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评论:《十二宫》亮相戛纳 吉伦哈尔吓倒电影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8日21:18 新浪娱乐
《十二宫》戛纳首映 吉伦哈尔 耗资巨大、拍摄过程曲折漫长的《十二宫》,在美国已经公映,然而,票房成绩相比巨额投资,堪称滑铁卢惨败。做为欧洲最为重要的电影节,影片发行方华纳希望借助戛纳的热情挽回电影在欧洲的人气。然而,在电影节开幕的第二天放映,无论是媒体放映场的气氛还是新闻发布会上的反映,都让人对它在欧洲的票房前景充满置疑。戛纳,究竟能否成为“黄道十二宫”的救世主,很快就会一见分晓。 大卫-芬奇在心理惊悚题材方面的天才,早在此前的《七宗罪》、《游戏》(the game)、《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惊恐屋》 (panic room)里,我们就有所领教,因此,对于这个一路出生下来并不顺利的新生儿和导演的天才,影迷依旧期待满怀。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来,故事发生在美国洛杉机地区,自上个世纪60年代末一直到七十年代始终笼罩在一个连环杀手的恐怖阴影里。喜欢向警方和媒体提供信息帮助的杀手,以杀人和与警方周旋为乐。他承认的犯罪记录最初是13人,其后扩大到30多人,而实际数字,可能远远超过这一估计。行踪诡秘让人无从琢磨的凶手,还喜欢运用神秘的十二宫图像文字和媒体捉秘藏。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唯一的嫌疑凶犯也早已死去,人们却始终不能确认谁是真凶。 早就宣布不会继续在侦探悬疑片的拍摄道路上继续的大卫-芬奇,这一次,还是没有经住诱惑。他坦称没有能够抵挡住这个和他的成长经历相伴的事件吸引。在大卫-芬奇成长时期的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他生活的街区和那里的大人孩子,就长期笼罩在担心被街角的某个杀手划为目标,或者孩子在登上校车的同时被跟踪的黑色气氛中。于是,当多年后,一个以此为题材的剧本摆在大卫-芬奇面前,惊人的巧合,和大量独家的材料信息,终于使导演决定再次出手拍摄自己的拿手剧型。 但是,这个被大多数主流媒体定位为惊悚片的影片,和传统的侦探片有相当大的区别:这是一个没有结论的侦探片。同时,156分钟的超长剧情,复杂的调查过程,让导演承担了观众是否能够接受的巨大风险。为此,大卫-芬奇特意强调,这个影片,重点其实是落在事件对几个主要经历人的影响上面。影片中处在事件第一线直接有牵连的两个侦探,以及“纽约时报”的两个调查记者,自从走进事件并且执迷其中,就决定了会对他们的职业生涯,以至私人生活都打上了摧毁性的烙印。这,才是影片真正想要讲述的重心。 对记者而言,影片的一大遗憾,是可能掉进根据真实社会事件改编的影片经常可能遇到的陷井当中,在纪录片和剧情片中间难以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结果是既缺乏纪录片的真实感受,又可能没有调动起来观众对影片戏剧化情结的热情。大卫-芬奇为了保证影片的权威可信度,做了搜集资料、采访当事人等巨大的前期准备工作。因为时间的关系,许多当事人的叙述彼此相背,于是,警方的历史材料,成为最后一道保险锁。但是,要将无数的资料和复杂迷茫的调查经历筛选组合搬上两个多小时的银幕,注定是一件不轻松的工作。 新闻发布会上,扮演调查记者之一的杰克-吉伦哈尔在被问到“断背山”的问题时,敏感的内容让他无意间流露出些许的害羞,但还是认为这部影片为其后的电影生涯提供了许多机会。在笑答这部惊悚片的拍摄是否给他带来后遗症时, 他透露拍摄演员们在现场手拉手,大概是要互相打气,而且也有做恶梦,并笑称希望影片也给电影节大厅里的观众和记者们吓住,大家可以手牵手。(戛纳专稿 刘敏)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