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柏生追忆香港金像奖往事:金像银影香江梦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18:30 新浪娱乐
香港电影金像奖奖杯 陈柏生/文 阿木/整理 (陈柏生:前香港《电影双周刊》总编,香港电影金像奖创始人之一,现任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董事。) 当年“我们可不可以搞大它”一句戏言,催生了今日星光熠熠的香港影坛盛事。记得当时《电影双周刊》于1979年1月创刊,每年年初都邀请影评人评选过去一年的十大华语片与十大外语片。而在1982年初,编辑部正在讨论“十大”评选时,我忽然爆出一句“我们可不可以搞大它”。虽然当时编辑部意见分歧,但结论是“不妨一试”。 以当年《电影双周刊》的人力财力,要办一个颁奖仪式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只能找帮手,终于邀得香港电台合办。但与香港电台的合作并不愉快,那时我们很抗拒政府官员作颁奖嘉宾,也不满意港台一些作风,第二年我们又要另找拍档,在林旭华的介绍下,找到了星岛报业。当年是星岛六十周年纪念,想搞一台show作纪念活动。但当时想搞大show又不想假手于人,自然搅不出好东西,因而错漏百出,而备受批评。 也许是因为这些劣评,星岛报业在合办了第三届后便退出,我们又要再寻找合作伙伴。在以为绝望之时,出现了救星俞琤。她找赞助、找嘉宾、找场地、做司仪等,靠她支撑了两年。到第六届俞琤进入商台工作,无暇兼顾,我们只好找无线电视。无线电视以一元象征式买下版权,但我们还要找柯达菲林赞助评选过程及制作奖座的费用。 1989年,香港影业协会与香港电影导演会相继成立,我们接触这两个组织,愿意将主办权交还电影界。第九届与影协合办,导演会协办,第十届由三个组织合办,另有戏院商会、摄影师学会等协办。1990年奖座换成了女神像。1993年组成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以后再有其他电影团体成立,陆续也加入成为金像奖协会成员。而由第十三届开始颁奖礼制作也改由金像奖协会负责。 由第二届开始评选都用影评人第一轮投票,选出提名名单后再由评选团作第二轮评选的方式。评选团由电影从业员及影评人组成,人数由十五至二十人不等;第七届起加入一个台湾来的评审,原来构想是内地及台湾各一人,但那时内地导演申请来香港不容易,因此只能请台湾评审。到金像奖协会成立后,倾向于走奥斯卡的全民投票模式,但又担心电影从业员投票不踊跃,便设立了选民与一百人组成的第一轮评审团,与属会会员与五十人组成的第二轮评审团作两轮评选。随着奖项的增加,取消了十大华语片与十大外语片的评选,第廿一届起增加了新晋导演奖与最佳亚洲电影奖。 从奖项的增减,评审制度的改量,颁奖礼的规模,香港电影金像奖都在稳步成长,成为一个被大多数电影从业员与广大市民认同的奖项。2003年星光大道建成,女神像屹立在尖沙咀海旁,成为香港地标及旅游景点之一,香港电影金像奖被认为是在华人地区最公开公正的电影评选,亦是最被推崇的影坛盛事。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香港金像奖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