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追忆良师益友孙道临:我心中的涧秋去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9日14:57  新闻午报

  孙道临(孙道临吧)将一生都献给了电影事业,他为人热情、正直也使他结交了不少挚友,他去世的消息引起了影坛巨大震动,不少和他合作过的电影表演艺术家都表达了对孙道临的缅怀之情。

  “他是舒伯特和林黛玉合写的一首诗。”

  【黄宗江】他对我喊出个“黄”字

  著名导演黄宗江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回忆起自己和孙道临相处的岁月,感慨万千:“我们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都是同学和好朋友。”黄宗江透露,前不久他来上海时还特别去医院看望了老朋友孙道临。“那天是11月9日,他已经不大能说话,记性也很差,但看见我时,还是冲我喊了个‘黄’字。”让黄宗江遗憾的是,出于身体的原因,在北京居住的他可能没有办法来上海送老友最后一程。

  谈起与孙道临一起合作演话剧的经历,黄宗江回忆道:“他原来是学哲学的,但长得很帅,是我硬拽着他去演话剧。他很有天分,第一次演话剧就是自编自导的。”

  谈起孙道临的第一次表演,黄宗江却并不满意,原来孙道临是个很内向的人,所以起初黄宗江觉得他并不适合演戏,“但他是个非常认真的人,他的成才完全是靠后天的努力,难能可贵。那时我就说,世间从此少了一个哲学家,多了一个好演员。”

  最后黄宗江用自己给孙道临一本书写的序作为评价:“他是舒伯特和林黛玉合写的一首诗,他是个很有诗意的人。”

  【黄宗英】演“觉新”时,他曾躲起来哭

  曾与孙道临在《家》和《乌鸦与麻雀》等影视作品中都有过合作的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宗英也深有体会。正在华东医院疗养的她回忆起了两人在合作电影《家》时的故事:“扮演觉新的他其实很内向,不太会表达自己,在表现内心最痛苦的高潮戏前,我们突然都找不到他了,最后才发现,他在没人的角落偷偷地哭。”

  说起孙道临的内向,曾和哥哥黄宗江一起为孙道临和王文娟做媒的黄宗英也感慨道:“当时孙道临已经三十好几了,属于大龄青年,我们很为他着急,把王文娟介绍给他后,我们还和他讨论,学哲学的他能否和越剧演员很好地相处,但他一句话也没说。”

  黄宗英前一阵也经常去看望孙道临,当听到哥哥说孙道临曾对着哥哥喊出个“黄”字后,她非常感慨:“我开始去看他的时候,他还能说话,很清楚地和我说‘我想黄宗江’,但后来我再去看他的时候,他已经不认识我了。现在他走了,这对他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我失去了一个好老师、好朋友。”

  【张瑞芳】没想到他一语成谶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与孙道临在电影《家》中饰演夫妇,对他的去世,张瑞芳非常悲伤:“他虽然住院住了很久,但是我总觉得他身体并没有那么糟,怎么走得这么急。”

  张瑞芳两周前还曾与孙道临见面,“那时我身体不舒服,也住在华东医院,孙道临和他妻子来看我。当时他还和我开玩笑,说咱们这些老人到医院聚会来了,那时候我问过他什么时候出院,他开玩笑说出不去了,没想到是真的……”

  【秦怡】只要有他在,我们就不担心了

  1983年,秦怡在由孙道临导演的《雷雨》中扮演鲁妈,她昨天回忆道:“孙道临是个很认真的人,一点点小事也要较真,非得研究出一个结论来不可。以前不管拍戏也好,还是参加活动也好,只要有他在我们就不担心了,他太认真了,无论做什么,都会事无巨细地打听好、准备好,而且他为人也十分耿直,只要是不符合他做人标准的事情,他就一定插手管。”秦怡说孙道临去世是电影界的损失,“我失去了一个好老师、好朋友。”

  【谢芳】要为挚友撰文抒情

  在电影《早春二月》(早春二月吧)中,谢芳与孙道临的合作堪称经典,昨天,谢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写一篇短文悼念孙道临。“我已经把题目都想好了,开头第一句话就是:我心中的‘涧秋’去了,我想把自己的感觉写出来。”

  谢芳表示,孙道临早期的确性格有些内向,不太适合演电影,但是后来他在电影中的表演越来越好,“他给《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吧)的配音不是就非常好非常有激情吗?”谢芳还回忆起孙道临曾为她写过两句英文歌词,她至今还保存着,至于歌词的内容和由来,谢芳表示要留给自己:“我要写在我的短文里。”

  “他和蔼可亲,气质儒雅,意识前卫。”

  【王志萍】他给年轻人很多指导和建议

  作为孙道临的爱妻王文娟的两大弟子之一,著名越剧演员王志萍听到孙老去世的消息时十分震惊,她悲伤地告诉记者:“拍电影《红楼梦》(红楼梦吧)前,我还特地去老师家请教过,当时孙老师刚刚手术成功从医院出来,听到我要拍《红楼梦》的电影很高兴,可惜当时他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所以没能给我一些指导。”

  回忆起孙道临,王志萍说虽然他平时不苟言笑,其实待人很亲切,“孙老师话不多,但其实很能聊,和我们这些晚辈聊起来也没有隔阂,特别投机。”相比王文娟在艺术上的严格要求,王志萍坦言孙道临反而更随和:“记得我的《蝴蝶梦》刚刚排出来时,他就来捧场,还建议我将它搬上银幕,给我艺术上很大的启发,拓宽了我的视野。”

  孙道临在生活中也很艺术,王志萍说几乎每次去老师家,他不是在听音乐就是在看书或者弹琴,“他喜欢吃新鲜的东西,尤其是海鲜,可惜最近几年身体不好,也吃不了海鲜了。“

  气质儒雅的孙道临,在意识上却很超前,丝毫不亚于年轻人。王志萍说:“那时孙老师帮我和郑国凤拍《蝴蝶梦》的MV,当时郑国凤因为着凉嗓子有些哑,孙老师就很认真地跟我们说,在国外很多歌剧演员都给嗓子买保险,所以他也建议郑国凤去为她的嗓子投保。我们当时只当老师在说笑话,现在回想起来他说得句句在理。”□本报记者|吴轶凡朱渊|特约记者|钟正|文

  【记者手记】

  有一种形象总能刻进你心里

  □王晨

  《渡江侦察记》中的李连长、《早春二月》中的萧涧秋、《家》中的高觉新、《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中的况易山……虽然孙道临先生去世了,但他在其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所塑造的经典形象始终在观众心中青春鲜活地生长着。

  其实,艺术家的银幕形象与生活状态是难以剥离的,除了舞台上的艺术魅力,银幕外的人格魅力也是老艺术家珍视的基本修养———是要影迷的喝彩还是粉丝的尖叫?他们只可能选择前者。孙先生平生唯一的“绯闻”,就是与“林妹妹”王文娟才子佳人般的爱情故事。2001年,80岁的孙先生执导的电影《詹天佑》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华表奖吧)最佳故事片”奖,他在首映式上享受到的“掌声与喝彩”要比那些明星热烈得多;2005年,在纪念中国电影诞生百年大会上,孙先生被授予了“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

  再看如今的演艺界,很多年轻演员尽管在舞台上保持着温婉谦和的面孔,但在生活里让人看到的却是些颐指气使的大腕或是锱铢必较的大牌。与他们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关键词,往往是“涉毒”、“逃税”、“劈腿”、“黑脸”和“潜规则”,抛开这些火爆的词汇,还能剩下多少难以替代的艺术形象?在充斥着炒作风的娱乐圈里,用垃圾培育的鲜花终究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不可能永远盛开在艺术之路上。

  艺术家与明星,不是完全不相干的两类人。对于艺术工作者而言,炒作不是学问、大牌不是姿态,涵养才是一门终身的必修课。

  再过一甲子,如今的这个星那个腕中,还有谁的名字仍刻在观众心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