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老左正传》香港探班 黄秋生天台寻梦(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8日11:14  新京报
《老左正传》香港探班黄秋生天台寻梦(附图)

黄秋生眺望远方

《老左正传》香港探班黄秋生天台寻梦(附图)

天线林立的天台曾经是上世纪70年代香港特有的风景,黄秋生主演的《老左正传》就发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

《老左正传》香港探班黄秋生天台寻梦(附图)

导演赵良峻与主演莫文蔚在天台上远望

  徒步穿越14层的狭窄楼梯,走上深水?一幢旧式高楼的天台,眼前的景象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放眼望去,周边的楼顶平台,汇聚成一片凌乱庞杂、却又蔚为壮观的“天线丛林”。天台上胡乱搭建着几座棚屋,两个屋子中间最小的空隙,只容得下一个人侧身而过……

  这里便是《老左正传》的拍摄现场,天台惟一一处空地上,曾经执导过电影《金鸡》的香港导演赵良峻神情专注地紧盯监视器,画面里,镜头从两座高楼的深处缓慢摇起,黄秋生的身影蓦然出现,他神情中有几分恍惚,镜头略作停留,继续向近景的“鱼骨”天线摇去。

  不一会儿,黄秋生被请到监视器前,眉头紧皱地看那段回放,俨然还未从戏中的情绪中拆解出来。一段几十秒的镜头看完,黄秋生突然便笑了出来,旁边的人问他笑什么,他一边笑一边说:“这个知识分子,又在怀旧了,里面那个人不是我,是他自己啊!”前天中午,本报记者作为电影《老左正传》剧组邀请的惟一一家内地平面媒体,前往香港的拍摄地探班。几经和导演协商时间,最终确定了这一场戏。手指着眼前的“天线丛林”,赵良峻告诉记者:“这是香港即将消失的‘天台文化’最让人难忘的一个场景,那些从上世纪70年代一根一根竖起的电视天线即将结束他们的使命,和它们一起消失的将是最具香港市民特色的天台文化,我希望用胶片记录这段历史。”

  -戏中人

  “老左”天台安家

  身为港英政府统治时期“左派”影院的电影放映员,“老左”的生活处于社会的底层,他的“安乐窝”只有高楼天台上的几间陋室。导演赵良峻寻遍整个香港,终于在深水?找到一栋70年代风貌的普通居民楼,这里的天台上胡乱搭建着几座棚屋,五颜六色的绳索又将屋子连成一片。“老左”的家便在这里拔地而起。

  最让赵良峻唏嘘的是附近楼群上丛生的“鱼骨”天线,在他看来这是香港本地市民文化的精髓,然而用不了多久也将彻底消失,“记录香港消逝的市民文化”便成为影片的另一个任务。

  四大“戏骨”斗戏

  新一届金像奖的颁奖结果再次凸现出香港影坛青黄不接的尴尬现状,可是监制方平依然不敢用新人,“我们不过是一部千万左右投资的‘小’电影,如果再用新人,给投资人的压力太大了。”除了黄秋生之外,堪称“戏骨”的毛舜筠、岑建勋和鲍起静也加盟该片,分组两对夫妇。

  方平直言,《老左正传》的看点就在这两对夫妇的“斗戏”上,剧本为了增加戏码,还为他们设计了不同的政治观点。扮演他们子女的莫文蔚郑中基在方平看来不仅在年轻一代演员中演技出众,更是未来票房的保证。

  “小左”郑中基

  “我看完剧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导演打电话,我问他,是不是要用电脑特技帮我做成那么年轻啊?导演说,不用特技,用演技。”在《老左正传》中,郑中基扮演的是黄秋生的儿子“小左”。

  按照剧情,他要从十几岁演到四十几岁,让郑中基头疼的是,即使带上眼镜,扑上粉底,换上校服,跟其他的学生演员站在一起,他看上去还是像一个“资深”留级生。

  对此郑中基似乎也没有想到太好的办法,“虽然扮相看上去大了一点,但是剧本好,角色本身对我的戏路也是一个开拓,想想还是接了。”

  -梦中人

  黄秋生:“老左”让我哭了三次

  新京报:每年都能看到你参与演出的电影,但是像《老左正传》这样由你唱“独角戏”的电影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了,这是不是一次特别的演出?

  黄秋生:其实没有怎么想,我觉得每部戏没有多少的区别,都是一个人物。这次只不过是时间长了一点而已,我在这上面通常不会想太多,因为每一个角色都重要。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你看我演的戏很多,但是种类不多,有些演员机会比我好,角色种类也非常多,但是他有本事演的都一样。

  新京报:这次演的放映员从身份上讲似乎有些特殊,在香港那个年代,他们应该算是“少数派”,对你而言是不是全新的一个类别?

  黄秋生:其实他是不是“左派”并不重要,就好像他是佛教徒或者他是基督徒,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他是人。左派只是他的一个政治观念而已。这个角色吸引我,是因为剧本好,我看到这个人物跟朋友、家庭、社会的关系以及几十年中的转变,让我非常感动。在那个年代香港是没有讲学雷锋的,但是老左的所作所为根本就是雷锋精神。

  新京报:怎么讲?

  黄秋生:一个人有理想,基本上就是一个圣徒。老左信仰共产主义,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当他的孩子已经长大,身边所有人都受到物质社会的影响在改变,只有他还在坚持,去天安门看一看始终是他不变的梦想。

  新京报:你是理想主义者吗?在生活中。

  黄秋生:我当然有理想,我的理想就是多赚一点钱嘛!(笑)理想,就是把自己的戏演好,“打好这份工!”连新特首都这样讲嘛,我觉得这是现在香港最好的一句话。

  新京报:问莫文蔚、郑中基,“左派”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专有名词,你是否觉得这样的戏让观众接受起来会有难度?

  黄秋生:我讲过这不是一个政治戏,表现香港“左派”如何如何,港英政府如何如何,1997回归如何如何,这个电影根本还是讲人的坚持和他的家庭,这是最感动人的,不管是内地的观众,还是香港的观众,这个人物的坚持都是影片的价值所在。

  新京报:你刚才讲这是一个让你感动的剧本,有哪些细节特别打动你?

  黄秋生:老左在影片中唱了一首歌,对老婆唱的,他说男人有些话不好讲出来,我唱给你听,歌词表达了我的全部感受,这是我们的主题曲,将来你听我唱这首歌,就代表我在想你。影片中几次出现老左唱这首歌,那情景很感人。这首歌在当时很流行,叫《问我》。到时候会由我自己来唱。不是假唱,是真唱。

  新京报:影片到现在已经拍摄过半,实际拍摄你感觉有没有达到剧本里的高度?

  黄秋生:这样讲,现在还没有一个镜头是我不满意的,将来这一定是部好看的电影,感动的电影。我看剧本,很难说哪个剧本给你画面,让你感动,基本上对我而言是不可能的事情,每一次都需要重新丰富、修改,可是这个剧本我在家里哭了三次。

  本版采写/本报特派香港记者 张文伯

  本版摄影/本报特派香港记者 郭延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42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