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专访多伦多史实维持会主席王裕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1日17:42  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专访多伦多史实维持会主席王裕佳

张纯如

  如果4年前张纯如没有对自己开那一枪,到2008年的3月28日,她就满40岁了。

  她40岁生日的这一天,以她的人生经历和写作经历为主线来表现南京大屠杀(三联生活周刊专访多伦多史实维持会主席王裕佳)(三联生活周刊专访多伦多史实维持会主席王裕佳)这段历史的纪录片《张纯如》在南京首映。作为一名非虚构类作家,她写过钱学森的生平,写过美国华裔的历史,但她的名字,注定和南京大屠杀这个历史事件缠绕在一起。她生前使用过的电脑、穿过的白T恤和牛仔裤都被送到了南京的大屠杀纪念馆,和那些苦难的面孔共同陈列。

  记者◎马戎戎

  2007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所以对2008年的中国观众来说,这不再是新鲜话题。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现场,美国人的《南京》已经充分地应用了一切能找到的历史影像。《张纯如》能找到的影像资料,并不比《南京》多,击中人的,是张纯如个人的部分。这部纪录片告诉观众,在勇敢形象的背后,一个脆弱的普通女性。纪录片里披露,张纯如幼时就听父母讲述抗日战争的故事,听完后会做噩梦,梦见日本人在追赶她。来到南京,白天采访、做笔录、看图片、听幸存者控诉,夜晚会梦见自己背后是隆隆开来的日军坦克,而自己就身在屠杀现场。她写书时,大把大把地掉头发,接到右翼分子寄来的子弹后,再也不敢告诉别人自己的住址。

  显然,纪录片的主创认为,去菲律宾巴丹半岛的旅行是给她的最后一击:原本是一次放松身心的旅行,却同时去做了“二战”期间被日军拘禁并残忍对待的美军战俘的调查。电影里这样描述她的感受:“或许细节不同,语言不同,但故事是相同的。”

  从菲律宾回来后,张纯如身心崩溃,入院治疗。

  “她看到了过多的人性黑暗面。”张纯如生前的好友、多伦多亚洲“二战”史实维持会主席、加拿大华裔医生王裕佳说。王裕佳是《张纯如》一片的监制,纪录片的拍摄经费是150万加元,这笔经费全部来自王裕佳和“史维会”在加拿大华人社区发起的捐款以及和谐教育基金会的基金。

  提到张纯如,就不能不提到王裕佳。在《南京大屠杀》的推广中,王裕佳起到了重要作用。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一书刚刚面世时,曾在西方主流社会遇冷,是王裕佳代表“史维会”率先买下2000本,并在加拿大帮助张纯如在华人社区内展开盛大宣传。

  而王裕佳本人的经历,也颇具意味。除亚洲以外,加拿大是第一个把日本侵华史写入教科书的西方国家,这个成果,完全是王裕佳和“史维会”奋斗得来的。

  王裕佳1948年出生于香港地区,在加拿大和美国受教育。1977年开始在多伦多开业行医,1979年,他带领加拿大华裔,抗议加拿大电视台(CTV)“校园大贱卖”节目歧视华人,经过6个月对抗,最终取得胜利:加拿大电视台向华人社区正式道歉。

  在6个月的对抗中,王裕佳成立了“平权会”,平权会为加拿大华人最为称道的一项业绩是强烈要求加拿大政府对当年华工的“人头税”问题向华人社区道歉和赔偿。19世纪后期,先后有超过1.5万名华工参与修筑连贯加拿大东西海岸的太平洋铁路,其中4000多人客死异乡,但在1885年铁路竣工后,庆功仪式上却找不到一个华人的身影。不仅如此,加政府还通过《华人入境条例》,从那时起至1923年,华人移民每人入境必须缴纳“人头税”,数目从50加元一直涨到500加元,相当于当时一名华工两年的薪水。在1885至1923年的近40年间,加政府共向8.1万多名中国移民征收了总计2300多万加元的“人头税”。经过“平权会”20余年的努力,2006年,加拿大总理哈珀于6月22日在议会举行“人头税”平反仪式,正式就歧视华人的“人头税”政策向全加华人做出正式道歉,并公布平反方案。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