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中军:四年六部电影向哥伦比亚学得制片经验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4日15:36 新浪娱乐
王中军接受新浪娱乐独家专访 王中军称华谊向哥伦比亚学习 策划:新浪娱乐独家策划组 采写/撰稿:赵静 新浪娱乐讯 华谊自2000年筹拍《大腕》时,就尝试与哥伦比亚合作。在此前的数年,哥伦比亚就已进入中国内地寻找合作方,他们对中国市场具有莫名的好感和期待,但因其与中国合拍的多部电影一一难以实现赢利,其投资热情一再受挫。而彼时的华谊在中国电影民营公司中正如初生牛犊,其冯小刚电影逐渐具有的影响力吸引住了哥伦比亚。“华谊兄弟不具备一个我们同时开这么多戏和同时拿这么多资金来拍戏的条件,所以就引进了这种海外资金”。二者一拍即合,资金上投入上二者各占五五的份额,在演员配置上为双方市场考虑,用到了好莱坞德高望重的唐纳德-萨瑟兰,也用到了具有喜感且受内地老百姓追捧的葛优以及香港老牌美女关之琳(听歌)。而导演则用华谊极力推荐的导演冯小刚。因《大腕》旗开得胜,在内地市场回收3800万票房,使华谊和哥伦比亚维持了四年的合作。二者的合作,投资基本上都各占五五的比例,二者在一轮销售中进行交叉发行。 02年,二者共同投资陆川(blog)处女作《寻枪》,03年,投资何平《天地英雄》和冯小刚《手机》,04年,投资陆川《可可西里》和周星驰()《功夫》。 那个阶段被王中军形容为稀缺资金和经验和阶段,跟哥伦比亚的合作一方面解决了戏的规模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让华谊操办的好几部戏同时运作的问题。这六部中的每部,在当年的大片中投资都占前三甲,收益比投资更胜一筹。至04年底,《功夫》的投资已是六部中最贵的,高达一千多万美金,但收益却翻了十倍全球票房一亿美金出头,投资产出比之高成为业界标杆。 王中军回忆这段历史,相较于收益上的积累促成华谊兄弟的规模扩张而言,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去驾驭一个大制作的戏,以及如何去把它卖掉。如果当时没有与哥伦比亚这样的公司合作,华谊现在都不太会考虑用这样的投资规模和这样的方式去做电影。所以,我们看重的还是整个学习的过程。” 但是这种学习仅限于制作,而电影创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发行,华谊却未得经验上的收获。王中军毫不避讳地说:“由于美国电影制作的庞大和发行团队的庞大,它的成本非常高。”他以参与国际电影节为例,“一个不算太大的影片参加国际电影节竟然可以花费到几十万美金”,高成本的投入,与中国电影的现状以及王中军的理念发生极大分歧,他觉得“华语片还没有承受这种发行消耗的能力,这种钱花出去也赚不回来”。因此,在发行环节如果要学习,只能学习花钱,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但在制片环节,与哥伦比亚的学习,比如对预算的控制、对财务和人员的进出管理都被华谊吸纳成为其制片中的重要环节。王中军提到,让公司相关专人学习电影制片软件的操作。因此,华谊在以后的拍片过程中,对资金到位的情况,资金的使用细节,以及超支都有相应的控制和解决办法,因此清晰且有效地节约了成本。 因双方对资金理念的概念不同,哥伦比亚在海外发行上的大投入,使得海外销售完成之后的利润微薄,直接影响了华谊对影片海外收益的回收,这成为华谊转向与香港电影公司合作的核心原因。 在多轮谈判后,针对六部影片,华谊与哥伦比亚达成了友好协议,王中军称之为“打包”。所谓的打包是指在完成第一轮销售之后,双方再次分割版权。六部电影除《功夫》还是两家共同持有全球版权以外,剩下的五部影片,未来70年内地地区的版权全部都是华谊兄弟持有100%,而在境外的版权全部是哥伦比亚占有100%。在谈判过程中,双方一致认可,如果还是按照交叉发行的旧方式,彼此的财务报表复杂,对成本的不认可,容易使合作良好的双方出现矛盾。因为哥伦比亚在电影的版权上持有的区域多,所以他们就一次性支付给华谊一笔钱。至此,五部电影在国内入主华谊兄弟片库,在海外则入主哥伦比亚。双方对于未来七十年在各地区音像制品、新媒体、电视台的销售不再互相干涉。但《天地英雄》因西影占有10%的投资,在华谊持有该片经营权的基础上,如果该片有收益就要分给西影其中的10%。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