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潘若简:《爱情的牙齿》记忆与遗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3日18:23  新浪娱乐

  《爱情的牙齿(blog)》以平实和细腻的手法描绘了女主人人公钱叶红的三段情感经历,在剧作上极为完整地围绕着身体之痛这样一个贯穿主题,触及了中国电影中极少表现的复杂话题——情感的伤痛记忆和身体的关系。

  以往,我们更多地将情感的表达与灵魂、心灵相关联,痛苦、忧伤或是幸福、快乐都以超越肉体的精神为中介,经历情感困惑的各色人物们用抽烟、喝酒、跳舞、徘徊、抚琴、垂泪、写日记、送鲜花等等各种行为表达自己的情感诉求。这些动作与行为并不与血肉之躯有所联系,这种向人物之外的动作构成了情感表达的某种习惯定式。

  而《爱情的牙齿》则选择了走向人物之内寻找情感的表达,种种最直接的针对身体的“暴力”隐藏在不动声色的叙事态度之中,高度的戏剧化与高度的质疑并置,在精神内涵上,影片令人想起许多当代欧洲电影中那种弥漫的个人痛苦与空洞无望的情绪表达。这部作品令人欣喜之处也正在这里,第一次,中国作者自觉地在创作中将人的身体自身与人的精神世界紧密联系。而这也正是当下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普遍地体验到的现实。

  在钱叶红的三段情感经历中,第一段的故事最为浪漫也最为仓促。故事的背景被设置在20世纪70年代末,这正是新旧时代的更替时期,影片将这个躁动与压抑的时代以灰暗的影调、弯曲的胡同和不安的青春做了准确的呈现。钱叶红懵懂的青春躁动是以暴力来掩饰的。她的“板绿”装扮,她的二八自行车,她对“狐狸精”同学的排斥隐藏着青春期越来越强烈的情感需求。

  从表层看,影片似乎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翻版,只是用钱叶红的女“大姐大”形象反转了马小军的男性形象。但与马小军快乐无知的青春体验不同,钱叶红的青春暴力充满痛苦。她与何雪松之间的纠葛以对身体的伤害留下了永不褪色的青春记忆:爱恋对象突然消逝的生命和自己永远的背痛。情感在还没有真正的开始时就已嘎然而止。

  关于这段朦胧情感的记忆不是具体实在的情感交流而是板砖砸在身上的疼痛。或者说,有关这段青春能够被记住的只有疼痛。人们很容易把这样的故事理解为扭曲的时代里扭曲的人性故事,但影片却不是在控诉这种扭曲的社会,而是以个体的疼痛体验呈现了特殊年代的整体社会图景。从叙事策略上来看,这仍然是一种隐喻的表达法。

  钱叶红与孟寒的第二段故事在情节层面上本是一个极为老套的故事:纯情的女性勇敢捍卫自己的爱情,而实施诱惑的男性却在压力面前出卖了感情。这当然又是有关一个特殊时代里被压抑的欲望不可遏止的爆发的故事。作者在这个故事里呈现出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没有纠缠在男女双方情爱与道德的冲突之中,而是直接将问题切入到了欲望与身体的纠葛之中。

  钱叶红与孟寒之间“不长脑子”的欲望最终导致了银幕上打胎场景的漫长呈现。身体的欲望掩盖了情感的空虚,填补了精神上的幻灭,但也带来了有关浪漫爱情的所有想象化为空虚的残酷现实。打胎段落中的封闭空间,灰暗光影,针头,汗水以及似乎静止不动的时间,使得这一段落格外写实也格外虚幻。钱叶红精神的压抑在此再次以身体所承受的折磨做了直接的表达。似乎只有通过这种身体的疼痛才能体现她所付出情感的价值——多年后,当钱叶红与孟寒在街头偶然相遇,幻觉破碎了,原来她与孟寒之间其实什么也没有留下,除了身体所承受的疼痛。

  这个相遇的场面与路易??马勒的《毁灭》在精神世界上特别接近。《毁灭》中老年的斯蒂芬再次见到了那个曾经让他爱得神魂颠倒并为她家破人亡的安娜却发现“她和别的女人没什么两样”,那个让他爱得死去活来的女人原来只是个平常女子,那如火如荼的爱还剩下了什么呢?钱叶红再次遇到的孟寒不再高大,不再潇洒,和别的男人没什么两样,她的青春,她的情感,她的牺牲在相逢的那一刻彻底失去了意义。故事是被放在一个普遍压抑情感和欲望的时代背景下,作者仍然以个体的经验隐喻性地表达着压抑时代中的被伤害的人性。但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隐喻的表达同时具有强烈的超越时代的普遍性。

  钱叶红的第三段情感经历波澜不惊。她黯淡无光的婚姻平静琐碎。作者在这里从隐喻的表达进入了明确而清晰的表述,对钱叶红无聊的平静生活的描述也显示了作者绝不媚俗的冷静:钱叶红碰到了世俗价值观中的好男人魏迎秋,但钱叶红的平静生活不是对过去的救赎,不是解脱,只是近乎麻木的安静。

  在前两个段落中,时间几乎静止不动,单一事件被尽可能细致地完整描述;而在这个段落中,钱叶红和魏迎秋从被介绍相识到结婚,到两地分居互相探望,到魏迎秋调回城市,从孩子出生到孩子长大,从相敬如宾到最后爆发的争吵和离婚,叙事的节奏突然紧凑起来,叙事内容在相同的时间内大大增多,但却没有前两个段落中强烈的冲突和情节设置,钱叶红一度过上了“和他人没有什么不同”的生活。这是没有躁动也没有欲望的生活,这是被琐碎所淹没的生活,这也是没有记忆的生活。

  如果说前两个段落中钱叶红的经历既是个人的残酷青春记忆,也是关于时代的痛苦记忆,这一段落的钱叶红彻底进入了“虚无”的时代生活之中。钱叶红从肉体的疼痛中苏醒过来,又陷入了精神与身体脱节后的痛苦之中。因而钱叶红要求牙医拔掉自己一颗健康的牙齿来记住那个曾和自己共同生活了多年的男人,再次用疼痛来唤醒自己的记忆。只有疼痛才能让我记住你,只有疼痛才能证明我还在这里,有疼痛的感觉胜过麻木。疼痛与前两个段落一样,成为疗救的有效方法(当钱叶红与孟寒成为情人后,每每折磨她的后背疼痛神奇地消失了,她从何雪松死亡的噩梦中解脱了出来)。不同之处在于,这一次的疼痛记忆不是被动的命运,而是钱叶红清醒的自我选择。这样的选择显示了钱叶红自觉的道德追求。在三段故事里,钱叶红都是当时时代的叛逆者,她也承受了加诸在她身上的具体的“惩罚”,从茫然到激情再到冷静,钱叶红从无意到自觉地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承担起了记忆的责任。

  为什么我们需要记忆?因为我们将在时间的流逝中不可避免地陷入遗忘。在大众传播媒介创造一切的时代,我们的情感表达正被日益全面地代理起来。用于表达情感的方式花样繁多,鲜花、歌曲、礼物,独特的个体体验正在变成无差别的共同模式,逐渐远离了情感本身,并加速了遗忘的过程。在流行文化中的纹身、穿洞这些看似时髦的身体装饰实际上也多少以一种最原始的方式承担着多变时代中的记忆功能。

  自我对于遗忘的恐惧强化了我们对于记忆的需要,记住与我相关的你,才能记住真正的我。以我的方式记住你,才能战胜可怕的遗忘,记住自己曾经的历史。正因如此,每一个个体都有责任以各种方式记忆自己和世界。在这个意义上《爱情的牙齿》在叙事层面上个人的故事具有了时代记忆的特色,时代、历史不再是点缀之物而是我们生活其中的实在本身。同时,作品也超越了具体时代而触及了人的普遍的情感经验。这种自觉的创作意识,清晰的剧作结构和平实的语言表达,使得作品充满感情又冷静克制。不矫情,不做作,不居高临下,不妄下结论,充满质疑精神又对个人的经验显示了足够的尊重,这无疑是这部作品的最珍贵之处。潘若简/文

  作者介绍:潘若简,北京电影学院(blog)文学系副教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