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群书告别历史 新片《千钧一发》关注当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3日14:19  新浪娱乐
高群书告别历史新片《千钧一发》关注当下(图)

《千钧。一发》海报

  新浪娱乐讯 2006年的《东京审判》高群书(blog)成为中国影坛的民族斗士,时隔两年,高群书改弦更张,放弃历史题材,独创新现实主义,把东北警察于尚清的真实事迹改编为电影《千钧。一发》,昨日,经发行公司证实,《千钧。一发》已敲定6月12日成都首映,全力支援灾区心理重建。

  在举国悲恸的汶川大地震“满月”之际,选择如此沉重的日子如此沉重的地点首映,意义深远却情景复杂,首先,电影支援的概念史无前例,难免落下炒作之嫌,第二,混迹在多部 “汶川电影”和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的赈灾演出中,《千钧。一发》能不能体现出作品本身所饱含的人性关怀和社会意义?第三,伤痕累累的灾区群众是否愿意接受这种心理支援,会不会产生逆反心理?

  许多业内人士和媒介都对此表示出些许担忧,昨日在网络上更是出现了一篇题为“是心灵鸡汤,还是雪上加霜!”的文章,对《千钧。一发》发出置疑。笔者有幸曾参加过《千钧。一发》的业内观片会,这部影片并没有刻意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是着眼现实,描写平凡人物在困境中保持尊严,不沮丧不妥协的达观态度,当灾难降临时才能从容面对,在灾难过后才能重建信心,坦然接受世人的尊敬。这种精神,正是灾区人民和志愿者的真实写照,产生的共鸣必然会在灾区重建过程中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

  众所周知,高群书曾经是中国最成功的电视剧导演之一,《征服》、《中国刑警》掀起中国警匪影视热潮,大银幕电影作品《东京审判》则以高度的民族使命和艺术价值感动了中国观众。今天,《千钧。一发》以平民视角,感受中国人民的顽强和信心,这是艺术电影从《渔光曲》《林家铺子》、《骆驼祥子》,从蔡楚生至水华、谢晋都终生追求的根基。如果说,一部《东京审判》因还原了特定的历史事件激发了国人的民族感,一桩远去的历史事件只能体现出电影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感,那么,《千钧,一发》则是以一部小心物的悲情史触碰到了新现实主义的本质,更能体现一个现代中国人的道德观。

  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多少挫折,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铭忘历史,更不会淡忘伤痛。而每一位曾经被观看过《东京审判》观众都不会遗忘电影的力量。高群书也决不会借助民族的苦难炒作自己,从历史到当下,不变的是在灾难中,时时刻刻洋溢生活气息、民族气节。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