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杜海滨坚持纪录片创作 《伞》呈现当下中国现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7日20:19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伞》入围威尼斯地平线单元,并于3日在威尼斯首映。导演杜海滨接受新浪娱乐专访,以下为实录全部内容:

  问:《伞》的反响如何?

  杜海滨:收到的反应不错,虽然现场也有人走,但大多数影评人的反馈是很喜欢的。

  问:这次《伞》有奖项的期待么?

  杜海滨:没有奖项的期待。那天早上遇到一个意大利摄影师,他非常喜欢《伞》的结构,也非常喜欢以这种方式呈现当下中国现状。我觉得他们能够理解并欣赏,我就已经满足。

  问:《伞》为何要用五个部分来呈现?

  杜海滨:实际上,57年建立的经济体制中,消灭了剥削阶级的剥削方式,人民由“工商农学兵”五部分组成,这五部分人就是我在影片中五个部分所要关注的人群。农民要摆脱农业命运,要用打工与商业活动等具体途径去完成。地域不同具体问题不同,使得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

  问:为何用伞做为主题并以其命名?

  杜海滨:在构思之初,我们确定拍摄手工密集型行业,但并未一开始就确定伞为主题。在我们的设想里,可以是衣服、玩具或饰品等。我们首先拍摄的是制伞过程,发现伞的手工程度是最密集的。在商的部分,发现伞的消耗也非常大。后来虽然与玩具及饰品的批发商也联系过,但觉得经过“工”和“商”的拍摄,我们对伞更有感情一些。

  实际上这些批发商是当地农民,当自己的土地被市场占有后,获得资格进入市场成为批发商,展现命运本身的变化与契机。伞的意图开始出现,但不知道会以怎样的方式出现在以后的段落中。

  “学”的部分,我们到上海拍摄求职应聘的大学生,时值雨季。由于与伞的情感的延续,去学校时看到教室外放了很多伞,这是我们素材所拍的一个镜头,也成为这个部分的第一个镜头。

  冬天时,我们拍摄“兵”的部分,那个时期是不需要伞的,而我们也没有主观上去寻找伞。我关注的是那些当兵的人如何用参军的方式改变他们的生活,伞只是表面的意向,结束时也没有出现伞的形象。其实,这个线索是没有完成的,但我们当时想期待后期从剪辑上寻找相应的方式去解决。

  “农”的部分,农民在干旱的田野里快完成收割时,暴雨来袭,飘摇的伞出现了,我把它们看做上天的恩赐。

  伞在“工”和“商”的部分很强烈,在“学”的部分里有一些疏离,在“兵”的部分里消失,而当整部影片快结束时,伞又出现了。我开始意识到伞不应该是一直持续的物质,应该由物质上升到意识里。从影像中,观众会感受到此种缺失进入到意识里,从而反思伞与影片的内核,在确实的部分观众会自行补充,当第五部分伞再次出现,可视为一个点睛的结尾。

  问: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您一直能够坚持纪录片的拍摄?因为我们知道纪录片的收益是比较低的。

  杜海滨: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个人会在具体操作工作中,获得快乐,最后的影像的出现会体现我的价值。

  拍摄纪录片,做影像工作,不像做音乐或画画需要资源上的条件,比如设备和人力等。因为我有之前的经验和积累,我知道如何去压低成本,因此可以做到完全不依赖市场,自我消化。我的纪录片从来就是不考虑市场,创作是为完成作品,没有商业意图。久而久之,纪录片的拍摄成为满足我自我表达的需求。

  另外,中国激变的时代中,需要影像记录。在这个所谓文化和经济复兴的时代中,影像不可缺失,在中国做纪录片,靠的是情感和责任。而在其他国家,有专门的资金对独立纪录片作者进行扶植。我做纪录片八年,总是靠做其他事情获得回报,再进行我的纪录片创作。

  张元(blog)在拍摄《看上去很美》时,因拍纪录片是我们的长项,所以就邀请我们为他拍摄纪录片。这是我们做的命题作品之一,收益可观,虽然仅仅是工作而已,但也会在其中投入自己的兴趣点。

  问:会有做故事片的打算么?

  杜海滨:我一直都有做故事片的打算。早在做纪录片之初,就想拍故事片。其实,故事片或纪录片在我看来并没有严格的分界。

  问:但为什么一直没做呢?

  杜海滨:其实在学校的时候,就用BETA拍过短片。当时经验比较少,从创作中带来的组的磨合对我来说很痛苦,当时强烈的愿望就是把阻挠去除。而拍摄纪录片对于我的专业纪实图片摄影来说,也有延续性。

  多年来,我从未界定自己的职业为纪录片导演,但我每年都会完成一部纪录片作品,并非刻意,而是因每次都会生发出兴趣点。

  我原计划下半年开始做剧情片,但因《伞》的宣传方面的密集安排,这个计划只能延后。

  问: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杜海滨:老人晚年孤独的生活,来源于生活。从我开始从事影像工作开始,我就告诉自己,拍纪录片要拍我非常不熟悉的生活,而拍剧情片就要拍自己熟悉的生活。

  问:看到这些纪录片的人群多么?

  杜海滨:观众比较少,传播主要以酒吧、学校、私人聚会的放映为主,我的纪录片不可能在传统电视台中播放。

  问:《伞》是由监制徐小明先生交送给威尼斯电影节的,他在您的这部纪录片中到底有怎样的作用?

  杜海滨:对我来说,徐小明他在剪辑时会给予我意见,是我的交流对象,给予我刺激与方向,我的压力会相对减小。新浪前方报道组发自威尼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