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革命到底》举行专家座谈会 享受精神食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4日01:55  北京娱乐信报

  5月28日,由北大星光集团投资,北京星光国际传媒、潇湘电影集团联合拍摄的红色浪漫主流电影《革命到底》专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该研讨会由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联合主办。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江平、中国文联原党组副书记仲呈祥、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魏委等领导、专家及影片出品人——北大星光集团董事局主席倪鹰、导演陈健等参加了会议。

  引领了人民的精神世界

  中国文联原党组副书记、广电总局副总编仲呈祥: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在当今时代,艺术太需要思想。没有精神、没有思想,成不了好作品。我们有些艺术已经远离了思想,排斥了精神的引领,一味把艺术搞成了满足人的视听感官、生理上寻求刺激的东西,也就是说,不是因思想的引领而使艺术更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和诱人的魅力,而是让艺术失去了思想与哲学的引领变成了平庸的,不是坚守人类精神家园的需要,而是败坏人的精神情趣,扰乱人类情感世界的东西。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让我对《革命到底》更加有感触。这部影片写了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期盼。为了理想、为了期盼,人才有价值,人生才会有光芒,不然就会是平庸的一生,这就不值得艺术为之立传,不值得进入人类精神家园行业的文化产业。一个女人在一场民族的解放战争中,一句诺言“谁革命到底,我就嫁给谁”,也许有人说这会不会太政治化了,但人就是为了精神活着。在国家危亡、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这就是人最高的价值体现,我们不能离开这个大环境来讨论。阿山一生都在等待,从她身上折射出了中华民族妇女美德最好的东西。而三个男人又在革命道路上不断升华自己的人性,成长为自觉的革命战士。

  这样一部影片现在的青年人又会怎么看,人生怎么完成、路怎么走等等,这无疑具有思想的启迪作用。我们要沿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的理想,让民族的素质靠艺术来提高。我觉得这样的影视作品在现在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让观众有滋有味享受精神食粮

  光明日报总编室主任沈卫星:《革命到底》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已经突破了观众心中对革命影片固有的印象,这是一部让老百姓欣赏的好作品。高空运行的主旋律影片降落进人们的心里,让观众能够有滋有味享受精神食粮,打心眼欣赏喜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她把革命宏大的主题赋予了生动细节的描写,故事细腻动人;她把过去我们在主旋律中见到的高大全形象还原成有血有肉、丰满平实的人物。三个革命人与一个女人可以说是最底层的人物,这种人物形象很有人情味;她把远大的革命理想推进人的日常情感之中,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她把革命的道理用日常式的语言说出来,虽然普通却包含了很深刻的意义;她把严肃的主题赋予了幽默诙谐的色彩,很多地方让人会心一笑。等等。

  导演与编剧是结合体,影片中的处理很好,各种元素糅合得很好,有凄美也有抒情浪漫。

  小人物小故事让人耳目一新

  《解放军报社》文艺部主任陈先义:看完影片后自己很激动。我感觉是影片做到了“换一个角度写长征”。《革命到底》写的全是小人物、小故事,给人感觉耳目一新。一些作品一味追求视觉效果,往往忽视了故事性与艺术性。而本片从小视角出发,有艺术思想性也具有故事吸引性。

  与以往写革命题材作品不同,《革命到底》写小人物,选取一个侧面,但取得了观众的认同,感觉好像就是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的事情一样。影片中三个红军战士仅仅是为了一个心爱女人的承诺走上革命道路,这是不是矮化革命战士形象呢?其实恰恰是一种突破习以为常的艺术模式。在当年红军中有一部分人确实就是为了有田种、有老婆或者能吃上腊肉等等不高的觉悟思想走上革命道路的。这些人在漫长的革命中,不断升华自己,从不可能成为革命战士中慢慢成长,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并在战争的大环境下完成这种过程。女主人公阿山用自己的幸福做交换让三个青年去革命,刚开始只是朴素情感的体现。到最后,从革命中走向成熟,完成了从一个冰美人到革命者的转变。

  它回归的不仅是艺术还有生活

  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 边国力:单从“革命到底”这个名字来看,我们很难想象这会是一部怎么样的影片。看了影片之后,说句心里话,这部影片是我们期盼已久的电影。

  把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的故事作为叙事的内核,形成整体结构,我想这在军事电影史上可以说是第一部,一边是阿山这条线索,另一边是三个男人革命的线索。当我们把视点降低的时候,回归的不是艺术而是生活。近几年有很多描写长征,给我们讲述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把这样的故事挖掘出来进行加工,这是很可贵的。用细节感动的故事,运用原生态的艺术形态的方式,来引起今天青少年的震撼与注意。站在历史的连接点上,希望把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信仰传承下去,我们应该找到这样的艺术形式方式。

  主旋律就要不断突破

  八一电影制片厂电影研究室主任张东:这部影片看过之后,我也和大家一样激动。《革命到底》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又是一个平民成长的故事。从这个角度来说,影片依然是革命历史题材永恒的主题。但从影片本身来看,这又是一个别样的英雄、别样的平民成长过程。阿贵这个人物给我印象很深,出生在富裕家庭,生活无忧,不是过年也能吃上腊肉,参军也只是为了一个喜欢的女人,把这样一个人放到电影中作为一号人物来塑造,我觉得这是军事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影视的一个突破。当今的人们需要的是更个性化的东西,所以阿贵这个人物是非常个性化的人物。主旋律要让观众喜欢,就要不断的突破,关键还是要推出新的艺术形象。新的人物形象出现才能把主旋律影片推进观众广阔的视线。

  在大时代中,伟人的作用是一方面,还有就是大量的普通人,革命事业是那么多人汇集在一起才成功。现在我们把视线转向这些草根人物,这些普通人物,才让我们感觉到革命事业的伟大。在离历史越来越远的时代中,这些普通人的故事更能打动我们!

  找出了容易打动观众的切入点

  总政治部文艺局副局长 李洋:《革命到底》从一个很小的视角切入,写普通人的革命故事,小故事承载的却是大命题。“革命到底”这个概念对于今天的年轻观众已经很陌生了,所以我非常感动有地方、民营公司等投入了那么大的资金、人力、物力来做这样的电影,我非常敬佩!每个国家对战争的写法都不同,从小角度切入也是战争影片惯用的手法。但是国内战争影视作品中大的东西做了很多,这部影片从小角度出发可以说是找到了一个适合现在观众,容易切入的视点,讲故事也有一种与普通观众互动的可能性。把大命题还原成三个普通男人的成长,还是有其非常动人之处!非常感谢地方奉献出这么精致的作品!

  本片是“醇香的好酒”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主持人)郭运德:今天的会议虽然范围很小,时间很短,但是一次非常高质量的座谈会。在座的都是影视文化界专家领导,大家都对这部电影做了很精彩、很精辟的评论,总体来说对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完成了一次很好的评论。用电影局副局长江平的话说是“酿造出醇香的好酒”,对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是一次重大突破。总的来说,感性的第一印象是准确的。用三句话总结各位专家的发言:第一,《革命到底》这部电影从非常小的视角切入,由小人物、小故事完成一个宏大的主题;第二,人性化的叙事,从简单的爱慕走向革命的农民向着革命战士的转化,这种变化是一次由审美完成的,而不是由意念完成的。第三,把庄严的承诺,用四个人的一生做代价去兑现。实际上是以平民百姓在革命的进程中,完成了由普通人向英雄的转化,从普通人走向了崇高。

  精神空间非常大

  中国艺术研究所电影研究所所长章伯青:影片角度特别,给我感觉《革命到底》很像一部童话。故事比较简单,但精神空间非常大,给人非常美丽并具有思考的空间。故事起点很低,为了一个女人。但在这里女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人物,而是成为一种对美的向往,一种美好生活的憧憬,是一种美的代表。所以看到影片的最后,我们才能完全感受到精神的力量,整个思考空间非常大。为了实现童话色彩的目的,在艺术处理上非常有特点——显得浪漫。把严酷的东西升华为浪漫的意义,恰当地处理了人物的牺牲,这种格调处理得很好。并没有把过多的笔墨浪费在背景交代上,而是重色调抒写人物心灵上。可以说《革命到底》是近几年写长征的非常有特色的影片,将会得到现在观众的欢迎,也会得到专家们的重视。

  崇高质朴完美结合好

  武警政治部电视剧中心主任丁临一:《革命到底》给我感觉很独特。虽然是写小人物故事,片子给我影响深刻的有两点。一个是在讲故事方面,写意与写实结合得很好。长征是影片的全过程也是重点,其中的重点事件都有描写。故事的安排上重点突出,并且非常简洁,给人写革命题材影片的全新感觉。

  从写人物的角色来看,崇高与质朴结合得很好。在当年的革命历史时期,确实存在有这样一批起点很低的红军战士。阿贵这个人物在前期表现有反复的思想斗争表现,从战场上逃回家等等;而另外两个人是一对冤家,在战场上也要你争我夺,谁也不让谁。人物都是从质朴出发,然后升华到崇高。影片结尾的处理也非常好,使人物更加饱满完美,这个故事的发生有着历史的充分依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6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