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静初:我不介意被比较 做演员要准备长跑(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5日07:25 解放日报
她,毕业于中戏导演系,如今却成了国内炙手可热的新生代女演员之一。 她,接连与名导演合作,进军国际影坛,被视作下一个“章子怡”。 她,刚刚在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角逐中失利,但前进的步伐不停歇,中德合拍的《约翰·拉贝》年初杀青,下部新片不日将开机。 名字中的“初”是她自己所加,她说,原来的名字太柔弱,“初”是起点,刚刚好。 和“姐姐”狭路相逢 观众熟悉张静初,是从《孔雀》里的“姐姐”开始。张静初形容,是命运让她和“姐姐”狭路相逢。在此之前,她已在命运的分岔口徘徊多时。 “毫无疑问,《孔雀》是我的起点,改变了我的道路,拍之前我甚至没有决定是否要当一名演员。”张静初说,直到演完《孔雀》,她才觉得找到了表演的感觉,才觉得自己有可能做一个好演员,才去想把表演当做一个事业来做。 不是演员科班出身的张静初,毕业后有半年的时间一直在学英语,准备考研。怀着为自己挣点学费的想法,那之间她还断断续续拍了一些广告,以及赵宝刚的一部电视剧。有意思的是,在赵宝刚几乎拍一部红一部的电视剧里,张静初参演的这部是唯一默默无闻的。那段在新东方上大课学英语的日子,张静初十分怀念。“在几百人的大教室里,你绝对找不到我,那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生活状态。” 当时的张静初完全没有预料过自己将成为一个当红演员的命运。而与《孔雀》的相遇,则多少显示了命运之神瞬间的垂青之意。 拍《孔雀》前,顾长卫心中的“姐姐”是章子怡。但当时章子怡却被“抢”去了《茉莉花开》剧组,排不出档期。于是,大规模的选角再次展开。在上千个演员中一步步经过拍照片、拍DV、试装的过程后,最后圈定试戏的大名单不到十人。大家互相配戏,前后足有两个月的时间,谁也不知道到底谁能留下来。 在顾长卫看来,比起已经成名的大明星,无名演员更容易把观众带回从前的生活中,更容易让观众接受,而不带有明星留给观众的惯性,比如说观众看到章子怡时马上就会想到,她在哪部剧中曾演过杀手。这样就会淡化《孔雀》剧本中试图还原那一段历史的效果,反而会分散观众对影片的全心投入。 就这样,“无名”的张静初进入了《孔雀》剧组。每天7点起床,9点练手风琴,接着学安阳方言,然后练乒乓球,接着再学语言,为贴近角色减肥不能吃东西,晚上还要再加练两小时手风琴,一度把尾椎练伤了…… 最终的成品,大银幕上,张静初背着“姐姐”的降落伞,在这部她的电影处女作中,仿佛飞了起来。这是《孔雀》留给不少观众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而张静初在她此后的演艺之路上也仿佛真的飞了起来。 不介意被比较 《孔雀》公映的2005年,是张静初的丰收之年,接连的力作上映使她成为当年度最闪耀的电影新星。年初,她跟随《孔雀》剧组来到柏林,红毯上的一袭孔雀礼服和《孔雀》拿下的一座银熊奖杯,让西方媒体认识了这个有些神似章子怡的东方新面孔。接着,加盟著名导演徐克的武侠巨作《七剑》又让她来到了水城威尼斯。《七剑》作为当年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吸引了大批媒体关注,张静初则得到了美国新闻杂志《时代周刊》的“亚洲英雄”称号。《时代周刊》以“醒目、热情”形容张静初,并将这位英文流利、面容清丽的中国新演员称为“最完美的外交大使”。此后,这一年张静初主演的另一部新片《花腰新娘》,又先后为她拿下了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和华表奖优秀女演员新人奖的荣誉。 有人说,张静初是“下一个章子怡”的人选。不仅因为长相多少有些相像,出道就频繁亮相国际影展的轨迹也有些相似。而张静初此后的演艺发展似乎印证了这一点。先是以“打星”姿态加盟中国与芬兰合拍片《玉战士》,尔后又一跃进入了好莱坞,与成龙( 听歌 blog)合作的《尖峰时刻3》中,她出演一位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女孩。 对于所谓的“国际化”路线,张静初的想法十分简单。“《尖峰时刻3》里给我设定的角色是个在洛杉矶长大的女孩,所以要求英语说得特别地道。比如成龙在片子里说英语可以有些成龙的味道,观众不介意,但这个角色不行。所以剧组特地为我请了特别专业的英语台词老师。在国内找台词老师多不容易,何况还是英语的,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学习机会。而且我也很好奇,美国片是怎么拍的。就像拍《玉战士》时,我也很好奇欧洲人怎么拍中国功夫。我一直想出国学习,因为工作停不下来没有机会,所以,对我来说,去那里拍片就像是上学,抱着学习的心态,想多见一点,多学一点。” 至于与章子怡的比较,张静初并不介意。“我觉得‘下一个’的说法很正常。我如果做得好的话,可能也会有‘下一个张静初’这样的说法。时间长了,观众自然会发现每个演员的道路是不一样的。现在大家就不会拿章子怡和巩俐比较了,而是说她们的不同。‘下一个’的提法,其实也是对你有所期待。” 要做长跑选手 张静初最近一次的公开亮相是在不久前的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上。凭借《门徒》一片入围最佳女主角的她,最终未能敌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的老“戏骨”斯琴高娃。张静初说,获奖多少需要运气,她不介意失败的次数。而她最近一部银幕作品则是中德合拍、投资达2000万美元的《约翰·拉贝》,预计今年年底将上映。 因为题材牵涉南京大屠杀,底本又是众人熟悉的《拉贝日记》,《约翰·拉贝》自开拍起一直备受关注。张静初在片中扮演一位大学生,同时也是摄影师,拍摄了很多南京大屠杀的照片。虽然这个角色在开拍前曾传出包括周迅(听歌)在内的不少候选人选,但导演加仑伯格透露,两年多前在柏林电影节上遇到主演《孔雀》的张静初后,就萌生了请她出演《约翰·拉贝》中女学生琅书的愿望。甚至在撰写剧本时,导演对琅书的塑造就有参照张静初的成分。而张静初的语言能力无疑也是一个优势。语言天赋过人的张静初觉得,用哪种语言演戏都不是太大的障碍,对她来说,反而是种帮助。比如之前用河南话演《孔雀》,用广东话演《门徒》,用越南话演《红河》,不用说普通话、字正腔圆地演,更容易进入状态。 如今,张静初作为演员的演艺工作马不停蹄,很多人甚至忘记了她其实是中戏导演系的科班出身。而张静初也表示自己会专心做好演员工作,不会考虑“转型”导演。“读大学的时候,我是非常自我的人,总是质疑演员为什么做不到我的要求,可是却没有学会怎么跟他们沟通,只是强硬地要求他们按照我的方式演。后来快毕业了才明白,读导演跟干导演是两回事,读了导演未必能做导演。我心目中的导演是个哲学家,他、她对生活有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有想表达的东西,可我自己不太容易有冲动去写点什么或者想表达什么。” 虽然没想过做导演,但导演专业的背景无疑让张静初对自己的表演道路更有规划。张静初说,自己选择剧本有两个标准,一是大制作的商业片,这样能够保证让更多的观众看到她的表演;另外就是小成本的艺术片,演这种电影对演员来说很过瘾。至于中间状态的过渡作品,考虑得不多。 谈起自己的未来,张静初说:“有些人是以长跑的姿势进入人生跑道的,有些人是以短跑姿势进入跑道的,你要想好自己是哪种运动员。我想我还是适合长跑。我知道,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一些演员可能迅速地从我身边跑过,远远超过我。我想没有关系,跑长跑耐力和定力是最重要的。我觉得自己不是偶像型的演员,非要趁自己年轻就要拍多少戏,挣多少钱。我相信自己到了三五十岁还是能够找到自己的角色、自己的感觉。”本报见习记者 施晨露
【张静初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