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两个金像颁奖盛会 影后张曼玉巩俐都缺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02:38  新闻晨报

  1997年,陈可辛的一部《甜蜜蜜》张曼玉第三度推上了金像奖影后的宝座,她缺席。

  2007年,内地影后巩俐在走遍世界舞台后,凭《满城尽带黄金甲(blog)》收获了金像奖影后的奖杯,她也缺席。

  10年的两个盛会,影后偏偏都缺席,是不是说明了什么呢?

  香港回归10周年,第26届影后的接力棒传到巩俐手上。

  这一方面是喜事,毕竟这已经是近年来第三次金像奖影后的桂冠落到一位内地女演员的头上。另一方面也有点悲哀。毕竟一个生于1964年,一个生于1965年,张曼玉和巩俐几乎是同龄人,而且都早已都贵为国际影后。可见,近两年,香港电影界“花旦”捉襟见肘的现状非常窘迫。

  和十年前的张曼玉一样,十年后的昨天,巩俐也缺席了金像奖。所以只能听到她通过经纪人表示:“能获奖,我非常感谢大会,我完全没想到能得奖,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获金像奖,非常开心。我每次和张艺谋合作,他都有机会让我获奖,跟他合作是我的运气!”

  实际上,之前在上海的采访中,巩俐已经对晨报记者表现出“拿奖综合症”的淡然。有记者提到:之前有传言说,按惯例,如果缺席金像奖男女主角提名的大合照,就没机会拿奖,巩俐当时只是微微一笑,表示不介意。她还表示,最让自己感到激动的是1993年凭《秋菊打官司》拿下金鸡百花的双料影后,“那个奖项既是专业评委评出来的,也是大众选出来的,我非常感激张艺谋导演那时对我的帮助。”她表示即使后来这部影片帮她夺得威尼斯影后,也没有当时那么激动过。到如今,自己拿奖已经没什么感觉了,得奖的话,希望可以让家人感到高兴。

  不过,虽然早在1993年就拿下了第49届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奖,成为三大国际电影节褒奖的华人女星第一人,但巩俐并不是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提名常客。受制于拍摄影片的地域属性,巩俐此前只是在1991年和1997年,先后凭借电影《秦俑》和《风月》入围最佳女主角提名,不过第一次败给了郑裕玲,第二次恰好败给了出演《甜蜜蜜》的张曼玉。久违了10年之后,巩俐卷土重来,终于获得了认可。

  而事实上,巩俐早已不用通过金像将来证明自己,她近年来的工作重心已经转向欧美的国际影坛。巩俐在1998年第51届戛纳电影节期间就被列为特邀嘉宾,后又被奥斯卡委员会接纳为会员,2000年则受邀担任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今年时值戛纳电影节60周年大庆,她又被组委会早早确定为第一批邀请的中国电影人。徐时芬香港报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55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