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南都周刊:寻找冯小刚之追忆“失足少年”岁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9日13:39  南都周刊

  作为一本立足于人民娱乐的周刊,用十二个版面为一个人的十年做专题,一定因为这个人和人民的娱乐生活紧密相关。冯小刚是这样的人,中国内地电影导演里,能用“喜闻乐见”形容的,数他第一个大概不会有人有意见。

南都周刊:寻找冯小刚之追忆“失足少年”岁月

寻找冯小刚

  作为一本立足于人民娱乐的周刊,用十二个版面为一个人的十年做专题,一定因为这个人和人民的娱乐生活紧密相关。冯小刚是这样的人,中国内地电影导演里,能用“喜闻乐见”形容的,数他第一个大概不会有人有意见。《甲方乙方》一路走来,让老百姓在岁末年初时段加入一个大Party,掰着指头等时间到了和朋友家人到电影院里乐呵,苦心孤诣地背完台词回来和周围人炫耀:“那孩儿他娘呢”、“十三,路易的”、“做人要厚道”——这些你要是连一句都不会说,你还真不好意思过年时扎堆和人唠嗑。回家立马上天桥翻盗版,瞅封面有冯小刚龅牙和葛优光头的就使劲儿买,边买还边唠叨——“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

  还有部分对冯小刚有意见的,可能是还在为《夜宴》拗脾气,思量怎么一夜之间变了天,小刚同志也飞起来了?有的可能困惑于冯小刚的多面目,报纸电视上三天两头披露他痛骂记者、和某人结梁子、耍大牌……于是,我们才发现,十年前那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第一次让我们在影院中开怀大笑的男人,在所有人的记忆中,竟如此面目模糊、身心矛盾;我们进一步寻找,还发现,十年来用胶片与越来越多的人定下贺岁之约的男人,其实始终拧不过时代的大腿,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他只能选择买票上车;我们面对面寻找,然后发现这个年近半百的男人卸下十年九部电影的担子,不过是一个“失去了味觉”的厨子。

  这种寻找不仅是你从这十二个版的专题里寻找一个真实“本我”的冯小刚,相信也是“贺岁十年”冯小刚对自己“本我”的一次寻找。

  寻找,或许不会让我们找到答案,再或许也不会让我们更接近真相,寻找只是一种态度——如果这十年中你曾在他的电影里真诚地笑过、哭过、骂过、感伤过。

  专题策划 南都周刊·娱乐

  专题采写南都周刊记者 陈炯

  冯氏贺岁10年

  寻找契机(80年代—1996)

  寻找草根 (1997—1999)

  寻找商业(2000—2003)

  寻找大奖(2003—2007)

  寻找本我(2007— )

  第一回

南都周刊:寻找冯小刚之追忆“失足少年”岁月

  《编辑部的故事》 《北京人在纽约》 《永失我爱》

  1996年他38岁,编导拍出《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后,《一地鸡毛》、《月亮背后》、《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我是你爸爸》等四个作品连续泡汤,他变成了圈内投资人谈虎色变的“失足青少年”,不过拍摄贺岁电影的契机却离他越来越近。

南都周刊:寻找冯小刚之追忆“失足少年”岁月

少年冯小刚   当兵入伍   入行导演

南都周刊:寻找冯小刚之追忆“失足少年”岁月

冯小刚在“冯氏牌子”成功以前有过一段狼狈岁月。(本版图片皆为姬东翻拍)

南都周刊:寻找冯小刚之追忆“失足少年”岁月

现场导戏

  “失足青少年”的狼狈岁月

  三四十岁的男人,如果在国家机关应该混到处级,如果在外资企业最好当上经理,如果是媒体从业者要向主编看齐,如果在这个岁数上,人生忽然全部清零,半辈子摸着的方向都被消磁找不到北……

  新生导演,王朔就是北斗星

  冯小刚并非影视科班出身,他画画,最早在战友文工团担任美术工作,专业还不错,“木工油画,多次参展获奖,并受馆藏之荣”(参见冯小刚工作室资料)。但他最大爱好是好热闹,隔壁团里的张述(后成为冯小刚助理)至今还记得和冯小刚认识的情形:“那时我们宿舍里几个哥们正在聊天打闹,冯小刚推门进来了,说你们这儿真热闹,我刚来谁都不认识,能加入你们么?”

  转业后,冯小刚遇到第一个“贵人”、时任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创作主任的郑晓龙,在后者安排下发挥特长,一口气为《大林莽》、《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等上世纪80年代著名的电视剧担任美术设计。郑晓龙最大的帮助是引见冯小刚和王朔认识,那个被刘震云(blog)誉为“上帝握着他的手写作”的王朔,给同时代打上深深烙印的时候,也以风卷残云的态势“洗脑”了冯小刚:不仅在《编辑部的故事》里惟妙惟肖地模仿王朔的语言风格,而且电影处女作《永失我爱》也是在改编王朔小说的基础上实现的,冯小刚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里干脆称王朔是“北斗星”,很多年后他还重申:“我一直强调不要走在别人的影子里,其实,我至今一直在王朔的影子里”。

  郑晓龙称:“一个人不断模仿,慢慢就成为了自己的。”王朔对冯小刚的影响不仅是教科书式的,也是冯小刚以门外汉姿态进入影视圈后自我方向的一种探试,这个探试无疑很成功。在王朔推荐下,冯小刚参与编剧的《编辑部的故事》、担任导演的《北京人在纽约》都成为当时热门连续剧,他执导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更赢得“新现实主义”的评价。刘震云记忆里,那时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冯小刚“有些像现在的80后,裤子上拉了很多口袋,大夏天还戴一顶有五角星的帽子”,青春一片盎然。

  “好梦泡汤”,一夜回到解放前

  1994年,王朔、冯小刚等成立“好梦公司”,投资十万,主营影视策划制作,王朔的笔+冯小刚的摄影机,几个人摩拳擦掌睥睨群雄,甚至一部作品都没拍时,王朔已算计着卖股份收钱了。那时中国电视正蒸蒸日上,同时中国电影却每况愈下:1993年国产影片生产下降50%,观众人数下降60%,票房总收入下降35%,发行收入下降40%,电影观众人次以每年10亿次的速度锐减,1995年对中国电影改革要求越来越多,不少电影导演转行开始拍电视,而在这个时候冯小刚呼喊着“拍电影、拍浪漫煽情的电影、拍王朔小说改编的电影”进入了电影圈。

  1996年4月1日,西方的愚人节,冯小刚一直记着这一天,那天他和王朔被韩三平召唤。当时在拍摄了处女作《永失我爱》后,冯小刚正准备第二部电影、根据王朔小说改编的《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剧组刚刚开拍十天。北影一个电话把他们叫了过去,韩三平传达了电影局紧急叫停的通知:“剧本对于挑逗、追逐、强奸女性津津乐道,反复咀嚼玩味男女之间的性欲及不正当的情感。剧本描写的三人关系是婚外恋、第三者插足、通奸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一向为社会所不齿,若非大加挞伐,剧本将难以成立。”毙了?冯小刚与王朔面面相觑,同时“好梦公司”的《爸爸》也被叫停,加上年底被毙的电视剧《月亮背面》,几百万的投资打了水漂。

  “一夜回到解放前”,冯小刚被盛传成为打入黑名单的人,也是投资商绕着走的人,他被业内人称呼为“习惯性流产”、“失足青少年”,可失足青少年也要人挽救啊?有一天,王朔对他说:“咱们分开吧,他们是冲着我来的。你有机会活,不要一起死。”于是王朔远赴美国韬光养晦,冯小刚独自站在北京通县的家里,遥望京城,身心苍凉,“那一阵我的心理是,什么阴暗我想拍什么。”他还不知道,再过几个月,他揣在兜里的大手就即将被各地兴奋热情的影迷握到发疼……

  关键词

  【京味儿】

  带着京味儿文艺作品不是冯小刚发明的,但却是在他早期参与的电视剧中表现得最让大家接受。当然,这功劳也有他早期亲密合作伙伴京爷王朔的一份儿。在《编辑部的故事》等影视剧中,冯小刚也开始将带着京味儿的冷幽默运用在后来成为他御用演员的葛优身上,正是从葛优嘴里出来的这种不紧不慢的“京味儿”,成为了后来被模仿最广泛的方言。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

  经典台词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这句篡改后来被用得滥俗的狄更斯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年很是流行,好像大家聊天一碰到什么悖论的地方就得引用一下。“地狱天堂皆在人间”,窦唯(听歌)不也这么唱嘛。 编辑/许伟淳 美编/郑佩芬

  相关:徐帆向徐克夫人学习 不给老公添乱是最大的帮忙

         冯小刚曾因样片问题哭鼻子 过于情绪化是不足

         王中军自称和冯小刚都很简单 两人会互相影响

         张黎曝王朔和冯小刚外表相似内心世界相反(图)

         葛优:《手机》以后都不是贺岁片 能理解冯小刚

         南都周刊:众人乱谈冯小刚 细数冯导性格优缺点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