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冯小刚贺岁片十年 英雄主义“集结”领跑(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3日22:56  东方早报
冯小刚贺岁片十年英雄主义“集结”领跑(图)

《集结号》在拍摄过程中。 CFP 刘英 图

  通过几年的市场论证,投资人开始相信中国内地市场有能力容纳投资几个亿的华语电影。华语区明星的号召力,中国观众看电影的习惯,还有接轨国际,国内电影市场档期的逐渐完善,都让华语大片寻找到了蓬勃发展的契机。

  早报记者 刘嘉琦

  昨天,冯小刚《集结号》正式在全国公映。一如过去的冯氏电影,南北票房还是有差距。在北京,《集结号》已经有打平甚至超越《投名状》(blog)的趋势。而在上海,《集结号》还是如华谊兄弟首席运营官王中磊预计的那样,“一开始并不是太火,要靠长线,靠口碑慢慢拉起来。可能第二周的票房比第一周更好。”

  但对影院而言,《集结号》的上映,不是分流《投名状》的票房,而是带动整个贺岁片市场更好。以上海永华电影城为例,上周单独放映《投名状》时,全天票房不过10万人民币,但昨天加上《集结号》,票房逼近15万元人民币。永华电影院的李小姐在接受采访时,不无兴奋地说:“这对电影院而言,绝对是好事!”

  今年贺岁片

  突围喜剧类型

  贺岁片的概念最早不是冯小刚,而是成龙(听歌,blog)带给内地观众的。1995年元月,唐季礼执导,成龙主演的《红番区》在内地公映,一举拿下35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在今天而言,这个数字也许算不得什么。但在当年,《红番区》的票房是首部内地引进大片《亡命天涯》的三倍。

  之后,成龙连续三年,不间断地向内地观众输入贺岁喜剧的概念。直到1997年,导演冯小刚在北京紫禁城电影公司老总张和平、新影联的王珠和高军(blog)的敦促下,炮制了第一部本土贺岁片《甲方乙方》

  《甲方乙方》的成功不仅让冯小刚从此走进了贺岁大门,也让贺岁档实实在在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严格意义上,内地的贺岁片早期都在学香港的喜剧贺岁。希望在逢年过节之际,让举家老小进电影院的观众乐和一下,过个喜悦的年。直到2004年,冯小刚的《天下无贼》周星驰《功夫》在贺岁档对垒,也是两部喜剧片在较劲。

  但今年的贺岁档,着实有些让人不习惯。从《投名状》到《集结号》,非但不喜剧,还都有战争场面。当这两部电影确定贺岁档期时,外界的声音都是有担心和质疑的。然而,市场的反应证明了冯小刚说的那句话:“我们要把贺岁的视野放宽来看,除了有欢乐,也应该有感动。”

  《投名状》上映四天半票房就过了亿,接踵而来的《集结号》在北京首映式上赢得了观众15次掌声,明天即将上映的《蓝莓之夜》,昨晚上海首映也博得了情侣们的共鸣。观众用实际的支持表明,计算这个档期适合何种类型的电影,不如专心拍摄一些能为观众喜爱的优质影片,如此更有利于促进中国电影市场的进步。

  大众价值观的逆向思维

  如果说《投名状》只是打破了古装大片在贺岁档赚票房却讨骂的旧况,那《集结号》则是彻底颠覆了市场习惯的“大明星加绚丽的大场面”才是贺岁的旧理。

  因为《英雄》在2002年赚取了2.5亿人民币的票房,占当年中国内地总票房的一半。这几年,古装大片的投资越来越高,虽说票房回报也越来越高,但年底贺岁片片种单一的局面一直存在。更值得市场担忧的是,观众对大片已经有不信任感,认为高投资堆砌的华丽背后,必然有个令人发笑的故事。

  所以今年《投名状》的第一批评价中,“观众没有笑场”成为媒体的共识。按照《投名状》的导演陈可辛分析,如果观众会发笑,证明他根本没有被这个故事吸引,没有融入那个氛围。以这个标准评判,《投名状》和《集结号》都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看《投名状》时,有女生为战争场面惊吓地蒙面,而在看《集结号》时,连张杨(《爱情麻辣烫》、《落叶归根》的导演)都忘记了从导演的视角去分析影片的镜头画面,只是专注于谷子地的命运。其实,张杨的这份心声也是很多观众看完《集结号》的感受。“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这句话单纯被印制在《集结号》的宣传海报上时,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突兀,与当下不能接轨。但是,当真正看过《集结号》这部电影后,相信大部分人都能体会到海报上这句话的寓意。冯小刚说,他是被真实发生的这段故事而感动,当他把这份感动诚意地传递给观众时,相信所有人都能感受到。

  可能,第一波买票入影院的观众,是冲着《投名状》的明星阵容和《集结号》的导演是冯小刚。但推动电影走向更高更远的还是观众对电影的口碑。王宝强(blog)敢在《集结号》的首映礼上呼喊“谁看谁光荣”,因为他有底气。他相信在《士兵突击》(blog)这样一部全军事题材,也无甚大明星加盟的电视剧都能火爆荧屏的今天,全体观众的观看口味已经有所改变。在几年的选秀带给荧屏许多花样偶像后,观众们开始有了一种寻找真性情的冲动。

  大片蓬勃发展的2007年

  《投名状》是目前上映的华语电影中最贵的一部,《集结号》则是商业行为的战争电影中最贵的。两部题材并不讨好的影片,能够得到众多投资人的信任,从中可以窥见的是中国电影大片市场的逐渐形成。

  在《英雄》、《无极》(blog)《满城尽带黄金甲(blog)》砸出“高票房,差口碑”的同时,影院经理们都发出了同一个声音,中国的电影市场需要多一些这样的电影,让观众重新走入影院。

  华谊兄弟首席运营官王中磊在谈到不能让冯小刚休息的话题时,感慨地说:“中国能砸出票房的导演不多。”因此,当这样的导演有欲望炮制大片时,似乎四面八方的手都会聚拢来。通过几年的市场论证,投资人开始相信中国内地市场有能力容纳投资几个亿的华语电影。华语区明星的号召力,中国观众看电影的习惯,还有接轨国际,国内电影市场“档期”的逐渐完善,都让华语大片寻找到了蓬勃发展的契机。

  回头来看,一直为中国观众推崇的好莱坞大片,都是在足够的资金保证下完成的作品。所以,近年来,电影上的水乳交融越发频繁。一部《投名状》,投资方近10家。平时独立门户的内地电影公司,都愿意为这部最终能够在市场留名的电影共同承担风险。而冯小刚说他的《集结号》,虽然不能在片中植入广告,但支持的品牌广告商是历年之最,排在前面都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品牌银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