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电影节评委会主席陈凯歌:评奖标准—直指人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0日15:19  新闻午报

  陈凯歌说,他跟上海电影有着很深的渊源,这次在筹拍《梅兰芳》的关键时刻,赶来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也是为了了却自己的一个心愿。昨天晚上6时,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陈凯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谈谈您跟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渊源吧。

  陈凯歌:上海的很多电影工作者,都是我所尊重的。开幕式那天张瑞芳、谢晋两位艺术家领奖时,我的心情也挺激动的。因为他们我都认识,特别是谢晋导演,他和我的父亲是很好的朋友。看到他们获奖,我觉得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做的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虽然我没有与上影集团合作过,但一直和上海的电影工作者有很好的关系。我在世界三大电影节做评委,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所以,这次来觉得是件很荣幸的事。

  记者:为什么这次会在筹拍《梅兰芳》的关键时刻,来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并担任评委会主席?

  陈凯歌:以前上海国际电影节也多次邀请过我,但都是因为工作上的原因未能成行,这次我感觉有责任来上海。我和上海国际电影节错过至少5次,这次总算是了却心愿了。

  记者:作为本届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这两天,您已经跟评委们有了一定接触,怎么评价本届电影节的评委阵容?

  陈凯歌:有些评委以前就见过,比如西班牙的导演费尔南多.特鲁巴,对他的《四千金的情人》等作品也有一定了解,他是西班牙一位重要的导演,是个知识分子气挺足的一个人。

  我很尊重德国摄影家迈克尔.巴尔豪斯,他与马丁.斯科塞斯合作过《纯真年代》、《纽约黑帮》《无间道风云》等影片,人已经72岁了,但精力仍然非常充沛。更让我惊异的是,他去美国之前,是与法斯宾德合作。我特别问到了《玛丽亚.布朗的婚姻》,因为这是部对我有很大影响的一部戏,这部戏也是他拍的,所以有一种如见故人的感觉。

  法国导演吕克.雅盖,大家都很熟悉他的《帝企鹅日记》。他最长用过13个月拍一部电影,除非对电影有着很大的兴趣和热爱,否则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意大利女演员玛丽亚.古欣塔娜,我熟悉她的《邮差》这部戏,她演得非常好,而且她还演过邦女郎;小栗康平也是我们很尊重的一位导演,他的《泥之河》是一部非常好的影片;陆川(blog)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年轻导演。所以,这次合作觉得特别愉快。

  记者:您对于优秀影片的评价标准是什么?觉得什么样的影片值得获奖?

  陈凯歌:严格来说,我们不是选片人,我们是在别人选好的片子里选择哪些更值得肯定,所以还是有一定的被动性。很难用一句话去讲说你的标准是什么,一个电影打动你了,那就是打动了,没打动你,怎么努力也没法打动你。所以简单地说,我还是希望看到能够直指人心的电影。

  记者:你的电影作品像《黄土地》、《霸王别姬》等,都是在国际电影节上拿过大奖的,您怎么看待国际电影节对于影片的推广作用,以及对于导演的推动作用。

  陈凯歌:电影节在我看来起的是一个“蚯蚓作用”,它帮助翻地的,土质疏松易于长苗。在电影节中受到肯定,当然会很开心。但电影节的作用还不在于得了什么奖,而是造成了一个气氛。通过在电影节上看到一些片子,对你起到一个启示作用。所以我说电影节起到的是一个“蚯蚓作用”,逐渐构筑起一个适合长苗的土壤。

  记者:您觉得上海国际电影节,对国内外导演,尤其是年轻导演的发展中,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您怎么看待发展中的上海国际电影节?

  陈凯歌:国际电影节说到底还是两个字———国际。我们总是在讲接轨,接轨就是接在共同价值观上。要想把电影节越办越好,恐怕还是要在国际两个字上下工夫。同时我也认为,每个电影节都应该有自己的方向,就是发现新人,从大的方面讲,这也是国际电影向前走的动力。上海电影节的宗旨要由主办者来定,但我还是觉得要在国际两个字上下工夫。

  上海国际电影节办了10届了,确实有挺大进步的。举办电影节,确实需要大家的支持。我们都知道,上海是中国电影成长的地方。上海又具有国际大都市的地位,所以我觉得在上海举办中国的国际电影节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