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纪录片《张纯如》在南京首映 视角新颖不怕重复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0日13:22 上海青年报
几部南京题材的电影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在今年“火并”,《南京!南京!》、《约翰拉贝》、《拉贝日记》,包括即将公映的《黄石的孩子》在剧情或是阵容上各有所长。昨天,以华裔美国女作家张纯如为纪录原型的纪实剧情片《张纯如》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举行首映,正式拉开今年“南京纪念系列”的序幕。 视角新颖不怕重复 近年影坛大打南京牌,掐指数来竟有几十部电影涉及南京大屠杀。比如去年纯纪录片《南京》、以历史为背景重新艺术加工的故事片《南京!南京!》。《张纯如》正是介于二者之间,既不会像同类纪录片那样充满残酷血腥的镜头,也没有夸大加工的失真成分。剧情纪录片的概念新颖独特,国家与个人的悲壮命运达到了统一,许多观众在影片结束时情不自禁地拭泪鼓掌。 “我们是借张纯如的眼睛来表现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真相。”监制之一岑建勋称剧情纪录片在西方相当流行普遍,摄制组为了还原真正的张纯如,特地花费半年时间搜集翻阅全美各家媒体采访张纯如的资料和视频,“片子是根据真人真事制作的,但张纯如已经去世了,所以她的表演部分是根据她父母、丈夫等的回忆描述而想象,力求接近真实。” 正是本着严肃的写实态度,此次《张纯如》一刀未剪通过广电总局的片审,这在引进制作中尚属少数。然而作为一部纪录片,它依然有不可回避的票房问题,制片方希望它能像《南京》一样即可,“这毕竟不是娱乐片,我们只是觉得下一代应该记住70年前发生的事。票房问题从来不在我们考虑范围之内,如果能像《南京》那样就不错了。所有票房都会捐助加拿大多伦多史维会。” 日本放映依旧困难 剧组辗转北美、加拿大、南京和日本取景拍摄,耗资130万美元,在纪录片中属于大手笔,这笔资金中的大部分是由海外华侨募捐而来。在摄制组眼中,在加拿大的拍摄最为轻松,在南京的拍摄极具震撼力,而在日本境内的拍摄却是剧组最大的收获。在日本靖国神社拍摄当天,摄制组化装成游客,利用暗访性质完成了影片中的段落。 “在日本,有的右翼政客明知我们会把他的对话摄入电影,故意作出很极端的反应。但令我们感动的是,有更多的日本退伍老兵、普通民众、研究学者表现出了对70年前日军侵华暴行的反思。”去年的《南京》尽管在世界各地好评如潮,但在日本境内并没有上映,此次的《张纯如》摄制组更加坚定要争取能在日本上映,据悉已有两家日本相关公司正在与投资方洽谈引进业务。 “如果说没有右翼的压力,那是假的。”该片导演安妮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起剧组接到过日本右翼分子的电话,“但我们都希望这部影片能最终在日本上映,以此提醒日本的年轻人,什么才是真正的历史。” 【链接】 张纯如“拯救”《拉贝日记》 去年一部德美合作的纪录片《南京》以其客观真实的镜头语言再现了1937年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该片在世界各国放映时都引起了巨大反响,获得了包括奥斯卡在内的多项纪录片奖提名。这部《南京》正是根据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纪实原著《南京大屠杀》改编。两位导演都表示自己是在阅读了张纯如的作品后才了解到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我们当时惊呆了!” 出生在美国的张纯如从小接受西方教育,但在她27岁那年第一次接触到南京大屠杀的史料时,她被祖国70年前所受的凌辱震惊了,更令她震惊的是,大屠杀的真相从未在西方世界被提及,也没有一本英文书籍描写这一事件。张纯如决定站出来用她的笔杆作为武器,为自己的祖国讨一个公道。 1995年,张纯如回到南京,实地采访了80多位大屠杀的幸存者,并且发现了几位在南京建立安全区的外国人的珍贵资料,包括后来被世人认为是客观记录日军暴行的最有力证据——《拉贝日记》。当时,张纯如专程赴德采访拉贝的外孙女,无意中得到了这本差点被拉贝家人丢掉的手记。本报南京电 徐佳 实习生 孙碧漪
【张纯如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