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杨德昌辞世:独树一格的台湾电影作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2日09:40  新浪娱乐

  他是台湾最具国际知名度的导演之一。与侯孝贤、万仁、柯一正、张毅等导演,同样在八○年代台湾电影跌入谷底之际,共同带起“台湾新电影”的写实新潮。1982年,一部四段式的《光阴的故事》,可说是新电影的起始之作,其中杨德昌执导的“指望”一段,透过石安妮饰演的高中女生,细腻捕捉一个青春期少女对于爱情的渴望、憧憬与幻灭,在短短篇幅中,已完全看出杨德昌的才华潜力。

  杨德昌行事风格谨慎小心,不做好万全准备,绝不轻易开拍电影,因此翻开他的年表,电影产量很少,近1/4个世纪以来的导演生涯,只拍了七部长片、一部短片,不过也因为如此,几乎都是掷地有声的传世佳作、得奖无数。

  杨德昌在国外念书,与在台湾跟着片场实习、师徒传承制度的侯孝贤,正好是完全不同的电影背景,也造就两人完全不同的电影风格。回台之后,他先是与张艾嘉合作了电视剧“十一个女人”,清新的风格获得好评,之后帮中影拍《光阴的故事》,然后从1983年《海滩的一天》、1985年《青梅竹马》到夺得金马奖最佳影片的《恐怖份子》(1986),杨德昌的风格渐趋成熟。他的电影明显受到欧陆导演作品的影响,虽然与同期其它台湾电影作者一样以写实的美学路线为主,但杨德昌的作品多半以当代台北为主要背景,大量而犀利的对话与情境,充斥着浓厚的都会色彩与现代主义风格,同时兼有伍迪艾伦(Woody Allen)式的犬儒,也有神似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式的冷静,在台湾电影中独树一格。

  不过也由于这股比较近似于欧陆的影像风格与思维观点,杨德昌虽然才华洋溢、佳作不断,但他的作品少了一点所谓台湾味的民族色彩,使得他在国际影坛大放异彩的时间,稍稍晚了一点,他直到1994年的《独立时代》才首度进军坎城影展竞赛,而2000年的《一一》则是获得全面的、国际性的肯定,不仅在坎城得到最佳导演奖,并同时得到2000年美国纽约、洛杉矶两岸影评人协会的“最佳外语片”。可惜杨德昌一直不愿将此片在台湾公映,《一一》在台湾只于台北电影节做过一场“闭幕片”的正式映演,一直很令人遗憾。《一一》描写一个台湾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变化,写实幽默之中,却又充满着对台湾社会的细腻观察与尖锐讽刺,影片在全世界各地都获得极大共鸣,显见杨德昌的电影在刻画现代生活、人性荒谬上的深刻精准,置于不同语言、文化之下,都能同样被肯定。

  自《一一》之后,杨德昌多年未有新作,而这几年来他更是行踪神秘,并已多年不与媒体打交道,虽然早有传闻他病了,可是一直未能获得证实;加上他不喜欢媒体老把焦点放在他的两任婚姻上打转,所以甚少公开露面。最近一次看到关于他的报导,是他与成龙合作拍摄以成龙本人作为灵感蓝图的动画片,原以为杨大导演把创作从剧情长片转往动画,还在令人期待会有一番新的天地,没想到就突然传来恶耗,不胜唏嘘。(涂翔文/文)

  杨德昌作品年表:

  2000《一一》Yi yi: A One and a Two

  1996《麻将》Mahjong

  1994《独立时代》A Confucian Confusion

  1991《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

  1986《恐怖份子》The Terroriser

  1985《青梅竹马》Taipei Story

  1983《海滩的一天》That Day, on the Beach

  1982《光阴的故事:指望》In Our Time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