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信报: 张爱玲《色·戒》中投入自己的影子(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9日02:00  北京娱乐信报
信报:张爱玲《色·戒》中投入自己的影子(图)
《张爱玲〈色·戒〉》

  编者按:李安执导的电影《色·戒》参加本届威尼斯影展正引起世界的关注。《张爱玲〈色·戒〉》则以翔实的资料,环绕《色·戒》各方面做了解读。

  作者蔡登山详解了《色·戒》的“原本”,小说是张爱玲根据当年上海有名的“刺丁案”改写的,女主角原型为上海名媛、“中统”女情报员郑苹如,而男主角原型则是上海特工总部“七十六号院”的一号魔头丁默村。作者认为,张爱玲把原本特工之间的明枪暗箭,转换成了男女之间的占有与爱怜,在指责男人之余,更多的是对女人“哀其不幸”。

  关于原型——“刺丁案”

  曾是上海滩有名的美人

  郑苹如,浙江兰溪人,1918年生。父亲郑钺,早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加入了同盟会。他在东京时结识了日本名门闺秀的木村花子,花子对中国革命颇为同情,两人结婚后花子随着丈夫回到中国。他们先后育有二子三女,郑苹如是第二个女儿,从小聪明过人,善解人意,又跟着母亲学了一口流利的日语。

  郑钺在回国后,曾任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还担任过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二分院的首席检察官。他与陈果夫、陈立夫的堂弟、“中统”特务陈宝骅关系甚密,交往频繁。因此不仅郑钺做了陈宝骅工作上的帮手,由于陈宝骅的关系,郑苹如也成了“中统”的女情报员。

  抗战发生后,郑苹如毅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上海沦陷后,因她自身的优越条件,她担任了抗日的地下工作,加入“中统”,这时她只有19岁。

  花样年华,风姿绰约的她,是上海滩有名的美人,当时全中国最为畅销、最有影响力的画报——《良友》画报,在1937年7月的130期就以她为封面女郎。

  丁默村中了“美人计”

  据说她是一位极为优秀的情报员,她凭借母亲的关系,周旋于日寇的高级官佐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丁默村从昆明逃往上海日占区,组建了汪伪政权的特务机构“七十六号”特工总部,自任主任,与国民党的“军统”对抗。因为丁默村是国民党特务出身,对“中统”与“军统”的内部机构及活动规律一清二楚,因此在特工战中,“中统”与“军统”常常遭到致命的打击。重庆的国民党当局命令其特务机关抓紧时间,不惜一切代价干掉丁默村。

  郑苹如在民光中学读书时,丁默村曾当过这个中学的校长,因此有师生之谊。丁默村对自己的学生、貌若天仙的郑苹如十分信任。这个老色鬼以为郑苹如是贪图他现在的权势,愈发得意,在她身上花钱如流水,事事依从。

  丁默村狡猾逃过刺杀

  1939年12月21日,丁默村去沪西一个朋友处赴宴,打电话约了郑苹如。“中统”特务立即做好了中途截杀丁默村的计划。

  当郑苹如在宴后提出去买大衣的要求后,丁默村立即带她直奔西伯利亚皮货店。丁默村这天连一个警卫都没带,只有一个司机还候在车内。“中统”的便衣特务一见目标出现,立即向皮货店靠拢。丁默村并非笨蛋,他时时都在提防会有人暗算自己,突然他从玻璃镜内观察到有几个可疑的人正向自己靠近,立即知道陷入伏击圈了。老奸巨猾的丁默村放开怀中的郑苹如,让她自己挑衣服,自己叼上一根香烟,借掏火之机掏出一大把钞票,撒得满地都是,对她说:“你自己捡吧。”说完,丁默村猛拉开店门冲了出去。

  郑苹如惊了一下,随即收住要跨出去的脚:预伏的“中统”局人员要开枪了。“中统”的特务未料到丁默村会一个人冲出来,待辨认确实后立即开枪射击,丁默村已钻进防弹汽车如箭出弦般地飞奔而去。

  郑苹如被杀年仅23岁

  美人计未能杀死丁默村,却把郑苹如给暴露了。郑苹如在电话里称丁是因为从事“和平运动”而遭重庆政府的暗算,自己邀其买皮衣给了别人可乘之机。丁默村虽然已明知郑苹如身份,可仍舍不得让政敌李士群去杀郑苹如,只怨自己没有小心防范,因此当郑苹如打电话来要钱花时,他派人给送去了几百。郑苹如以为丁默村没怀疑,决定深入“七十六号”特工总部去进一步对他下手。

  郑苹如为了安全起见,找到了熟悉的日本宪兵分队长一同去,她以为这样“七十六号”即使怀疑也不便于抓她。

  但当李士群得知郑苹如来看丁默村,立即请驻“七十六号”的日本宪兵头头叫出那个宪兵分队长,接着逮捕了郑苹如。丁默村原不想杀郑苹如,他只想杀杀郑的气焰后收为己有。在审讯中,郑苹如也称自己不是“重庆的人”,“丁默村与我相好后,又别有所恋,我实不甘心,就用钱请人来打他”。言语之中把一个政治暗杀说成是男女之间的争风吃醋。

  1940年2月,李士群瞒着丁默村,下令杀害郑苹如,将她秘密处决于沪西中山路旁的一片荒地,郑苹如连中三枪,时年23岁。

  关于小说——两大改写

  为何改女主角的身份?

  张爱玲对“刺丁案”的改写,最重要的是女主角身份的转变,由原本的职业特工,变成了业余的,而且是爱国的大学生。

  这一改变吻合张爱玲一贯的风格:“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张爱玲的悲剧观构建在人的生存意义上,她肯定的是既非“英雄”也非“完人”的“软弱的凡人”的生活价值。因此早在1944年5月那篇回应傅雷的辩论文章中,她就说:“极端病态和极端觉悟的人究竟不多。时代是这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这些年来,人类到底也这么生活了下来,可见疯狂是疯狂,还是有分寸的。所以我的小说里,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彻底的人物。他们不是英雄,他们可是这时代的广大的负荷者。因为他们虽然不彻底,但究竟是认真的。他们没有悲壮,只有苍凉。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我以为这样写是更真实的……而且我相信,他们虽然不过是软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这时代的总量。”

  为何改男主角逃脱原因?

  真实的故事和小说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丁默村自己察觉气氛有异夺门而逃,但到了小说中却是王佳芝提醒易先生跑掉的,而王佳芝何以在紧要关头临时变卦,致使筹划多时的计划毁于一旦呢?

  对张爱玲而言,王佳芝首先是女人,她唯情感是尊、唯情感是大,这是女人的特点,也是女人的悲剧。在佳芝的心中,“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但在易先生的心中却认为:“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张爱玲借着胡兰成所提供的故事加以重新改写,原本特工之间的明枪暗箭转换成男女之间的占有与爱怜。王佳芝对易先生的爱和易先生对王佳芝的狠心,不禁让人想起了张爱玲与胡兰成之间的关系。张爱玲在遍尝人生的况味后,在改写这个故事中,不经意地把自己投影在王佳芝的身上,也因此她的笔端流泻出“虽然她恨他,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

  小说名为《色,戒》,其实已不单是表面的意义,它不是易先生的好色之戒,而该是王佳芝的情之戒,是所有女人的情之戒,当然更包括张爱玲自身。(注:《张爱玲〈色·戒〉》蔡登山/著 /记者 赵明宇/整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