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专访刘震云:这是一部吕克-贝松式的电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17:42  《电影世界》

  刘震云档案

  著名作家,1958年5月生,河南省延津县人,1982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同年开始发表作品,以对农村生活和中国当代面临的社会现状的深刻描刻闻名,执迷于对人性和历史背景中的个人命运的书写,有“新写实主义作家”之称。

  代表作:1989,《塔铺》;1991年,《故乡天下黄花》;1992,《一地鸡毛》,《温故1942》;1993年,《故乡相处流传》;1998年,《故乡面和花朵》;2003年,《手机》

  关于《刘跃进》

  □在你编剧的过程中,你已经考虑好要马俪文来导这部影片了吗?

  -用马导演不是我做主要决定的,是投资方决定的,但是马导演是我比较欣赏的一个导演,因为她身上有许多不同的东西,这个不同首先是她过去拍的电影,跟别的导演拍的电影不同,她观察生活的角度,她对生活的感受,我觉得都是过去别人所没有观察没有感受的。另外我觉得她身上还有一种特别大的特质是,所有导演都热爱电影,但是马导演她除了热爱电影之外,还很喜欢她所拍电影里的那种生活,她是饱含深情在拍。一开始《刘跃进》想拍成像山田洋次的那类电影,比如《寅次郎的故事》,但生活变了,生活对电影的要求也变了,电影本身也变了,我们现在再看《寅次郎的故事》就会发现里面的节奏太慢了,说半天还是那么点事,所以最后《刘跃进》拍成了吕克·贝松式的电影,我觉得这个变化是逐步对电影生活认识的一种转变。

  □后来风格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和马导演以前的电影风格也完全不一样,你一直对她有信心吗?

  -其实我觉得这部影片选马导演来拍,并不是用过去她拍电影的那种态度、那种才情,而是用的她身上还没有用过的态度、认识和才情,不然这部电影又会拍成像《我们俩》和《世界上最爱我的人去了》,而《刘跃进》是一个新鲜的电影,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新鲜的特质,我觉得她是具备这个特质的,因为马导演她身上有静的一面又有动的一面,马导演走路特别快(笑),而且我发现导演在选择演员上也是这样的,她在选李益祥当主角的时候,她不是选他过去的东西,而是选他身上有,但在过去没有表现出来的东西,李益祥他干了坏事,但是眼神还很无辜,这个就特别符合刘跃进,她是经过好多比较然后选择的。还有像秦海璐,她选择她的冷艳,而这是秦海璐在过去电影中没有出现的,但正是马导演所需要的。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我觉得一个好的导演要剧本停止的时候导演出现了,一个好的演员是导演停止的时候演员出现了。

  □你觉得这部片子在送审的时候会遇到困难吗?

  -我觉得不会,因为这部电影讲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好玩的事,是一个笑话,但这个笑话的讲法,可能会和以前的不一样。我觉得世界上可以分为两类人,一类是有趣的人,一类没有趣的人。但有趣的人中又分两类,一类是他讲完笑话你立即就大笑,另一类是他刚讲完你没笑,但你出门笑了,回到家笑了。第二种笑和第一种笑非常不一样,第一个你是回味他的细节,第二个你是回味他这个人,是整体。前者叫说笑,后者是幽默。《刘跃进》是后面的这种。

  □您还在这部电影里客串了一次?

  -只有两秒钟(笑),我正好去现场,就临时客串了一次,两秒钟拍了十五条,导演说我不适合当演员(笑)。其实就是表现我困了打个哈欠,但是这个哈欠真不好打。做演员也是另外一个行当,一个大的表演艺术家是需要很多表演之外的一些东西。

  关于冯小刚《集结号》

  □你和冯小刚导演非常熟悉,他对电影的观念和想法,对你创作《刘跃进》是不是也有一定的帮助?

  -我觉得《刘跃进》可能和冯导演的类型又不一样,因为这部电影的导演是马俪文,马俪文又带来了另外一些不同的东西,她也是一个对生活的认识,包括对艺术的认识,对电影的认识不同的人。从这些不同的人身上我都能学到不同的东西,《刘跃进》出来的话,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部新鲜的电影。

  □有一个说法,关于《天下无贼》的,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就是说你当年曾经给冯导出了一个主意说,最后让傻根把大伙骗了,有没有这个事情?

  -我觉得《天下无贼》主要是冯导演的事情,这件事情有没有我不记得了(笑)。我觉得朋友在一起讨论一些事情是很正常的。

  □能不能评价一下《集结号》的编剧刘恒?

  -刘恒是我的好朋友,我觉得不管从小说创作,还是电影剧本的创作来讲,我觉得他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我跟刘恒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电影剧本比小说难写,而且刘恒老师在作品里面对整体结构的把握包括细节的深入,我觉得非常有功力,他有时候非常出人意料。

  关于作家和80后

  □您对现在作家靠影视改编出名这个现象怎么看?

  -靠影视出名最大得受益者应该是演员吧(笑),我觉得一个作者要是想靠电影出名的话,这个想法非常幼稚。首先他俩的相遇不是偶然的,不是说你想遇到一个电影或电影想遇到一个小说,不是那么简易的,它是多种原因促成的。有的好像不适合改编成电影的小说,它就改了,就好像《温故1942》,那是因为有两个朋友认为它有可改的地方。另外我觉得一个作者跟名人明星也是两种非常不同的动物,作者永远不可能是明星,他也不可能是名人。什么叫名人?名人是你走在街上人家能认出你,什么人能达到这种效果呢?就是他工作的过程已经展现在大家面前了,比如说明星有几种,一种是政治家,布什会见谁大家是看到的;运动员打篮球踢足球,他的工作过程你是看到的。电影演员,他整个的创作过程都在这个电影里面了,你看到了也成为明星。而作家他的创作过程是他自己的事,他一个人在家里写作,如果电视直播一个人的写作过程的话是没人来看的,所以一个作者想成为名人或明星的话我觉得这个想法是非常幼稚的,而且一个作者也没有必要成为名人或明星,但是他有可能写出来特别好的作品,这个作品是有名的。

  □你对80后的作家在创作上有没有什么看法,比如韩寒郭敬明等?

  -首先我觉得80后这种时代概念的划分非常短浅,那是不是还有90后、70后、60后呢?用十年来探讨一代,我觉得是非常不准确的,其实我们现在的人跟大清、唐朝等那个时代的人从根本的人性上来讲没有多大区别,你非说80后跟60年代和70年代的是两拨人,不对,他们都是中国人,都是人,他们每天做事的方式,包括做人的方式,包括他们内心所想的,都差不多,他们就是生活在地球上,万变不离其中。至于80后的写作,我觉得肯定会有一个生活段产生一些作者,这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千万不要把他们和上一代的作者割断开,生活就是这么发展过来的。我主要想说的是,人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水平不在头几部作品,而是第十部作品之后,我觉得十部作品之后你对世界认识和发现的不同已经用完了,你不可能十年保持一个状态,关键是这个状态的转换你能不能完成。

  □我对你们这一代,就是20多岁刚开始写作的状态不太了解,但是现在这个80后他们也是二十几岁,有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我们20多岁的时候,前一辈看我们和我们现在看80后的感觉是一样。

  □看来你还是很理解他们的(笑),很少看到你参与对年轻人写作方面的评论。

  -这个不需要理解啊!我觉得作为作者,每个人的参与就是坐在自己的桌子前面。

  □现在有好多写作方面的工具书,包括一些院校的文学创作的专业,你觉得写作是不是能学来的?

  -有,但是我觉得课堂上所有学的东西都是一个基础,我觉得对于写作来讲,更大的课堂就是你身边的生活,你应该从你爸爸妈妈,从你姐妹,你身边得朋友身上学到得东西要比课堂上要多,而这个顿悟是非常的重要,这个顿悟不单是指艺术上的,写作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都是一点点你慢慢悟出来的,这悟不单单是写作的方式,主要是你悟到的生活中突然出现的,别人所没有想到的那些东西,这些才有价值,不同的东西才有价值,相同的话基本上都是废话了,我觉得作者是在生活中学习的。去课堂学习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那本身也是一种生活,教你写电影剧本和小说也叫一种生活,但是它对写作不起根本作用。特刊特约记者:邵岩 转自《电影世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