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盲井》导演李杨新作《盲山》广东率先公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3日02:47  南方都市报
《盲井》导演李杨新作《盲山》广东率先公映
片中女主角被迫沦为没有人身自由的“生产工具”

  本报讯 (记者 曾彦斌 实习生 王甜彬)四年前,一部叫《盲井》的电影震动了海外电影节,赢得30余个国际奖项。时隔四年,《盲井》导演李杨再度打造“盲”系列第二部《盲山》,并在今天于广东率先全国公映。导演李杨带着批判的精神,延续《盲井》中“道德的盲点”这一话题,再次将矛头对准了普通人身上道德的缺失,揭露了人性的复杂,让观众不得不面对那些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同胞。

  -看点

  真实:用纪录片手法拍摄

  拐卖人口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但被搬上大银幕却不多见。《盲山》以纪录片的手法呈现,侧重的是女主角一次次设法逃脱却又屡屡挫败的经历,为追求影片的真实,导演李杨做了大量采访,对象包括曾被拐卖的妇女、公安部门、“打拐办”官员、甚至是已金盆洗手的人贩子,掌握到很多第一手资料。他还延续了《盲井》里实景拍摄、真人现身的大胆手法。

  残酷:女大学生七千元被卖

  影片中女主角白雪梅,因误信“朋友”介绍工作,被人以七千块的价格卖到偏远山区,身份证也被拿走。当她醒悟自己被拐卖时,向买下她的一家人求救,但遭到冰冷拒绝。她的倔强不从激怒了这家人,一家三口联手向她施暴。

  尖锐:冷漠的旁观者

  片中,旁观者对女主角的遭遇漠然无视。村里干部来收税费,看见朝窗外呼救的白雪梅,却以“人家的家事我们不管”为由视若无睹……正义和良知在影片里几乎无立锥之地,丑陋的冷漠和无知被赤裸裸地表现。

  -专访

  李杨:在美好生活的背后,还有丑陋的“伤口”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盲井》和《盲山》,两部都是反映个人道德良知缺失的影片,好像你特别关注这类题材,请问有什么原因?

  李杨:我觉得电影还是比较纯粹的个人批判精神吧,特别是艺术片,几乎都是来自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精神。我始终觉得,知识分子应该做的就是不断地批判。我并不是一味地揭露人性的丑陋面,只是表现了这个社会当下存在的问题。我期望大家在幸福生活的表面,能够窥见其阴暗处的伤疤,是警惕也是触动。

  南都:在拍摄过程中,那些本色出演的“演员们”,比如那些曾经被拐的妇女、当地的老乡群众,以及“打拐”的警察等等,他们自身有没有表现出某种反思或者触动?

  李杨:触动是肯定有的,他们在演的过程中也有很深的体验与感悟。但演完结束回归现实之后,我就不知道了。你知道人性是复杂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都是由现实决定的。很多东西,不是一部电影就能改变的。我的电影能够让他们有所触动、有所想。这就够了。

  南都:《盲井》在国际上得到许多认可,作为探讨“道德的盲点”这一延续的《盲山》,请问你对它有什么期望吗?

  李杨:说期望的话,能拿奖当然好,但更重要的就是能够被更多人看到并认可。说实话,很多人都觉得拍摄阴暗面的题材似乎就容易拿奖,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每年这种批判阴暗面的电影多了去了,全世界电影都在批判。拿不拿奖是评委决定的,这是不可预知的。我无法揣测他们的口味,更不可能为了迎合拿奖去拍摄某种题材。

  南都:电影里女主角一次次逃跑失败,虽然最后被解救,但压抑、绝望的情绪占据了电影的大部分时间,关于这一点导演你怎么看?

  李杨:压抑、绝望是应该的。因为影片确实表现出很多无奈的绝望。这是没办法的,我只不过把现实揭露给大家看。我想让更多人知道,在美好生活的背后,还有见不得阳光的丑陋“伤口”。只有看见这些“伤口”,才会让我们有所警惕有所反思,提醒我们不要在现实中迷失。我不是刻意揭露我们中国人的丑陋面,这样的事情全世界都有。我只是揭露人性。

  -观影贴士

  今晚7点30分,由南方都市报主办的“先锋光芒”活动,将在广州北京路青宫电影城举行《盲山》首映场暨广州独立导演交流会,广州独立导演甘小二、周浩、朱传明将和观众一起探讨影片。为让更多观众一睹这部诚意之作,影城将以25元优惠票价发售门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