态度? 盛志民:这故事的开始就是从死亡开始。几年前我陪父亲找母亲的墓地,父亲就像影片中一样用尺子量,然后对我说:“我想买一块大一点的墓地,将来你们要是愿意,我们一家人还可以在一起”。这时候,我觉得死亡不是可怕的,而是幸福的,勾联起了我们一家人。 观众:您为什么选择廖忠出演这个苦闷的小市民形象?他身上的偶像气质不会和人物冲突吗? 盛志民:当时,我们是从角色出发,刻意把王澜做的很臃肿,而一定要找一个很帅的人演男主角,拉开两个角色的距离。廖忠有一个地方打动我,他在看完剧本后对我说,“在主角对小红在床上的坦白那一段,我流泪了”,这时我更肯定用廖忠了,他真正了解了角色。而且他在重庆排戏时每天坚持开车15个小时,就是为了找到人物身上的那个“场”。 观众:廖忠,您表演完后有什么感受? 廖忠:我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两个月的拍摄过程,我知道自己该努力,该下工夫了,我完全沉浸在角色中。我真正体会到影视演员在演完后的陶醉,幸福。 盛志民:我原是学建筑的,做电影的可以不从学校里出来,但一定要从片场里出来。我能跟那么多好导演一起工作,从中学到很多。我还要说一句话,非常感谢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这么便宜的票价真的很好,希望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好电影。 文:游冬琴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