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李安:古典侠义 水墨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0日02:04  新京报
李安:古典侠义水墨中国

《卧虎藏龙》使李安成为第一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华人导演

李安:古典侠义水墨中国

李安用他作品里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征服了东西方的观众

  拍武侠片一直是李安儿时梦想,更是他对“古典中国”的一种向往。早在拍完处女作《推手》后,李安就曾向徐立功提过想拍武侠片,当时的构想便是改编小说家白羽的《偷拳》,不过徐立功认为《偷拳》“又打不起来,又不会好看”还是劝其拍《喜宴》。李安事后开玩笑说,如果当初台湾“中影”答应他拍,说不定后来的“父亲三部曲”就变成“功夫三部曲”。

  《卧虎藏龙》:李安的古典中国梦

  1994年李安在宣传《饮食男女》读到了王度庐的小说《卧虎藏龙》。李慕白一角,李安最开始对李连杰(blog)情有独钟,两人见面也相谈甚欢,然后就在李连杰即将点头签约时,他的妻子利智怀孕了,李连杰决定推掉片约专心陪太太待产。李安转而找到周润发(听歌)。女主角玉娇龙原本相中舒淇,双方还开过记者会宣布合作,但最后却因为舒淇的档期无法配合而告吹。最后关头在张艺谋的推荐之下,选择了章子怡

  跑路拍山水还是花时间打?

  演员和剧本定了后,徐立功和李安发现,电影总资金大约要1200万美元,两人四处奔走,终于有一家电子业老板愿意投钱,但临开拍前一个月台湾股市大跌,谈好的投资案出现变化。此时香港院线商江志强加入,三人重新开始分头找钱,最后想到以预售版权,向银行贷款的方法。这个方法解决了《卧虎藏龙》拍摄资金难题,最后竟然也成了华语武侠大片筹资的典型方式,《英雄》《无极》(blog)《满城尽带黄金甲(blog)》后来都采取了这种方式。

  1999年7月31日,《卧虎藏龙》总算在新疆开拍了,这是李安第一次到大陆拍摄电影,戏里从大漠拍到江南,再一路拍到北京。从制作到电影杀青,李安整整8个月没有回家,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李安为了替影片省钱,又求艺术效果做到最好,几乎电影的每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虽有世界级专业武指袁和平领军,但李安为求招式间呈现戏感和意境,一直挣扎于意境和武打之间,袁和平经常问李安“你到底要打还是要意境?是要跑远路去拍山水,还是要花时间打?钱就这么多,到底你要什么?”这些挣扎让李安耗费了精力。在重重困难下,《卧虎藏龙》终于在1999年圣诞节杀青,杀青宴在北京前门建国饭店举行。进入影片后期制作时,为了发行方便李安打定主意用国语发音,虽然明知杨紫琼、周润发国语带有广东腔,但李安还是决定豁出去了。拍片前,演员就苦练5个月的普通话,杨紫琼、周润发练到睡梦中都讲台词,拍完后在北京、香港、纽约又配音3次,每个字每次都要配上十几遍,精益求精的李安累到不行,开玩笑说生出念头“想先杀了演员,再咬舌自尽。”

  《卧虎藏龙》让武侠片翻身?

  2000年5月,《卧虎藏龙》在戛纳电影节举行全球首映,虽不是参赛片但也取得了相当好的反响,7月《卧虎藏龙》开始在香港、台湾、大陆放映,不过都没有取得特别好的反响,12月8日开始在美国洛杉矶、纽约各一家影院开始上映,上片时间跟着奥斯卡时间定,美国发行方从艺术院线、武打片观众、青少年观众群为目标,步步为营扩散到1280家影院上映,最终取得了1.2亿美元华语片在北美最高票房。最后从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电影,到金球奖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李安终于成为奥斯卡华语第一人。

  《卧虎藏龙》诉诸中国近代史上最受瞩目的流行文化(通俗武侠小说及武侠电影)的类型传统。就像《星球大战》一样,它即用新的包装(电脑特技及新的电影技术)复活一个濒临死亡的类型,在《卧虎藏龙》的影响下,张艺谋的《英雄》、何平《天地英雄》,再到后来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夜宴》,无一不是在复制李安的新型武侠电影模式,从融资、成本回收,演员选择、发行宣传方式都较类似,但没有一部达到了《卧虎藏龙》的票房、口碑。

  【演员谈】

  张震他有个“最佳贤内助”

  李安是那种腼腆而内敛的人,还有一种知识分子的羞涩,甚至带一点点女性的柔弱。只是因为岁月的沧桑,以及在事业上卓越的成就,我们不会像看待普通人一样去小视他。李安曾经有六年的时间待在家里写剧本,烧菜做饭,经济上全仗一个精明强干的老婆,直到有一天有人买了《推手》的单。他自己也说过,尝试过很多的工作,但只会做导演。

  内向、拘谨、不爱社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普通而偏于弱势的中年男子,但显然,当他的角色转换为导演时,他一定会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李安,否则,无法想象他是如何去驾御那些大牌明星和数以亿计的资金的。在拍戏时李安导演话很少,开拍之前他会与演员有很多的沟通,但是开拍之后就很少听到他讲话。

  看上去更像一家之主的李夫人因为丈夫的成功获得了美国华人界颁发的“最佳贤内助”。“我获这个奖的秘诀,就是完全不管,他想怎样就怎样。”这个在李安最困顿的时期给予了最切实的支持的女人,干练而强势。

  口述:张震(《卧虎藏龙》)

  李安自述

  一直想拍人文气息的武侠片

  对武侠世界,我充满了幻想,一心向往的是儒侠、美人的侠义世界,一个中国人曾经寄托情感及梦想的世界,它是很布尔乔亚味的。但港台的武侠片里,却极少能与真实情感及文化产生关联,长久以来它仍停留在感官刺激的层次。但武侠片却成为外国老百姓、海外华人新生代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佳管道,甚至是惟一途径,然而他们接触的确是中国文化里较粗俗劣质的部分,对此我耿耿于怀。

  我一直想拍人文气息的武侠片,它不只是打,武术招式也是角色个性的延伸,“对打”好比“对待”可以表现角色关系的发展。对武侠片的生态来说,我这次是有点霸王硬上弓,硬掰至我理想中的模样。

  原先只是想过一下武侠瘾,没想到海外片商钱给到这么多,也没顾及到武侠片在当时华语片生态上并非当红片型,就照着自己的时刻表拍了。武侠片是个很特殊的国粹技术,但我恨它的粗糙、不登大雅之堂。我以好莱坞的品质去要求,又要有艺术片的味道,结果是中西古今雅俗都加入,成了现在的面貌。

  拍片时,我知道那些东西通不过西方标准,我爱面子,想提升主流华语片的品质,为华语片脸上贴金。我觉得,中国古典的东西的确有不足之处,无论是从西方的戏剧性、语法、美学观点,还是西方结构的情节推理等优势,我希望都能在影片中做足。本以拍摄古装武侠片,以为它野,能够开很多方便,但发现要以现代方式来表达古文及对白的内容,特别是文化情境的转换时,我发现很困难,但不调整到了国际上又真的拿不出手。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华语片一定要转型,还照过去地道的方式拍,现在连华人观众都不看,更别说外国人了。

  当我在做跨文化的开拓,当我硬改掉一些华语片的惯性时,是不是也暴露了华语片的弱点,使得它失去了生机?《卧虎藏龙》引发出工业、商业及文化上的冲击,同时在文化政治上上引发的尖端现象,我到底是做了好事,还是坏事?我也不知道,但觉得又有责任去面对。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