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节尴尬前行 审片会只有陈凯歌撑到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6日14:28  南方都市报

  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前晚落幕。每届都会生出这样或那样的质疑,作为国内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备受关注也意味着备受议论。“上海电影节的尴尬,就是中国电影尴尬的一个缩影。”本届电影节竞赛单元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导演陈凯歌则说,“上海电影节就像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少年。”

  在电影节上奔波的记者发现,除了开幕和闭幕时的红地毯,今年活跃在电影节上的明星明显少了,更多的是各路影人商人扎堆开会。“此前重点是影片的评选和展映,现在则拓宽了电影市场、论坛等功能。”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表示,与以往相比,电影节的功能开始逐渐拓宽。官方前天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今年首次推出的“电影市场”环节中,中国电影项目达成意向120多个。其中中影集团达成7项,交易额近4亿多元。“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开始向正确的方向努力。”有媒体这样评说。

  红地毯篇

  事件:上海老太批章子怡“不爱国”

  观察:开闭幕式明星多到看花眼

  对比张曼玉高调表示“支持我们国家自己的电影节”,爽约本届电影节的章子怡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非议。前天出席闭幕式发布会的巩俐被问及对此事的看法时,久经沙场的大姐也犯了愁,有些尴尬地回答记者:“我不知道要怎么回答……我没有失约。”

  据悉,章子怡原本确定要来上海,开幕式名单上都出现过她的名字,但临时变卦放了电影节鸽子。“给她脸不要脸。”一位上海老太在电影节期间致电媒体痛批章子怡“不爱国”,组委会有关人士则表示电影节闭幕后会有一些内情公布。

  章子怡不来,仍有张曼玉和莎朗·斯通领衔的超豪华阵容。可是明星多了也让人忙中出错:24日下午韩国影帝安圣基出席参赛片《电台之星》发布会时,到场的记者不足十名,更多人并未收到他莅临上海的消息,一批志愿者临时冒充记者坐到台下。台湾导演潘志远入围“亚洲新人奖”的影片《指间的重量》在影院放映完毕之后,他和主演吴中天按照安排准备与观众进行交流时,才发觉现场居然没有主持人,只好自己唱双簧。

  【记者观察】

  有多少明星来走红地毯,一直是普罗大众衡量电影节是否吸引人的一个标准。虽然电影节不是秀场,但本届上海电影节组委会仍不遗余力地邀来海内外明星亮相。开幕式排出了270多名明星组成的阵容,简直叫人看花眼。华人巨星巩俐、成龙(blog)压阵的闭幕式也算是完美的落幕,让星光大道溢满国际风范。

  或许由于到访的明星太多,组委会难免顾此失彼。一位作品获邀参展的导演到了上海无人理睬。看来“细节决定成败”,很多配套工作仍有待提高。

  竞赛篇

  事件:个别参赛片只有陈凯歌撑到底

  观察:请不来大导名作失去观众

  日本殿堂级导演山田洋次的《武士的一分》入围金爵奖角逐,堪称是参赛片中叫好又叫座的佳作。虽然该片最后仅斩获一项“最佳音乐奖”(这也可以解释为电影节更需要扶持新人作品),但影片在上海影城千人大厅举行的首映及见面会,电影票一早售罄,据悉场外的“黄牛票”一张居然炒到150元。为满足更多影迷要求,电影节为该片增加数场,上座率高达90%。

  相比《武士的一分》等片受到追捧,有些参赛片的质量见仁见智。有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向本报透露,个别参赛片的水准让评委大失所望,撑到最后看完的只有主席陈凯歌一人。“都是在别人已经挑出来的东西里面挑好的。”陈凯歌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表示,“希望电影节以后选更多的好片。”这话听上去也有些微妙。据悉,本届电影节共收到来自73个国家和地区895部报名影片,中国影片达95部,从数量上说都创下历届之最。但在选片环节,此次仍遭到诟病。本届组委会称选片委员会是在考量了影片艺术质量、类型、发行日期等各方面条件后,精选出的16部正式参赛影片。

  【记者观察】

  随着李安《色,戒》瞄准威尼斯、王家卫《蓝莓之夜》不来上海,本届上海电影节参赛参展的华语电影少掉了很多关注。这似乎是一时无法解决的难题:一流作品大多是三大电影节力邀的对象。所以,戛纳常客、中国台湾导演侯孝贤在闭幕式上被问及何时到上海来参赛时,也只能语焉不详:“要看时间是不是恰当。”

  “电影节之所以伟大,是靠伟大的电影。”圣丹斯电影节主席杰弗瑞·吉尔默在“国际电影节主席高峰论坛”中表示。陈凯歌则说,“上海电影节应该在国际二字上下功夫,选出来的电影体现出的价值观要与国际接轨,要体现较新的思维。”其实说的都是提高影片的质量,对于提高电影节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性。

  市场篇

  事件:外国人最爱中国历史题材片

  观察:招来文艺片多引资不乐观

  “世界需要中国版的《魔戒》。”一位来自好莱坞的电影从业者在电影节“中外电影合作投资论坛”上向本报记者表示。他透露,据他所知目前好莱坞筹划的带有魔幻动作色彩的中国古装题材项目已有数个,有的将根据知名华人武侠小说家的作品改编,“李安的《卧虎藏龙》就是由王度庐小说改编,还有一些武侠小说家未被开掘。”也有公司已开始运作传统题材《杨门女将》,“一帮寡妇去打仗,既有国仇家恨,又有儿女私情,是能够在全世界引起共鸣的好题材。”而目前好莱坞参与投资、已开机的电影《功夫之王》也正是走魔幻动作路线。

  记者从电影节上了解到,中国历史题材仍算是海内外投资热点之一。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在电影节上表示,包括《赵氏孤儿》、《孔子》、《李白》在内的一些历史题材已进入题材规划阶段,上海电影节首次举办的“电影项目创投会”意图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孵化器,在电影节期间曝光的项目中,不乏《图兰朵》等古装题材。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执行制片人、美国铁池集团总裁泰德·齐在电影节上表示,“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是中国最好的资源。”

  【记者观察】

  一个故事脚本怎样才拉到千万元投资?曾担任央视《电影传奇》(blog)编导的新锐导演杨树鹏表示,他走的是类型片路线。在“电影项目创投会”上,他推介了自己筹拍的新片《苦竹林》,这个讲述唐朝两个强盗的黑色幽默故事让场下的投资人和制作人发出一阵笑声。根据22日一天项目洽谈的预约率,《苦竹林》自动获得“最具市场投资潜力项目”,奖金是一家洗印公司为他提供的12万洗印代金券。

  专家预测,中国电影的相关收入将在未来5年突破100亿元,越来越多的国际影人在谈论这个迅速发展的大市场,谈论中国主题或者到中国拍片。上海电影节今年的可喜变化是,开始设置了独立的市场环节,力图从发行、影视拍摄服务和融资等方面与国际市场接轨。到底拍什么电影才能大卖热卖?“创投会”上来自海内外的38个电影项目被推到100多个投资机构面前,电影人逐一上台陈述项目方案。但有业内人士认为,入选的不少项目文艺气息浓,商业片少,能否真正吸引到投资不容乐观。

  - 压轴秀

  侯孝贤携《红气球》出场

  华语影坛重量级导演侯孝贤日前携新片《红气球》及主演出席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由于侯大师鲜在大陆媒体面前亮相,更有不少记者是其电影爱好者,踊跃的提问让新闻发布会整整开足一个小时。散场后仍有记者一窝蜂围上他:有的合影,有的索要签名和联系方式,“我没有名片,也不会写Email啊!”侯大师哭笑不得。

  《红气球》是侯孝贤和法国女星朱丽叶·比诺什首次携手合作的法语片,前晚作为本届上海电影节的闭幕片亮相。50年前,法国导演阿尔培·拉摩里斯的《红气球》曾拿下戛纳金棕榈奖,有评论说,“电影人在经历过那一刻的红气球后,谁还敢再在银幕上表现红色的气球?或者,谁又敢表现气球不是红色的?”侯孝贤却有胆量再拍,他昨天表示自己很喜欢拉摩里斯的《红气球》,也希望对比探讨两个时代的家庭关系,“那时和现在,小孩和红气球的关系,父母和小孩的关系都有不同。”

  侯孝贤曾是戛纳等国际影展的常客,今年《红气球》却仅入围“一种关注”单元。“我得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得奖的都是40岁左右的年轻人。”侯导说。他表示,现在去戛纳的更大理由是因为它规模最大,去一次就能完成所有的市场买卖。至于《红气球》能否在中国内地公映,侯导表示自己也不清楚,“都是国际发行商在卖片。”他也不强求自己的作品挤进影院,“大家基本都是看我的DVD,有人看就蛮好啦!”

  “我宁愿选择背向观众,做我自己的电影。”侯导昨天阐述自己的电影观时说。近年导过日语片《咖啡时光》和法语片《红气球》,却未回大陆拍片,侯导表示拍《咖啡时光》是向小津安二郎百年诞辰致敬,他觉得自己不太了解大陆的生活形态,“我只能拍旧社会题材的《海上花》和唐人传奇《聂隐娘》,要拍北京起码得在北京呆几年吧!”专题采写:特派上海记者 徐词 特派上海记者 姬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