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6届金像奖主席文隽:这是最后一次任主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02:38  新闻晨报

  香港回归祖国十年,香港电影却并未随着香港经济的平稳增长,而有所回温。除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港片辉煌一去不返外,其它的弊病也渐渐显露,例如电影人的青黄不接,例如逐渐失去过去几十年在东南亚、日韩等地的传统市场等。但最让人担忧的,是香港电影似乎正在一点点地丢弃掉它独有的香港特色。香港电影应该如何在大环境下维持其特色,以及如何走出眼下的困局,记者分别采访了金像奖主席文隽和副主席陈嘉上、庄澄。

  未来回归十年,香港电影八得八失

  采访对象:文隽(金像奖第23———26届主席)

  这是我最后一次出任金像奖主席。

  因为今年是香港回归十年,我在本届金像奖特刊上特别发表了一篇有关《回归十年,香港电影八得八失》的文章。这“八得八失”包括:一、得到内地市场,失去本土阵地;二、得到国际荣誉,失去“香港”品牌;三、得到新媒介做平台,失去传统电影院票房;四、得到政府高度关爱,失去投资者信心;五、得到学院生力军,失去行内接班人;六、得到大中华文化的融会,失去独有的香港特色;七、得到愈来愈多颁奖礼,失去观众的关注和民心;八、得到免疫力,失去抵抗力。

  透过放宽政策,开放合作的配额限制,加上香港政府得到国家支持而实施的CEPA条款,香港电影利用合拍方式,在内地市场获取到巨大的票房利润,内地和香港民营公司的携手日趋成熟。但是,香港本土的电影生意却一蹶不振,过去香港人热捧香港片的热情不再,票房数字从数几十亿下滑到三四亿,数量也从十年前一年二百多套,急降到这几年勉强的五十多部。

  香港电影人早就认知到本土市场的流失。重视内地市场是大势所趋,为了讨好更多的群众,为了迎合内地观众的口味,创作上、制作上难免要做出妥协和调整。尤其是内地电影审批尺度亦较严,处处是忌讳,对一向没人管,习惯天马行空的香港电影人来说,这些都是掣肘。香港电影全盛时期,拳头枕头、怪力乱神、鬼怪狐仙全不受限制,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现的周星驰无厘头文化,更是香港所独有。这些题材这些创作,今时今日来到内地市场一定会碰壁。虽然五千年中国文化能提供的素材还是很多,但却并非香港影人所擅长的。所以,香港电影人必须将过去的西方思维转轨成东方思想,这当中,需要时间!

  港产片终将失去香港特色

  采访对象:庄澄(香港寰亚综艺娱乐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金像奖副主席)

  九七回归后,两地电影人的交流更多了,合拍片也多了。我认为到现在为止,很多香港片都还是香港片,例如《门徒》《伤城》《头文字D》《霍元甲》(blog)都是百分百的香港电影。但是有些题材可能在内地通过会比较难,需要变通,例如《无间道》《黑社会》,例如鬼片和三级片。

  合拍片在内地发行收益比较好,所以每个人都希望能拍合拍片。现在内地市场容纳我们,我们也需要这个市场。去年十大卖座电影中,有一半是合拍片。

  香港片的特色是基于香港本身的特色。香港100年前就跟外国混在一起,历史不一样。香港人有一些特别的历史习惯,例如官员讲英文比讲普通话要好。就像香港不会出《疯狂的石头(blog)(blog),不会诞生冯小刚一样,这个是内地文化的特色。但是,随着香港回归,香港一定会和内地越来越接近,也许十年、二十年后,新的一代成长起来了,香港可能就是另外一个广州或是上海,香港特色会慢慢磨灭。那时候,香港电影也就不会有所谓的香港特色了。

  另外,真正让香港电影人担忧的是香港的电影人才青黄不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点类似鸡与蛋的问题。比如说,现在的电影很少,所以自然训练新人的机会就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不过这方面也要看政府的关心够不够,以前韩国也是没有明星的。以前香港的电视剧或者电影都是电视台自己制作的,例如有邵氏公司,有无线电视台,没有演员就自己训练演员,但是现在无线和邵氏等都和二十年前完全不同了,他们更注重自己的收益,更关注利润,有没有钱赚。培养演员这种事情没有使命感很难做到的。

  香港影人应学会多条腿走路

  采访对象:陈嘉上(导演、金像奖副主席)

  这十年是回归的十年,但对于香港电影来说,却变得迷失了方向,香港电影的特色似乎正在慢慢消失。过去十年间,香港电影除了小部分能走进好莱坞,大部分都走去了内地,香港本土市场越来越不受重视,一些以前对香港电影很重视的亚洲市场也渐渐忽略我们。所以振兴香港电影的首要任务,是找回港产片的特色。

  这十年来,很多香港导演感受到了内地电影工作者的难处。但是,内地这个框框存在很多年,内地导演习惯了,他们知道该拍什么不该拍什么,而我们没有这个意识,我们正在慢慢让自己习惯这个过程。但是在习惯的过程中,香港导演也在努力将内地的框框撑大,《门徒》的题材、《伤城》里的坏警察,以前在内地都是不可想像的。但说到底,合拍片也只是个选择而已,香港这么自由,你爱拍什么就可以拍什么。如果说没有投资,那这个是投资者的问题,而非创作者的问题。

  香港导演是最没有资格说惨的,相对于内地导演,香港导演好太多了。合拍片好歹都是在华人的地方发展,相对容易,但是内地这个市场,并非一棵很容易依靠的大树。其实内地加上香港市场,尚不足全球市场的百分之十,香港导演不应该只盯着这块市场,完全可以选择去海外拍片,像刘伟强去好莱坞拍电影,不代表他放弃了港片,他也在同时进行港片的筹备。香港导演未来最重要是要学会几条腿走路,成龙(blog)应该继续在好莱坞发展,将脚跟站稳;有部分影片还要合拍,这会推动中国市场进步;一些坚持香港制造的导演也可以继续坚持,相信投资还是会有的。每个部分都要往前推,如果香港导演有这个能力,为什么不做呢?徐时芬香港报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91,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