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解读《投名状》:遵循商业法则 最像大片的大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5日02:54 南方都市报
1、港版中,在三弟姜午阳提议三人“纳投名状、结兄弟义”后,三人各执一吧尖刀,走向一个山洞。洞中关有几个无意路过他们地盘的陌生人,三人各找一人,杀之以明志。其中,姜午阳手法最狠,赵二虎用力最大,庞青云举重若轻,可看出三人性格特点。内地版中,进入山洞后的所有镜头都没有。 2、港版中,在第一场舒城之战的战前动员大会上,姜午阳、赵二虎领头高喊“抢钱!抢粮!抢娘们儿!”内地版中,改为“抢钱!抢粮!抢地盘!” 3、港版中,姜午阳舒城大战取人头,拎着人头对众人大喊的镜头后,有对死人头的特写,灰色脸,乱发,双目紧闭。内地版中,无这个特写镜头。 “投名状”啥意思 旧时上山当土匪,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和不背叛,就先随便杀个人,将人头献上,表示自己也有人命在身,不会背叛。相当于大家都有案在身就不会向官府告密,而那个人头就叫投名状。 《水浒传》第十一回写王伦要求林冲拿一个人头来当见面礼。“王伦道:既然如此,你若真心入伙,把一个‘投名状’来。林冲便道:”小人颇识几字,乞纸笔来便写‘。朱贵笑道:“教头你错了。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是教你下山去杀得一个人,将头献纳,他便无疑心,这个便谓之投名状。’” 《投名状》与“刺马” “刺马”是指清朝同光年间的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死在任上,凶手张汶祥。关于张汶祥为何要刺杀马新贻,有多种猜测,历史上比较认可的是清廷借刀杀人。但民间流传较广的却是:张汶祥与马新贻、黄纵结拜为三兄弟,但大哥与二嫂有了奸情,被三弟张汶祥察觉。出于种种考虑,马决定做掉黄,于是给黄找了个行军的差事,在路上派亲信将其砍死。张汶祥为履行三人结拜时的誓言,刺杀马新贻。 这段故事曾在上世纪70年代被香港名导张彻拍成《刺马》,陈可辛翻拍该片之初,也名为《刺马》,后改名《投名状》。 怎样的电影才算得上是华语影坛的商业大片?―――视听震撼、场面浩大?情真意切、主旨宏大?明星云集、地毯宣传?技术创新、特技支持?颠覆传统、耳目一新?……也许每个观众的答案都未尽相同,但大片应该不只是投资超过某个以亿为单位的数字而已。诚然,国产商业大片已不算新鲜,从《英雄》开始,到之后的《无极》(blog)、《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均成为当年国庆或者贺岁档票房的重磅炸弹。但这些片子实际上都离真正的商业大片有一定距离,而《投名状》在某种意义上,最有资格被称为“标准”的国产大片。 全方位遵循商业大片的生产法则 说《投名状》是国产商业大片的成品模具,并非指它在叙事和影像层面完美无缺,模具之“标准”并非等价于质量“优秀”,而是说《投名状》比较严格地遵循了大投资商业影片基本的创作惯例和制作规范,能较好地满足观众对一部商业大片的期待,影片也因此较易完成不错的商业成绩。 商业大片大多头顶“类型”框架,是为某一类具有相似欣赏口味的观众制作的影像消费品。类型电影的创作从一开始就紧紧围绕这些预设的观众以及他们的口味而展开,而观众也乐于一次次地走进影院消费相似的剧情,获取类似的情感认同和宣泄。也正因如此,好莱坞商业片往往被人诟病为“缺乏新意、陈词滥调”,但也无法否认,“按需生产”正是好莱坞商业电影不断取得商业成功的一大原因。 《投名状》的“标准性”体现在影片的叙事全方位遵循了商业大片的生产法则。《投名状》这一片名来自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其实影片的故事主线和主题也和《水浒传》有着千丝万缕的近亲关系。三兄弟落草为寇,为生存并肩作战,同甘共苦;而后,三人归顺朝廷,成为镇压农民起义的杀人机器。在这一过程中,三人嫌隙渐生,有人秉持原先的义气和纯粹,有人却更在意功名利禄;最后,兄弟三人一一成为政治斗争的祭品。 主题、叙事、人物、场面各有各精彩 “投名状”在片中是一个“信义”的载体,意味着歃血为盟后兄弟同进共退;最后,影片以黑色结局揭示了对权势的无尽追逐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以及对兄弟情谊的分化和破坏。同时,影片以极具现实质感、异常残酷的战争戏表达了反对战争和暴力的主旨。相比较《英雄》中的“拥护王权”,《夜宴》中的“欲望至上”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父权牢固”,本片的主题无疑最“正确”也最“主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影片因为主题受大众质疑甚至诟病而带来的不利票房影响。 叙事方面,影片结构的安排将影响其观赏性。虽然片中时时出现的三弟姜午阳的内心旁白具有倒叙的色彩,但就故事本身来说,依然严格遵循着顺时的线性叙事。这种处理一方面增添了叙事的主观性,利于传递影片情绪,但又不打乱主体故事的正常时序,也不会增加观众厘清线索的难度。 在人物建构方面,本片也遵循了商业片的一般处理方式:主要人物基本上性格扁平,指认方便,能让观众轻易地进行认同。相比而言,大哥庞青云是性格最为复杂的一个角色,其性格有明显的前后转变过程,其内心挣扎也最为激烈。但对最具性格诠释空间的庞青云,影片也并未花费过多精力去展示他的心路历程,甚至以姜午阳的旁白来诠释他眼中大哥的转变。你可以说这个人物的塑造偏于生硬,但是从商业大片的角度来说,这种内心戏的外化处理也是一种可以接受而且比较有效的手段。 不过,虽然庞青云这个角色处理得较为表面化,虽然大哥、二哥与同一个女人莲生之间的三角恋关系铺陈得不够合理,但从另一角度去看,这些处理依然是遵循票房价值最大化的一种选择―――或是为了视觉效果的高度满足,或是为了加入女性角色和爱情成分,进一步拓宽受众覆盖面。 至于最为此类影片目标观众期待的大场面,《投名状》中的第一场大战可谓有勇有谋,比之近年古装大片中的同类场面增加了不少技术含量,可以增加观众的欣赏乐趣。后面的数场战争不知是否限于影片成本,并没有做到一仗比一仗精彩,而是依靠快速剪辑和平行蒙太奇等影像手段来营造气氛,虽然没有交足功课,但也不会令观众太过失望。 向陈可辛学习,先把大片拍合格 此外,商业大片经常采取“大处走老路,小处搞新意”的策略,陈可辛便深谙此道,基于商业利益,使用那些大牌明星势不可免,但是他让三位男星来个小小的颠覆:能武的李连杰(blog)这次不太打,摆酷的刘德华(听歌)胡子很邋遢,俊秀的金城武(听歌)下手真算狠。而对打斗的残酷化表达和对外形的粗陋化处理也一反张艺谋大片中的“暴力美化”和“丰乳肥臀”,这对已经腻烦后者的观众来说,都是一次对审美疲劳的“反动”。 导演陈可辛此前主要以拍爱情文艺片见长,这次执导这样一部大制作古装战争片,他对自己以往风格的隐藏之彻底令人惊讶。这已经不是一部“陈可辛作品”,它就是一部从大片生产线上走下来的合格产品。这一方面可以看出资本和市场对电影制作者的约束力,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在港片商业传统氛围熏陶下的陈可辛对商业片规则的熟稔。 张艺谋、陈凯歌等以拍艺术片成名的导演,在转拍商业片后,依然醉心于提供带有鲜明个人色彩的商业大片,既要求影片不乏商业价值,又抱着“不俗”的思想不放。因此,这种“两面出击”的商业大片,从创作伊始就不可避免地陷入矛盾,并在最后的成片中呈现出一种“分裂”状态。虽然,商业和艺术价值兼具的商业片是许多导演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在现时内地的客观条件下,恐怕像陈可辛这样先把大片拍合格了才是首要之事。(叶航)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法律顾问:梁香禄、肖曼丽、罗志明侵权举报电话:020-87385923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