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王小帅解读三次柏林之行 好档期被临阵抢走(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6日11:52 青年周末
王小帅 王小帅说,他对柏林的感情似乎更特殊一些:1994年他的第一部电影《冬春的日子》就是在那里亮相的。在这之前,他无法想象自己会跟这样大的国际电影节结缘。今年,他的新片《左右》(blog)在柏林又擒“银熊”。 之后,他与国际电影节的缘分不断:分别三次亮相柏林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得到的礼遇也不断升级。 “墙外开花”的王小帅电影,却是“墙内难香”。原定3月7日公映的新片《左右》突遇“推迟上映”的消息,具体原因他不愿多谈。 第一次去柏林输给乞丐 对柏林感情最特殊 青年周末:今年《左右》参加柏林电影节,擒金熊的呼声很高。结果只拿到银熊,您失望吗? 王小帅:说实话,金熊谁都想得了。但中国人不是常说“风水轮流转”吗?我们都觉得时机不太好,《图雅的婚事()》去年刚得了金熊,今年又给中国影片概率太低。 青年周末:从1994年到今天,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国际电影节您都去过了,对哪一个感情最深刻? 王小帅:对威尼斯电影节,我没什么特殊的感受,因为只是作为一个观光客去过。戛纳和柏林我都去过三次,戛纳是两次在“一种注目”单元亮相,一次参加“竞赛”单元;柏林是两次“竞赛”,一次“青年论坛”。 对柏林的感觉更特殊些吧,因为1994年,我的第一部电影《冬春的日子》参加了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单元。在这之前,我根本没想到这辈子跟这些国际电影节会有渊源。柏林帮我打开了这扇大门。 柏林从鹿特丹“挖”到我 青年周末:怎么跟柏林结缘的? 王小帅:中间很多周折。当年有一个比较关注中国电影的人叫托尼雷恩,他来我们电影学院教课。我能说点英文,跟他关系不错。1993年,托尼雷恩把我的影片《冬春的日子》推荐给温哥华电影节,但当时护照没办下来,没去成。他还把我这部片子介绍给了香港著名影评人苏其,苏其看了觉得不错,有新的感觉,很现实,很个人化。10月份,苏其就把这部片子推荐给了鹿特丹电影节。于是1994年初,我去了鹿特丹。 这是一个独立电影节,好多影片都是通过这里走出去的。在鹿特丹,我的片子被柏林电影节的选片人看重。本来柏林电影节一般都要求影片必须在它那里首映,但因为鹿特丹电影节1月底2月初举行,柏林电影节紧随其后,相隔没几天,所以柏林就破例让《冬春的日子》去参加它的“青年论坛”。 青年周末:谁告诉您这个消息的? 王小帅:鹿特丹电影节快结束的时候,我和做片子发行的朋友在一起吃晚饭。有个人说:好消息,两个特别好的消息,第一个是《冬春的日子》直接入围柏林电影节的青年论坛了;第二个是这部片子同时被纽约新导演电影节看重。我听了特别地兴奋。当时我还是个26岁的小伙子,觉得一下子有出路了,原来还担心鹿特丹之后怎么办呢。
【王小帅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