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十大电影节主席来沪世界 千部影片交易额近4亿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5日19:37 新闻午报
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大幕昨晚徐徐落下。作为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11个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目前中国唯一的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受到越来越多的外界关注,影响力与日俱增。在为期9天的时间内,共有不下300位中外明星到沪,中外电影项目达成意向140多个,海内外报名参加相关报道的媒体超过300家,记者近千人,境外媒体近20%%,全球知名的影视专业媒体均到沪参与报道。 各项活动推进产业发展 通过上海国际电影节,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人与外国同行达成了合作拍片的意向,海内外电影交流合作的项目逐年增加。今年首次推出的电影市场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果,中国电影项目达成意向120多个。其中中影集团达成7项,交易额近4亿元。中外电影项目创投中,38个入围项目有20个达成了合作意向。 此外,16部入围“金爵”奖评选的影片竞争激烈;国际电影展映观众观影热情高涨;“金爵”论坛关注中国电影、亚洲电影与国际资本和机构的合作,十大电影节主席汇聚申城,探讨了世界电影格局中电影节对世界电影多元文化的推广与责任;大师班论坛短片展评为全球热爱电影的年轻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亚洲新人奖关注曾经弱势的电影国家电影人的生存状态和创作状态。这些主题活动表明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全力打造新人、推动电影多元化健康发展的态度与品位追求,使之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孵化器,推动亚洲电影产业共同发展。 影片及原产地数量创新高 本届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共收到来自73个国家和地区895部报名影片,中国影片95部,国家和地区数量及影片数量双双创下历届之最。其中既有戛纳、柏林、威尼斯以及奥斯卡、恺撒奖等获奖影片,也有独立制作的低成本及实验性电影。组委会选片委员会在考量了影片艺术质量、影片类型、发行日期等各方面条件后,精选出16部正式参赛影片。 今年的参赛参展影片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影片出品国家和地区覆盖面广,题材丰富多元,表现手法新颖别致,风格多样,特点鲜明:既有讲述人物生平的传记片《吴清源》、灵魂激荡的励志片《武士的一分》、深蕴温暖亲情的家庭片《眉山》,也有取材真实事件的写实片《错位的审判》,以及带有魔幻色彩的《未曾流逝的时间》。二是大师作品与新人作品同台角逐:参赛单元影片不乏大师作品,如日本殿堂级导演山田洋次的最新力作《武士的一分》;同时,才华洋溢的新人作品也在参赛单元中十分抢眼,体现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对新人作品的扶植。如香港金牌编剧、杜琪峰爱将游乃海的处女作《跟踪》、阿根廷女导演梅塞德斯.法里尔斯自编自导的电影处女作《未曾流逝的时间》等。三是合拍片占一席之地:16部参赛片中,有3部影片由两个国家或地区合作完成,反映出时下合拍片已是全球电影业的普遍趋势。如中美合拍的《红美丽》,由瑞典等国合拍、取自真实历史的《逃往疯人院》,以及西班牙和英属维尔京群岛合拍的喜剧片《当塞万提斯遇上莎士比亚》等。 电影节评委阵容强大 本届“金爵奖”国际评委会,由曾获戛纳金棕榈大奖的中国著名导演陈凯歌担任主席,西班牙著名编剧、制片人费尔南多.特鲁巴任评委会副主席。其他成员包括德国摄影师迈克尔.巴尔豪斯,意大利女演员、制片人玛莉亚.嘉西亚.古欣娜塔,法国导演、编剧吕克.雅盖,中国导演陆川(blog)以及日本导演小栗康平等。这7位成员均获得过奥斯卡、恺撒奖或戛纳、柏林电影节在内的重要国际性奖项。强大的国际评委阵容,使得最终评选出的各类“金爵奖”奖项更具权威性和公正性。 国际论坛挖掘影业潜力 本届“金爵”国际论坛从6月17日到6月23日,日均一场,包括“主题论坛”、“电影大师班”和“亚洲新人奖”评选等三大部分,呈现出“权威、多元、务实”的特点。一系列主题论坛,邀请到各领域权威及行业精英,如各大国际电影节主席,世界著名影视教授和制片人,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中国电影版权保护协会副理事长韩三平等,嘉宾们的观点和理念相互碰撞,使论坛成为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高端对话。 “增值电影市场:电影营销与发行革命”的论坛探讨了增值电影市场的多种手段,包括目前通行的贴片广告、植入广告、衍生品市场、品牌互动增值等。与会者普遍认为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在价值远远未被发掘。2006年,我国全年院线票房收入26亿元,其中有贴片广告的票房6亿元,其余20亿元票房完全没产生相应的广告价值。眼下,一些海外资本看到了中国电影增值市场的缺位,已将其看作新的投资领域。“中外电影合作投资论坛”显示目前中外合拍片稳中有升,投资显著提高,票房也大幅上升,协拍片更是势头强劲,表明中国已具备了跟世界各国合作的能力。“中国电影院业投资论坛”关注中国影院业市场,其发展已从过去的单厅、大厅转向现代化的多厅影城,形成电影观众消费的新格局。影院发展的新局面,吸引了国内外影院资本投资者的眼光,甚至引来风险投资的关注,资本的追逐正使中国的院线建设推进到新的高度。 亚洲新人奖形成品牌 经过3年时间培育,“亚洲新人奖”的知名度得到迅速传播。今年有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101部影片报名,其中中国电影新人报名达到57部。在数量与地区覆盖上都远超以往,亚洲新人奖在亚洲的品牌效应已初步形成。 有10部影片入围了今年的“亚洲新人奖”评选,这10部影片反映了亚洲年轻电影势力的新变化,尤其是一些曾经弱势的电影国家正在崛起。他们的电影人生存状态和创作状态究竟怎样,如何通过国际平台呈现各自所属国家、民族文化,为世界电影文化的多元版图增添亮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最终,盛志民导演凭借影片《浮生》获最佳影片奖;执导《竹篮打水》的孟加拉国导演戈拉姆.拉班尼.比普洛布获最佳导演奖;年轻女导演王分执导的影片《箱子》,则被评选为“大学生最喜欢的亚洲影片”。 全方位服务指导观影 今年有200多部展映影片,在上海影城等21家影院放映700多场次,影院数量比去年增加2家,范围覆盖市内各区,售票方式也比去年更灵活便捷,21家影院首次全面启动联网售票,实行35元到60元不等的梯度票价。每个场次还划出一定比例25元的学生票。影院热线作为电影节的售票网站,推出了多种规格的预售套票。 今年影展特点显著,其中世界首映28部,国际首映26部,亚洲首映27部。展映影片题材丰富,文艺片、商业片、独立制作的小成本影片,甚至另类电影比比皆是,更有电影短片、纪录片。为方便观众一目了然挑选影片,电影节还根据影片风格做了归类整合,设立了门类清晰的十大展映单元。“向大师致敬”展映单元包括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西班牙名导佩德罗.阿尔莫多瓦和已故意大利著名男演员马塞洛.马斯楚安尼的经典作品展。“国家展映”部分分为“日本电影展映”、“聚焦德国”、“聚焦巴西”、“意大利影展”、“西班牙经典”等7个国际展映单元。组委会据此制作的40万份印刷精美的《电影完全手册》向市民免费派发,不仅有详细的电影推荐介绍,还提供了21家放映影院的路线地图。 仓莉/文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