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周刊:关锦鹏 一个异类香港电影导演的3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18:19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关锦鹏一个异类香港电影导演的30年

关锦鹏

  关锦鹏的电影面目,关锦鹏的特立独行,让我们无法将探寻华语电影历史的目光从他身上挪开。如我们所知,关锦鹏是一位拍摄女性题材电影的高手。20多年来,关锦鹏的镜头始终投向孤单的个体、真实的情感及繁复的性别关系。他坦陈,在电影中对女性的关照,“与我的性取向有关”。也许正因“同志”所拥有的敏感、细腻和精致,关锦鹏的电影凸显出逶迤绮丽的女性气质,让他在对女性情感、同志情感的表达中,孤独而傲然地站立在华语电影导演的阵群中,优雅而不悲情。关锦鹏身上的三个标签变迁,同样代表了香港电影的发展。

  副导演之王 (1976-1983) [关键词] 周润发、新浪潮、许鞍华

  年少的关锦鹏也做明星梦。最终电影对他的吸引占了上风。他进入无线工作以及之后做副导演,许鞍华、严浩等一批新浪潮导演对他影响颇深。

  南都周刊(以下简称“南”):你的从艺之路可以追溯到1976年开始的无线艺员生涯,那批无线艺员对后来香港电影大革命有什么作用?

  关锦鹏(以下简称“关”):很大作用。我那时不算火,因为那时还未到80年代初,还不在香港电影大革命之时。我入班时,周润发是第三届,他当临时演员,没有大红。我们经常看到他演一些配角,衙门里面的衙差,拿着棍子叫“升堂”之类。一年后,我们班进入《狂潮》剧组做临时演员实习,周润发与狄波拉、缪骞人演的,他是第一男主角。那之后,他才大红。

  南:事实上,你的艺员班同辈最终走上电影导演之路的只有你一个。无线电视当时的背景对于你的导演生涯来讲,是不是就是一个开始?

  关:可以这么看。我对戏剧行业很好奇。中学毕业考进浸会学院念大众传播,边上大学边上训练班。毕业后我决定留在电视台工作,不管幕前幕后。那时无线电视有一个用16厘米胶片拍电视单元剧的组别,内容多为社会所关注的东西。那时,后来举足轻重的几位导演,包括许鞍华、谭家明都在无线。他们还没开始拍电影,只是参与这些剧情单元剧。如许鞍华、严浩的《CID》,谭家明的《七女性》。我作为一个影像爱好者,很吃惊,觉得它们很好看。我就主动要求调到幕后去,去当这群导演的场记,一年多之后当助理编导。

  南:那时正值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开始,你觉得自己是继承新浪潮衣钵的导演之一吗?

  关:是。香港电影到70年代中期,观众开始觉得没太多新意。那时邵氏、嘉禾是主流,他们都在摄影棚里拍搭景的武侠电影、歌舞电影。市民生活上感到这个城市在变,但电影还固步自封,所以当许鞍华那群新浪潮导演拍出反映很多社会问题的作品时,观众一下开了眼界。我们发觉,电影可能不是邵氏公司的年代了,不是张彻的武侠年代了,我们应该拍一些更具社会意义、更能表现香港本位文化的东西的影片。

  南:你最初是以做许鞍华的副导演起家的。有人说许鞍华是你的“师父”,她的女性电影对你后来的女性电影是否存在某种启示?

  关:当然,而且影响我的不止许鞍华一个。当时,我被公认是“副导演王”,几乎每个导演都争取我来当他的副导。我当许鞍华副导演时,基本不参与剧本,只负责如何把各方的联系都弄好,有些东西你不可以去模仿,也模仿不了。但坦白说,不光许鞍华是我师父,谭家明是我师父,严浩都是我师父……精神传承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教的什么。许鞍华的电影也有很多女性题材的东西,但她观照女性的角度和我不太一样,这可能和我的性取向有关系。

  女人戏导演 (1983-1996)   [关键词] 梁朝伟张国荣梅艳芳张曼玉

  1986,《地下情》,关锦鹏让梁朝伟的忧郁之气首见天人;1987,《胭脂扣》,关锦鹏成就张国荣与梅艳芳的唯一合作;1992,《阮玲玉》,关锦鹏令张曼玉从花瓶涅槃至柏林电影节首位华人影后……他成了最著名的女性题材电影导演,对演员特质的发掘独具慧眼。

  南:1983年你正式做导演,处女作《女人心》所含的女性角度是观照女性电影的开始吗?

  关:有评论说它貌似女性电影,但里面有很多东西是用男性的角度把女性贬下来。他们以为我在宣扬男权,其实根本不是。我当导演很幸运,但也不太顺利。1983年,珠城电影公司老板娘梁李少霞给了我一笔定金,让我试下。后来资金还是出了问题,最终邵氏出资。《女人心》票房不错,第二部《地下情》的票房虽然没有《女人心》的好,但我觉得《,地下情》才是我作为一个导演开始被定性的标志。

  南:《地下情》叫好不叫座,但梁朝伟正是凭这部戏拿下了他人生中第一个影帝的奖座,是你把他从电视剧带向了电影。

  关:其实那时的梁朝伟缺的就是一个让他迸发的机会。他的演技在电视上已被公认为最好,但是没被电影界认可。他有意转型,但毕竟还年轻,很懵懂。他的眼神让我看到了忧郁,就算他演《鹿鼎记》,只要当他沉下来,那种忧郁就会马上浮现出来。拍《地下情》时,他有两次失场。我们整队人在等他,当时包括周润发这个“牌”也在等。梁朝伟可能是前一天晚上情绪没调整过来,联络不到他。我跟所有人说,梁朝伟来的时候不准再提(失场)这件事,当没发生过。他来了后,也没说什么,只是一个眼神,拍拍肩,大家就已经交流过了。这种感觉特别棒。我一直很看好他这个演员,甚至到一种“爱”的地步。

  南:之后拍《胭脂扣》,你选择了梅艳芳和张国荣,对于香港电影史来讲,这部电影的意义非同一般。它对你的导演生涯是否也有历史意味?

  关:肯定有。《胭脂扣》对我来说既是转折点,又是一辈子的遗憾。2002年,有一个项目叫做“逆光风”,我想再找他俩来演。我们三个都很兴奋,要在欧洲拍,而且是有一点动作(打斗)戏的,后来预算太大了,我说没关系,先把剧本写好,今年不拍明年不拍,后年也可以。结果两人就先后离我而去了。那时候,张国荣在筹备自己做导演的一部戏,到青岛看景,不太满意,接着投资方出问题,对他的打击很大。梅艳芳状态也不好,跟她面对的一些感情压力有关,当时别人在传她和成龙(blog)的绯闻。

  南:《阮玲玉》是你女性题材的巅峰之作,你的老上海情结都放在了阮玲玉上?

  关:是的,我很爱看阮玲玉的电影。当年艺术中心有一个阮玲玉回顾展,出场时我买了一本摄影集,看到里面有一张阮玲玉葬礼的照片,她躺在床上,旁边一堆花。当时我吓了一跳,怎么那么像梅艳芳?我还把那本摄影集带给梅艳芳看,她也吓一跳,大家决定再合作,但后来她决定不再来内地拍戏了。我已在上海准备了,没办法,最后就让张曼玉来演。

  南:总觉得你对演员的选择和激发很到位,在《人在纽约》、《阮玲玉》之前,张曼玉只被看做一个“花瓶”。

  关:这是一种时机和缘分。我碰到张曼玉时,她正想转变,就像是蛹变成蝴蝶那一刻。她付出很多,《阮玲玉》中,二三十年代女人的眉毛都是先剃掉再用眉笔画上去的。刚开始张曼玉就说,我什么都能做,就是不能剃掉眉毛。我们只好用胶水把她眉毛粘得很细,但开机前我们试拍了一段,看片时她偷偷溜进来,之后也没说话就走了。当晚我们开会,她进来,两手遮着眉毛部分说,“阿关,我剃掉了。”

  同志电影导演 (1996-至今)  关键词:男生女相、同志电影、蓝宇

  1997年,关锦鹏自转体纪录片《男生女相》面世,宣告“出柜”。2001年,他的第一部同志电影《蓝宇》问世。除了女性题材导演,关锦鹏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同志电影导演。

  南:1997年的《男生女相》,焦熊屏曾评论说你以此走进中国电影史。你把它献给了父亲,也坦陈了自己的性取向。

  关:我没把“出柜”看得那么严重。以前我就很自在,我秉持一个观念:我是Gay,但我没有必要特意告诉别人我是。之前,我好象没有一个很自觉的冲动要把作品跟性取向联系在一起。但到了《男生女相》,我看到了比我有勇气的那些朋友。从我父亲开始,从我看邵氏电影里男人跟男人之间的情谊、看他们袒胸露背的身体开始,从小时候我看那种广东大戏,男扮女装女扮男装开始,这是我的历程。那次是我第一次做电影以外的东西,但是很坦然,没有经过挣扎。

  南:1998年,你拍了《愈快乐愈堕落》。反观你拍过的同志电影,这部电影或多或少带有一种过渡性。你怎样看待它?

  关:这部片子的不同角色身上有我不同阶段的东西。比如曾志伟,人到中年比较孤独,把感情看得比较真实但又得不到,那性怎么解决?年轻人那个角色,代表我在自己年轻时,对性取向比较懵懂,有点犹豫有点害怕有点挣扎,不知自己该喜欢男人还是女人。所以拍这个片子的过程让我觉得自己可以把最私密的东西说出来,我敢。而这种坦然,不管你自觉还是不自觉,都会渗透到你的创作中去。侯孝贤跟我说过一句话:“即近即远,即远即近”。

  南:2001年的《蓝宇》是你首部完全意义上的同志电影,也是华语电影中的一颗炸弹,“砰”一下把大家都震了。

  关:我拍过这么多电影,但论起整部电影的制作纯度,《蓝宇》最纯粹。第一,它不是原创剧本,是一个网上小说。在我决定拍之前很多朋友都奇怪,因为可能会被禁掉。张国荣也反对,他说你发神经病啊,你为什么非跑到内地去拍这样的地下题材。但这部小说让我想起我和我男朋友十多年的关系,我想拍!这个戏就是要在内地拍,包括裸体戏,两个男人做爱的戏,其实都可以在香港找个棚来拍,我不要,包括演员。我就要在北京拍,而且不用香港大演员,用内地演员。

  南:当时内地电影环境与香港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当时有没压迫到你?

  关:什么都不管了,纯粹到极点。我们就是一门心思拍好这部戏。选胡军时,很多网友疑问,不是应该唇红齿白、比较秀气吗?但是我自己是同志,我喜欢男人,我也知道自己是男人,但从我自己对同志的理解,很多类型的男孩子我都见过,不管是陈捍东或者蓝宇,我不希望把印象中的同志典型化、程式化。

  南:最后总结一下,作为一个导演,你对自己哪一个时期的电影最有感情?

  关:不同阶段吧,例如《地下情》,那时候我虽然懵懂,但是那种锐利的东西,今天没有了。经过《男生女相》之后我发现原来我不忌讳那种天生的东西,同时又可以很客观地记录和表达。今天的电影圈与以前肯定有改变的,这很自然。像我这样的有好几个导演,从80年代得到一些天时地利,拍一些个人风格的影片,有了自己的独立性。我们不是那种一部电影就一堆制片人涌过来的导演,但生存空间还是有的,我们还在走自己的路。

  结束语

  因为个人,所以经典

  关锦鹏之于整个华语电影史,是独树的一帜。关锦鹏以个体私人化的影像走进华语电影,将个体感情表达的诉求引入华语电影,他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他的女性电影,弥补了女性在强势男权占据要位的华语电影体系中的缺位;他的同志电影,则是导演个体经验对特定群体的精准代言。不论同性,不论异性,关锦鹏永远意欲表达的,只是“个体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用最“关锦鹏”的语言。关锦鹏所引领的看似个体、看似边缘,然而,边缘和小众永远不是稳立于电影长河的羁绊。只有人性之光辉,永世常青。以关锦鹏为始,我们看到,有一大批关锦鹏正在向华语影坛,渐行渐近。南都周刊稿件,转载请注明,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72,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